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尘本能的一惊,一声大喊之下,紧闭的双眼忽的睁了开来
元尘晃了晃略微还有些眩晕的头,然后向周围望去。只见玄色又有些泛兰的潭水中成群结队的硕美的大白鱼三三俩俩,悠闲乐哉的游弋在自己的左右,而潭底则是五颜六色的水草,水草覆盖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头之上,随着水底的暗流轻轻的摇曳着。一番与世无争的景象甚是唯美。而若再向远处看去则是漆黑的一片了。
元尘看到这里,联想到晕厥之前的一些事儿,已经知道了个中的大概。他不禁暗叹自己一时大意,动了嗔念,否则也不至于遭此一劫。却是不知道误坠潭中耽搁了几个时辰。
当下他也不思久留,立即将“先天子午阴阳太玄气”在体内运转了三个周天,然后脚下轻轻的一弹。下一刻只见随着他身子缓缓的升起,四周的潭水如有灵性一般纷纷翻腾远避,皆是与其身体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元尘刚行出不远,忽觉潭水之中生出丝丝禁锢之力,虽然还没达到寸步难行的程度,可却迈步费力的很。惊愕之下,元尘稳住身形悬浮在那里,又看了看周围丈八方圆之内仍是漆黑一片。他眉头不禁一蹙,再次掐诀念咒,打算借那“南明离火”一晓究竟。可意外的是,这次竟然难以与那天地间的灵气产生什么感应。元尘心中又是一沉,已觉大大的不妙!
他虽然丹基初成,离那无上混元大道的妙境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此时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先天修炼门槛,道法到了他这一个层次,拘摄“南明离火”这种天地间的“火气”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一种术法而已。而如今道法失效,不是自身出现了问题,就是这处不知名的险要之地有什么蹊跷。
想到这里,元尘神意内视,只见丹田当中那颗“太乙混元小还丹”还是悬浮在紫府之上缓缓的转动着,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元尘见此心中总算是一安,于是又将“先天子午阴阳太玄气”分出一缕布于左手之上,再曲指一弹,就见一颗晶莹泛青的光球迅速的向前上方射去。这光球是其自身精气所化,不受禁锢之力束缚,倒是比这肉体凡胎强得多多。
可光球刚飞出丈许左右的距离就好似触碰到了什么禁制,滴溜溜的悬浮在原地转个不停,却是再也难进寸许。元尘和这精气所化的光球心意相通,心里暗道,这潭中果然有着古怪!
他此前大意之下受了那不知名的小花的暗算,此番自是不敢不小心谨慎。于是,心念一动,又在“先天子午阴阳太玄气”的外层布上了一道“通玄天罡大蟾气”。然后用手再一遥指前方被墨一般的潭水掩藏住了的光球,之后大指和食指就那么虚虚的一捻,那光球竟然悄无声息的碎裂开来并向四面八方错落有致的射去。
光球的万千碎片此时犹如萤火虫一般发出了点点清辉,而清辉所过之处划出无数美丽的弧线来,无数的弧线又组成了一张极为广阔的光网,瞬间就将元尘的四周点缀的明亮起来。而当元尘借着光亮再注目仔细看去之际,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原来,元尘神气所化的木青色光球弹射出去受到阻挡之后,元尘运使“化指柔”的玄妙将之化作无数的荧光,并佐以“破幻诀”的术法,如此,一是可以看清周围的情形,二是如果周围有幻术的情况下,可以使之无法遁形。
果不其然,元尘意外的发现这方潭水之中竟然若隐若现的有着许多的古篆符箓。而更让元尘吃惊的是,这些忽隐忽现的符箓竟然依附着一座弥天大阵。并且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误打误撞的闯入了这座大阵当中。
元尘见状不由得暗暗叫苦。只因他武当派虽也有高绝的阵法修习,他却没有时间去揣摩一二。即使懂得,也不过是些皮毛罢了。而这阵法被佐以道家的符箓之后,在修炼界则称之为“法阵”。
这“法阵”是借河图洛书中的天地间奇正数理的玄妙,再据天地间奇地异域的五行灵气布置而成。这种积天地之威,攒自然之灵的术法却不能像对待世间的阵法那般可以以蛮力破之。否则,大阵在莽撞触动之下运转起来,将是奇正相生,五行相错,八门相叠,层层变化,环环相扣,无尽无穷的,那么要想再出得阵去则更是千难万难了!
元尘深知这层理法。因此,以他沉稳的性子也是不免有些忧心起来。
可苦思良久也是没有个十全的法子。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元尘无奈之下,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打算用他所通晓的一些最基本的卦数易理撞撞大运了。
元尘首先可以肯定一点,这是一种水属性的“法阵”,而水乃流动之物,随曲就伸,最为不好琢磨,也没有固定形态。因此,这弥天的大阵具体是两仪为主,还是四象为主,都是无法确定的。其次,“法阵”之上的古篆符箓无非就是起到引动天地神威,积聚攻防灵气的效应。那么只要自己不触碰到这些禁制,顶多也就是被困在其中,那么还有尝试破解的机会。可是如果自己万一不小心触碰到了禁制可就不好办了!
元尘此时面对绝境,那是万分的谨慎小心!想不到的地方没有办法,能想到的地方不好好的想,那出了问题可就是后悔莫及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元尘在那小小的兰花之下吃了个暗亏可绝对当得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正当没有什么把握之时,元尘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带有一件师门重宝,仙剑“秋水”!
