“这……”萧鸿显然是忘了自己那多疑的父皇定然是会多想的。
“你以为我为什么非要阻拦你和冯楚楚,她和安然不一样,安丞相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手中没有兵权,便就成不了你造反的资本。可镇远大将军不一样呀,手握重兵,在百姓之间又颇有声望,你以为你父皇会乐见其成的让你们两个在一起吗?”
“这事儿的确是儿臣考虑的欠妥当,可是母后,儿臣已经是对那冯楚楚许下了诺言,总不好违背自己的誓言啊。”
“你啊,还真是被那个女人给迷惑了心智,以前的你可断然不会做出这种思虑不周全的事情。罢了罢了,谁让你是本宫的儿子呢,我这倒是有一招,就是不知道那冯楚楚舍不舍得了。”
“母后请讲,但凡是有可能的,儿臣都愿意去一试。”
“让冯将军自愿去驻守边疆,这样一来,你父皇,说不定就能松口了。到时候我再从旁边劝着一些,说不定这事儿就能成了。”
“多谢母后指点,可是母后儿臣还有一事不明,希望母后能够贴而成解惑。”
“你可是想问为何一开始我不同意你和冯楚楚在一起,如今却又松了口了呢?”
“正是,你应该很喜欢太子妃才是,可是如今……”
“就算我再喜欢安然,可她也姓安,自然是比不上你重要,原先之所以那么坚持,不过是为了安然当你的太子妃罢了,毕竟两相比较起来,她还是比冯楚楚更宜室宜家一些。如今我为何松了口,原因有二一来嘛,是这冯楚楚背后的母家势力能够帮衬着你,二来则是因为你喜欢。”
“儿臣多谢母后。”
“先不用急着道谢,这事儿能不能成还是另说呢?不过我可警告,你就算是,你让这冯楚楚进了太子府的门,也万万不可冷落了安然。”
“儿臣明白这些日子,从太子妃相处,深知她的为人,自然不会冷落了她。”
“如此便好,莫要让我知道你冷落了安然,否则的话,这责罚可就是要落在冯楚楚身上了。魅惑太子,可不是个小罪过,还希望殿下能够拎得清楚一些。”
“是,儿臣明白。”萧鸿怎么会不知道,这已经是皇后做出最大的让步,自己要是再不顺着她的意,恐怕这冯楚楚这辈子都别想进太子府了。
“你想要的答案也已经拿到了,不如赶紧回去和你的冯楚楚好好商量商量。若是有空的话,让安然过来一趟,我也好替你试探试探她的意思。”
萧鸿一天就是明白了皇后的言下之意,自己毕竟刚离了太子妃不久,这马上就要娶侧妃进门,是个女人就会不高兴,是自己直接去问的话,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风波来,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自己的母后去问了。
“母后用心良苦,儿臣先行告退了。”
回到太子府之后的萧鸿,就是左右踌躇。他总觉得,若是此时立了冯楚楚为侧妃,恐怕是会让安然感到不快,他心中便会有些愧疚。可若是不立冯楚楚为侧妃,那自己又成了那背信弃义之人。如此一来,他还真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旁的穆晟看到了,就是小心地劝了两句:“殿下,臣早就说过这种事情总是要有取舍的。”
“取舍,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要让我如何取舍。”这一个月以来的相处,已经让萧鸿没有那么抗拒安然的存在了,如今想到自己为了立冯楚楚为侧妃,就要伤害安然,心中啊,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儿。
“这,臣就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两者相较取其轻,但看殿下到底如何选择了。”
萧鸿在书房坐了一个下午,终于是想明白了,抬脚就是去了镇远将军府。
“殿下的意思是,若是我的女儿,要想进太子府为侧妃,我就必须要去驻守边疆。”
“将军,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是您和安丞相同时成了我的岳丈,那么父皇定然是会有所猜忌。”
“所以需要牺牲的就是我镇远将军府了?殿下还当真是好算计啊,坐享齐人之福不说,还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之首的两大势力都给纳入了麾下。”
“冯将军息怒,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是想要将楚楚接进太子府中只能是这么做了。”
从萧鸿来了之后,冯楚楚一直在书房外面听墙角,如今听到若是自己的父亲不同意驻守边疆,自己就进不了那太子府瞬间就是心急了,就是推开门儿进去了。
“爹,为了女儿的幸福,您去驻守边疆也不是不可嘛。再说了,你本来就是因为在边疆立下了功业,才有了这镇远将军的名号。如今就权当是再回到一开始不就好了。”
冯将军看到自己女儿那一副着急心切的样子,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满京城有多少的好儿郎,你还非要着急去给人家伏低做小。”
“爹,我和太子殿下原本就是两情相悦,要不是那个安然从中横插一脚,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呢?”
“你!我早晚是要被你给气死!”冯将军手指着冯楚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冯将军息怒,楚楚和我的确是两情相悦。要不是因为母后和父皇的阻拦,如今这太子妃定然会是楚楚。”
“可如今不是!我女儿那是镇远将军府堂堂正正的嫡女,如今竟然是要嫁到太子府去,给人家当侧妃。太子侧妃听起来倒是好听,可是这京中世家谁人不知所谓的太子侧妃和平常人家的妾室没有什么两样。”
“爹!可我就是喜欢太子殿下,您就当我是心甘情愿的不行吗?”
“除了太子妃的立妃大典不能给楚楚,剩下的一切都是按照正室的礼仪来,您看如何。”
“看来如今就算是我不同意,你们也是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了。”冯将军瘫坐在椅子上,一瞬间像是老了好几岁。
“殿下,老臣唯有一事相求,殿下若是肯答应,那老臣便也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