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落仙镇是青城山下的一个小镇,据说古时曾有仙人降临于此而登青城山,传到今日也没有人当真了,不过自古青城多隐士,烁以小镇倒也富裕。
时值2005年7月,夏日炎炎,清风微拂,小镇上的人都显得懒洋洋的,有一座相当清幽的小院坐落在镇郊,在小院正中有一颗大榕树,榕树长得异常茂盛,根系盘扎在大地上显得异常有力,树冠更是遮住住了小院儿的天空,正是纳凉得好地方。
一个二十左右的青年正躺在小院树下的摇椅上闭目养神,青年的身形瘦削,脸色苍白,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看起来有些病态,宛若行将就木。但浑身又散发着一种若仙之飘飘而去,洒脱而逍遥,置生死于外,遗世而独立,青年手上持着一卷翻的有些泛黄的书,隐约可见书名是一行篆字《无上内秘真藏经》。
这青年名叫刘清,出生在市里,父母开了一家小公司,生活也算富裕,其本也是一个阳光健康的时尚男孩儿,变成如今这副形象去要从几年前说起,那年他与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怀着美好的憧憬走入了大学生活,虽然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流大学,但刘清并不失望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
大学的第一年很快的过去了,刘清不但结识很多同学,朋友,更是交了一个女朋友,一切都向他大所想的发展。但这一切都随着一尺体检的结果破碎了,他得了癌症,刘清母亲知道后更是昏了过去,刘清父亲虽然仍显镇定,但也一瞬间仿佛老了二十岁,刘清知道后脸色变得煞白,大脑嗡嗡作响,巨大的恐惧冲击着他,心中充满了不相信,他想一定是弄错了。但是随着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彻底掐断了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那一刻他是如此的恐惧迷茫,他只觉得四周都暗了下来,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亮。
再次睁开眼时,看到了眼圈通红的父母,刘清的心在这时显得异常的平静,白血病又怎样呢,大不了一死,人总有一死,早晚而已,只是放不下亲人朋友罢了。看着父母憔悴的脸,刘清突然笑了,笑得是那样的阳光,那样的灿烂。
从那以后,刘清便住在了医院,学校也不去了,只是偶尔有同学来看看他,听他们安慰的话语,听他们讲学校的事情,刘清总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时插上几句。从他们口中他知道了自己的女朋友又找了新的男友,刘清听后只是淡淡的一笑,不可置否,人世间就是这样充满了悲欢离合各种烦恼,也许人世间真的是一个大苦海,每一个人都在苦苦的挣扎着,沉沦着。突然刘清生出了超脱出去的念头,他想去看看海的那边是什么。
想到就做,刘清在闲暇时开始上网查阅各种佛道家典籍、练气功法,像《道德经》、《黄庭经》、《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无上内秘真藏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心经》、《金刚经》、、、、、、总之,在刘清想来连死都不怕,也就不怕什么走火入魔了,所以他练起各种功法有恃无恐。
一晃年过去了,刘清得病愈发厉害了,每日都要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吃各种药,前所未有的痛苦并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的意志前所未有的坚定。
两年中,刘清更是对各种道经、佛经的研读越发痴迷了,虽然没有获得什么特异能力,但是在痛苦、彷徨、迷茫的时候,静静地阅读经书,有规律的呼吸吐纳,总是能使自己的心境越发平和,浑身散发着一种异常宁静的气质,是人不自觉的平和下来。
随着两年的不断治疗,刘清的病情并未见好转,刘清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虽然父母不说,但刘清就是知道,毫无厘头。刘清并不害怕,只是有些遗憾罢了。
在医院住了两年,也够了,于是刘清便与父母商量想要回家住,在家里度过这人生的最后时光,其父母并不愿意,但多次劝止无果,又怕儿子遗憾,也就听之任之了。出院在家住了一个月后,刘清又想去看看青山绿水,呼吸自然,于是刘清的母亲便带着刘清回到了落仙镇,镇上有一套刘清爷爷留下的小院,不大,但依山傍水很是清幽。
金乌西坠,微风拂面,刘清睁开了眯着的双眼,眼神清澈的宛如一汪清水,摇动了摇椅,打开了吃在手上有些泛黄的古书,刘清细细的读了起来,“善哉善哉,汝大慈悲,為緣請益。當來眾生,無有慧眼。汝等諦聽,善思善念,吾為汝說真藏正經,無生無滅。當來眾生依此文義,自然得解。我顯一字,非過去,非未來,非見在,非內非外,非長非短。此一字者,易受易行,諸觀之法,種種方便。此觀第一,初從數心。心法不住,法不住故,則無定法;無定法故,則見道慧;見道慧者,即是本身,不生不滅、、、、、、”