这仙剑“秋水”乃由武当派的始祖“北极玄武大帝君”在几千年前取那万年寒铁,放在“巽风离火三妙炉”中炼了八八六十四载,又以大神通入九幽之下,取九幽“重水”混之于内而成。
据说剑成出炉之日正是盛夏时节,可剑中灵气所及之处,十里之内原本郁郁葱葱的花草却瞬间变得枯黄萎顿,如被深秋之风扫过一般。因此,“北极玄武大帝君”将之命名为“秋水”。而这“秋水”也是历经千载,斩妖伏魔,所向披靡,名动天下自不必多说。
再说元尘运起“大须弥剑诀”,挥手向斜插在背后的“秋水”一招。就听“苍啷啷”的一声脆响,一柄宽约三指,长约四尺,水雾隐约缭绕其上的古朴长剑已被元尘极为灵巧的握在了手中。
元尘有“秋水”在手,胆气又是壮了几分。于是一催“大须弥剑诀”,就见那“秋水”剑身一震,然后一股萧杀之气从水雾般的剑身中散发开来。于此同时,这“秋水”所发之剑罡竟引得潭中的古篆符箓毫光闪闪,好似要起什么反应。
元尘心中一惊,立即把放出去的剑气收了一收。随即,潭中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元尘暗道好险!但却没有丝毫的耽搁。
他试探着展开身形并没有向上方升去,反而是向左下又有些偏斜的角度。这次却是没有了禁锢之力束缚他的行动了。
这倒不是元尘闯大运使然。而是以元尘对阵法的基本认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无意中陷入了这处大阵的艮位。因为,艮为山,为止。正是卦性的这个特征才具备了束缚禁锢之力,再者,他刚才自身神气所凝结的青色光球属性倾向于木,五行当中,木性正克土性,所以,那光球才能在阵中如鱼得水般的前行无阻,只是,大阵毕竟夺天地之造化,蕴乾坤之大能,致使光球行了一段距离,最终还是势单力薄的寸步难行。
由以上两点判断,元尘计算好艮位之所在,这才做出如此大出意料的举动。
正当元尘暗道侥幸,认准卦位小心翼翼潜行之时,忽然一股暗流在毫无防备之下悄然的潜至。元尘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吸力将他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吸了过去,然后身体如处漩涡之中迅猛的打着转,撕扯着他的身体几欲有崩裂之虞。如若没有那“先天子午阴阳太玄气”以及“通玄天罡大蟾气”的双重保护,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元尘值此性命攸关之际也再无所顾忌,“大须弥剑诀”全力催动,只听漩涡当中“嗡嗡”响声大作,那“秋水”自剑身瞬间就迸发出一股浩瀚的罡气来,竟然将那漩涡震的为之一缓。
此时,元尘趁机使了个“千斤坠”,旋转着的身形一定。他这才有暇看那四周,只见周围的如墨潭水绕着自己狂猛的转动着,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犹若身处于铁桶当中一般。再向下看去,就见漩涡下方深不见底,好像一头饥饿的野兽,贪婪的等待着元尘一步步进入它的巨口之中。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元尘大致扫了一眼眼前的情形之时,刚才被剑罡震动的缓了一缓的漩涡又迅猛的向元尘卷来。元尘不及细想,将“秋水”在身前挽了个诺大的剑花,就见剑花化成一朵白莲护住了其身。
元尘身体此时倒是没有什么不适之感,可那漩吸之力却将他一点点的向漩涡的中心底部拉去。而那剑罡所化的莲花也逐渐被漩涡打磨的稀薄欲坠。
元尘暗道这自然之力果非道法,蛮力所能破之的,若不能找到阵眼,自己也只不过是消耗体力,最终也是逃不过力尽而忘的下场。更为让他无奈的是,这处法阵殊为特殊的属性就是让他无法与天地间的元气相沟通!
想到这里,他再看了一眼那黑的不见底的漩涡下方,暗道,两位师父常常教导,死我之地,亦是生我之所。既然目前的情况,决定了到了最后也是终究难免被吸进去的结果。那么,我还不如以进为退,死里求生呢!至于结果如何,但凭天命罢了!
这人要是连死都不怕了,自然在险境当中就有股子豪气浩然而出。元尘深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于是,身形借着漩涡之力一个反弹,同时将“秋水”在身前灵巧的一转反置于背后,用“大须弥剑诀”将剑罡护住身形,左手探掌,爪成龙形,使了个“青龙探海式”。就见他头下脚上向漩涡底部倒冲而下。
而那漩涡也如有灵性一般,再加之没有了剑罡的推托之力,好似一群饿鬼声势浩大的紧随元尘向着深不见底的漩涡底部扑去。
此时远远望去,元尘犹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后面则是波涛汹涌的紧追不舍,场面一时蔚为壮观凶险!
也不知如此过了多久,元尘突然感觉下方的吸力好像越发的强劲了。他知道离漩涡的中心底部可能是不远了。于是反转持剑的右手,剑柄朝内,剑尖向外,左手掌心劳宫穴紧贴剑柄底部,一个“开山辟海式”,借着去势就刺了下去。
“秋水”被他以“大须弥剑诀”催动,剑身再次散发出来一股萧杀之气。与此同时,元尘突然感觉一股煞气扑面而来,他不及细想,口中一声闷哼,紧接着“喝”了声:“开!”
他这下可是使出了全力。那“秋水”剑身光华涌动,一缕金色的锋芒透过剑尖就迎了上去。只听“咔嚓嚓”一声如雷般的巨响,伴随着一阵眩目的光华。直震得元尘两耳瞬间失聪,七窍隐现血迹,再次的昏死了过去。而就在这瞬间漩涡也随之消逝,但那潭中隐藏着的古篆符箓却此起彼伏的闪动起来!
这真是:侥幸历劫身不死,又陷古阵逢祸端。只缘命里多变故,逢凶化吉无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