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扩廓帖木儿虽说扎下营盘,心中一点也不踏实。他想了很多种可能,就是没想到徐达他们现在只有五万军队。由于是急行军,他而今赶到太原城下的只有二十万军队,确实都非常疲惫,他非常担心拥有二十多万军队的徐达,趁他还没有整休好,向他们发起突然袭击。我当务之急,除了加强戒备,还必需尽快与太原城内取得联系。扩廓帖木儿这么想着,问他身旁的副将:“派去太原的肖勇,怎么还没回来?”
副将无言以答,扩廓帖木儿见了,虽然恼怒,却也知道这不关他的事情。可是,为什么肖勇会一直迟迟未归?扩廓帖木儿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然后对副将说:“你马上再派一个人去,明天一定要与太原城取得联系。”
这一天,扩廓帖木儿睡得很迟,整整一个晚上,他都睡不着觉,在床上辗转反侧。二更过后,就在扩廓帖木儿昏昏欲睡时,有卫兵来报:“徐达、常遇春的军队前来偷营。”
扩廓帖木儿从床上一骨碌坐起来,转动着黑溜溜的眼珠子,他已经分明地听到了外面的喊杀声。冰冷的汗水,不知怎么就从背心冒出来。他感到胸口有一股冷冷的凉意,不由得闭上眼睛,有一会儿之后,扩廓帖木儿重新睁开已经无神的双眼,长长地叹了口气。看来,这也是命,是上天对大元帝国的惩罚。朱元璋,这可恶的和尚竟有这样勇猛的元帅,敢来偷袭我的大营。如今我虽然也有二十万军队,可是他们都疲惫已极,而且又失去了斗志。敌人却是蓄精养锐、气势如虹。这样的战争,我必败无疑。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来,我现在只有尽可能地保存实力。于是,扩廓帖木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战场上的人已经不是人,而成了一个个为活着而拼命的斗士。因为是处在生死的关头,求生的渴望会使得懦夫也变得勇敢起来,但心里必须有生的希望和赢的信心,不然,即使是勇士也会变成懦夫,临阵逃脱。这是一种可悲的境地,扩廓帖木儿的军队正处于这种境地,大家都以为面对的是徐达的二十多万军队,心中已没了能赢的信心。本来就军心动摇,又遇上敌人半夜来偷营,顷刻之间部队乱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接到扩廓帖木儿撤退的命令。一时更加混乱,军士们纷纷丢盔弃甲,争相撤退,一时溃不成军。
徐达原本作了拼死一战的准备,没想到这么一冲就击退了敌军。真是败军如山倒,胜军如破竹。徐达长剑高举,大声呼喊:“乘胜追击,消灭元军!”
李文中等将军听了,跟着呼喊,士兵们也都齐声响应。一时间喊声四起。五万军士如滚滚的洪流,向敌人涌去。扩廓帖木儿曾经是那样英勇善战的二十万骑兵,如今却不敢回头,只是拼命地向前逃命。徐达率领五万军士一边高喊,一边拼命砍杀。所到之处,除了投降的元军,被杀死的元军尸体。
这一战,竟杀死了万余元军,还俘虏了四万多人。对徐达与常遇春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对于扩廓帖木儿,却是平身绝无仅有的一次奇耻大辱。扩廓帖木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之后,就偷偷地溜出帅帐,匆匆地骑上他的风雕龙驹,置他的大军于不顾,一溜烟地往北逃去。他的风雕龙驹太快,当他的部下在徐达如洪流的部队追击下或死或降时,他早已跑出很远,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山西平定,徐达率军进攻陕西。陕西守将李思齐见大势已去,由凤翔逃往临洮,根本不敢正面迎敌。他早已经把退路想好,万一不行,就投降明军。可是,就在这时候,竟传来元朝丞相也速率领元军,再次进攻北平的消息。
这一回,连向来胆大无比的常遇春也禁不住摇头了。这是为什么,元顺帝竟有这么大的胆量!在这种时候,还敢来进攻北平?!
