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微微放亮,夏天的早晨天亮的很早,刘清早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所以才五、六点钟便准时醒来。起身披了件衣服,倒了杯水来到了窗前,打开了窗户,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来,迎风而立,感受着脸上的丝丝清凉,眼睛却眺望着东方的晨光。
未久,一丝朝阳渐渐的露出了地平线,初始只是将升未升,但眨眼间就见一轮斗大的红日升起,放出万道光芒,透过微薄的晨雾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绚丽色彩,缤纷夺目。
盏茶功夫,晨雾散尽。感觉到光有些刺眼,刘清收回了目光,转而望向了镇上,小镇的街道上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商店也开板了,远远的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活动了一下身体,刘清就出了房间洗漱去了。
没过多久刘清便一身整齐的来到了客厅,此时客厅的桌子上已经摆好了早餐,刘清交了母亲一声,母子两人便一起坐下,吃了起来。早餐没有面包牛奶甚麽的,只有一碗粥、几个花卷、几样小咸菜,简单而清淡,但刘清很喜欢。
吃完早餐后,又吃了药,刘清便又出了门去。出门后刘清并没有前往镇内,而是向着镇外的清灵山行去。
清灵山并非甚么名山,只是由于紧邻青城山,受青城山的佛道影响,也有不少庙宇道观,香火倒也算过得去,刘清自从来此后就经常去逛,与山上的僧人道士谈玄论道,虽然没有甚麽高人,但到底是专业人士,而且刘清的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所以倒也过得去,而这些道士和尚倒也愿意有这麽个小道友彼此交流。
清灵山离镇上并不远,也就是一二里的距离,半个多小时后刘清便来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只见天色微明,虽有云雾笼罩,但山势仍依稀可辨,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
刘清看得入神,半响才回过神来,随即便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上山去了,路上的人并不多,只有偶尔路过的香客,尽管山路崎岖,但走了约有二十分钟刘清来到了半山腰处的一个岔路口,山路在此一分为三,左边通往普济寺,中间的一条通往山顶,而右边的着通往三清观,刘清并未停留直接踏上了右边的山路,又行了盏茶功夫,转过了一处峭壁,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冠间隙,依稀可见琉璃瓦的房檐,刘清这时停了下来,在一块大石上休息了一会,然后便起身继续前行,攀过了一段长长的青石台阶,便来到了一处平地。
只见一座古朴的道观坐落在此,道观不大,观前有一山门,扇门上写着一副对联“蕴昂毕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作华夷之限龙盘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山门内只有几座大殿,居中为三清大殿,两侧分别是灵官殿和文昌殿,膳堂和房舍安排在了主殿后部,不远处的林间又建有建楼、阁、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筑,以林掩其幽,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
走进大殿,殿内香烟渺渺,伴随着一阵诵经声,是人心情不自觉的平静了下来,大殿的正中供奉着三清祖师的金身塑像,塑像下摆着几个蒲团,一位鹤发童颜身穿黑色的太极八卦道袍的老道士正在其中一个蒲团上闭目诵经,刘清并未打扰老道士,只是取了一炷香点燃,面色庄重的向三清塑像拜了一拜,随后便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后殿的房舍,房舍前一位浓眉大眼年过三旬的中年道士正在打着太极,刘清见了也不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便进了其中一间房间。
房间内布置很是简单,左边是一个隔间,作为卧室,右边则是几扇窗户,迎面则是一面墙,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道”字,墙前面摆着几个蒲团,其中一个上正有一个银眉鹤发,道貌岸然的老道士在打坐吐纳着,这道士呼吸绵长,往往一吸一吐之间要间隔很久。