160、一个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势的人,倘若有朝一日不幸从这权势上跌了下来,心里的那种如火煎熬的感受,是痛之极也苦之极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如何能回到从前,只要有一线希望的事情,他就会拼了命去做,哪怕是失去生命,他也会毫不吝惜。元顺帝这次敢于来进攻北平,就是这样的心理。
在处于相当的劣势中,在似乎无力抵抗他人的进攻时,元顺帝还敢冒然进攻北平。这,并不是元顺帝胆大,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离开北平这么些天来,元顺帝才知道昔日在北平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多么值得珍惜。只到这时候,元顺帝才知道,什么是生不如死的感受!人有了这般的心思,当然也就不惧一死了!要拼命一搏,成了最寻常的事情。听到扩廓帖木儿失败的消息后,元顺帝并不吃惊。他已经经历了差不多失去一个国家的痛苦,再吃一次败仗,丢掉十万、二十万军队,已经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元顺帝此时丝毫也没有气馁,他只是在考虑,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可以出奇制胜,扳回眼前的败局。人在最困最危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聪明,常常会做出一些平时想不到、做不成的事情。苦思苦想之后,元顺帝果然突发奇想,得到了一个他认为值得一试的良谋好计。他唤来丞相也速率,命令他说:“在这关键时刻,请丞相亲率元军,再次去进攻北平。”
也速率听了,转动着眼睛,先是有些吃惊,想了想,便也明白了元顺帝的用意。
“事已至此,如此一行,或可挽回败局。”也速率对元顺帝说:“老臣一定谨遵陛下之命,前去进攻北平。这一次,请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会拼死而战。如果攻不下北平,老臣也会死在北平城前。只请陛下回到北郡以后,照顾一下老臣的妻室儿女。”
元顺帝听了,认真地点点头。也速率再无顾及,第二天,便请率元朝这最后的铁骑,往通州前进,不一日,便已马抵通州。
看到常遇春有些吃惊,徐达微笑着说:“这不过是元顺帝狗急跳墙,拼命一搏。兵战在于冷静,他如今这么一急,已经输了三分,余下的只能是等待失败。”
常遇春听了,点点头说:“大元帅的这般解释,我非常同意。这元顺帝确实也是强弩之末,再怎么跳也没什么劲,哪抵得住我大明的军队。”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一点也不可以大意。”徐达轻言细语,象是说给常遇春,又象是说给自己听。因为徐达知道,战争就是战争,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万万不可有一点的轻视。他让常遇春带去差不多一半人马,还将猛将李文忠也给了他,让这俩位大明王朝一流的将军一同前往,去救援北平。
元顺帝想拼命一搏,实在是因为他的生活反差太大,他怀念过去,他要如此般明知不可为还要去为之,而他的属下,特别是那些士兵,无论元顺帝在大都还是在上都,他们的生活似乎都差不多,因此他们没有去拼命的勇气。再狠地军队,一旦失去了勇气,也会变得软弱无力,更何况是丧家之军,心里埋着失败的担心,遇见常遇春的虎狼之师,自然大都是不战而逃了。
常遇春原本认为北平之战,将有一场凶险的搏击,在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竟然会兵不刃血,就解了北平之围。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常遇春早已憋足的气,这时得不到发泄,他不想就此干休。元顺帝!你不敢与我一战,弃城逃命。我偏由不得你这么不负责任地逃离,我要乘胜追击,哪怕是百里千里,也要找到你,然后打败你,让你领教一下逃跑的滋味。常遇春对自己说,率领他的虎狼之师,一路北上,穷追猛打,一直打到元上都开平。
开平就在前面时,常遇春心中充满豪气,大声地呼喊:“元顺帝!常遇春来也!我们决一死战,看看最终取得胜利的,是你们元朝,还是我大明王朝的军队!”
呼罢,常遇春双腿一夹马肚,飞驰向前。谁知道,这一次,元顺帝又象上次在北平时一样,知道常遇春兵来,早半天就急忙弃了开平城,一路往和林逃去。常遇春又这么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开平,将那些来不及跟元顺帝一道逃走的元军,全部歼灭,缴获了许多元顺帝带不走的军需物资。这个时候,在山西作战的徐达,经过一番血战,也迫使元朝大将李思齐投降。消息传到南京,一切皆大欢喜,朱元璋令徐达驻守北平,令常遇春率军南下,回兵南京。
常遇春率了得胜之师,带着几万俘虏和大量缴获得来的财物,一路浩浩荡荡,从北平往南京进发。行至柳河川时,常遇春突然发病,昏迷过去,部队只好停下来休息。早在北平的时候,常遇春就感到浑身发热,腹部疼痛,由于胜利,心情极好,就一直强忍着。待到朱元璋来旨招他回京,更顾不得已经患病,硬撑着率军南行。柳河川地处荒僻,没有什么良医,部队的军医,又只是刮骨疗伤之人。
常遇春昏迷一夜,只到天明,终不得有效医治,终只能靠自己撑着。这个年仅四十岁的、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一时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