这老道士就是此观的观主,道号玄真子。刘清进来后很是自然的来到其中一个蒲团上盘坐下来,闭上双目打起坐来了。不知过了多久,只听一道长长的呼气声响起,那玄真老道长吐了一口浊气,双手提至胸前而后缓缓下压,刘清仿佛感应到了一般,睁开双眼起身向玄真道人做了一揖道:“道长有礼了”。
见此玄真道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神色,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温和了,“小道友多礼了,快快请坐”玄真道人上前虚扶,刘清也不推辞顺势就坐了下来,两人坐定。
玄真道人便问道:“不知小道友近日来此为何,可是要谈玄论道”。
“不是,小子今日来贵观有个不情之请,万望老前辈成全”刘清面露诚恳之色的道。
玄真道人面无表情心中却想:我们这个野观能有什么地方成全他呢。想到这里玄真老道便道:“小道友有何请求,尽请道来”。
刘清马上道:“我想到贵观的藏经阁阅览写经书”。
原来是这样,可是那藏经阁是不准非本观之人入内的,唉,罢了都什么年代了,那些经书放在那里也是放着,就成全他吧,想到这里玄真老道对着刘清笑道:“可以,小道友尽管去吧”。
听到老道答应了,刘清心里一阵大喜,随即便对着老道士深深做了一揖,面露感激之色,刘清知道这是多大的人情。
随后刘清便在老道士的带领下穿过了丛丛树林,来到了一处峭壁之处。只见一座二层的楼阁耸立在那里,楼阁的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藏经阁”几个大字,玄真老道上前打开了门上的锁,推门而入,刘清随后跟了进去。
只见一层里有四五排书架,上面摆的满满的古书,刘清见了很是兴奋,老道士带着刘清转了一圈为刘清介绍了一下大致的情况,便留下刘清一人离开了,刘清送走了老道便回到了阁内,随即便投入了书的海洋之中,《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玉清无上内景真经》……刘清渐渐地忘了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殿门被敲响,刘清被惊醒,开门一看正是玄真老道,老道士看到刘清有些无奈的道:“小道友你已经看了六个多小时了,注意身体啊,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再来”。刘清搔了搔头脸上有些尴尬的向玄真老道道谢便离开了。
又用了近一个小时,刘清回到了镇上,本想立刻回家,却见一个路口处围聚了许多人,不是还传出嗡嗡的议论声,刘清好奇地走了过去,穿过人群来到内部,一看原来是一个几米见方的小摊,上散落的面摆一些旧物,有古书、瓷器等齐全的物件,也有残缺破碎的瓷片、玉片。摊前坐着一位长的其貌不扬中年男人,正在闭目养神,想来就是摊主,又有几人正在翻看着摊上的东西,不是交流几句。
这时刘清也上前拿起了一本发黄并有些破损的古书,看了起来,中间又换了几本,走马观花的一看,发现没几本有价值的,刘清便想起身离开,忽然刘清眼光不经意间瞥到了一块玉片,身子不由顿住,因为刘清似乎看到有一丝青光在其上一闪而逝。
这玉片大约有拇指大小,色呈玄青,质地看起来并不好,表面也有些粗糙,刘清不由伸手便要取来一观,但刚一接触到玉片,刘清的身子便是微微一震,周围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刘清在那一瞬间感觉到一丝元气从泥丸游出顺着经脉运转,最后从手上涌出导入了玉片之中,随即便有一丝青光在玉片上闪现。刘清见此越发感觉这玉片不简单了,于是取来叫了声摊主,问道:“这块玉片怎么卖”。
听见有人问价,摊主睁开双眼,脸上马上笑成了一朵花,打量了一下刘清见是一个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眼光又瞟了一眼刘清手上的玉片,见不是什麽好货,又有些失望,但还是笑容满面。
“嘿,兄弟好眼光,今天刚开张,哥哥我也不赚你钱,一口价一百八,行就拿走”。
刘清也不知这价位合适不合适,因为他对古书类的东西倒是略有研究,这类东西还真没涉猎过,不过刘清现在也没心情和他讲价,付了钱取了玉片便转身离开了,一点多余的话都没说。
那摊主见刘清如此干脆利落,顿时心中一震,以为被别人捡了便宜,双目死死的盯着刘清的背影,最后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
刘清也没去想摊主怎样的心情,也没功夫去想,此时他只想赶快回家,研究刚刚到手的玉片,想到这刘清的脚步不由又快了几分,没多久回到家,刘清和母亲打了个招呼便回到了自己的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