虽然都是篆字,但这难不倒刘清,这几年刘清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学知识,对个种古文古字有着深厚的功底,就算是甲骨文也识得些,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刘清看得很认真,不但翻看着,唇也微动似在诵读。书是刘清父亲替他收集的,自从知道刘清喜欢这类书后,刘清父亲便发动各种关系为他收集了不少,每次来看他时,总是带来几本,使他的藏书渐渐多了起来。
忽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刘清似有所觉,刘清回头一看是母亲,刘清的母亲四十岁左右,以前到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半点也不显老,但自从刘清得病后,她就越发显得憔悴了,仿佛老了十岁般。
“清儿,吃饭了,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刘清的母亲柔声的道。
“妈,你先吃,我马上就来。”刘清嗓音略带沙哑的说。
“那你小心点”。
刘清的母亲本想上前扶着儿子,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止住了动作,想到儿子的病情,心中一酸眼睛都湿润了,赶忙转身头抹了把眼睛,有些蹒跚的离去了。
望着母亲离去的身影,刘清一阵沉默后,缓缓的起身,向着自己的房间行去了,距离并不远,但刘清走得有些艰难,未久来到房间关上门后,刘清长吁了口气,额头更是见汗。虽然刘清已经经常吐纳养气了,但身体还是被迅速扩散的癌细胞摧残的异常扶弱。
刘清的房间并不算大,但采光通风都很好,房间的摆设也简单而干净,一张床,一个写字桌,一把椅子,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再就是一个小小的书架,书架上塞得满满的都是书,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都是一些与佛、道修行、历史、古文、奇谈怪志有关的书。
随手将书放在桌上,刘清出了房间来到了洗手间,看着盛满热水的脸盆,刘清心里又是一暖,洗了洗脸和手后,刘清来到了客厅,看着满桌子的菜,母亲还在厨房忙碌着,坐在桌边,喊了母亲一声,等母亲来了后才开始吃。
“来清儿,这是你最爱吃的排骨”说这便夹了一块放到了刘清的碗里。
“妈你吃吧,我自己来就行”。
“那你自己多吃点”。
说完又是一阵沉默,半响刘清问道:“爸在市里还好吧”。
“嗯,你爸就是忙些,但还好”。
“那弟弟呢?”刘清又问。
“你弟弟也不错,成绩很好,就是学习累了些,他说放假就来看你”。
刘清并非独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刘宁,今年高三,学习也比刘清用功,兄弟两人感情很好。刘清想着弟弟也长大了,也许我走了以后,弟弟也能孝敬好父母吧,这样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不知怎的刘清最近那种将要离去的感觉越发强烈了。
一顿饭并没有吃多久,母亲又开始忙着收拾桌子,刘清并没有帮忙,因为他知道母亲看到他的样子会更伤心,起身倒了杯热水,艰难的吃了一大把各种各样的药,和母亲说了一声,刘清便出门去了。
夕阳渐渐没入群山之间,天边泛起一片红彤彤的云霞,霞光拂照,好似赤焰燃燃荡着无边热浪,傍晚的清风吹拂着脸庞,带来了一阵阵的凉爽,刘清漫步在小院后的林间小道上,小山并不高,树也不密,但清新的空气,三三两两的鸟鸣此起彼伏,树也随风摇摆着,一切都如画般。漫步其间欣赏着这一切的刘清,顿时身心俱畅,感觉连脚下的步子也轻盈了许多。
盏茶功夫来到山顶,坐在一块大石上眺望着镇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以及天边的景色,刘清渐渐地陷入了沉思,这样的景色我还能看多久呢,以后还有机会看到吗,越想心底越是不甘,刘清顿感一股抑郁之气充斥心间,仿佛要炸开一般,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刘清的脸色也越发的狰狞了,额头青筋暴起,宛若夜叉。
就在这时一阵清风吹过,刘清稍觉,心中一惊,知道自己入魔了,这入魔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郁结,并非是修道人讲的入魔,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但就算是如此,一旦解不开,也将对人精神上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刘清冷静了下来,慢慢放松保持心境平和,默诵《黄庭经》经文,一时间只有“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的经文声不断的在心间回荡着。
半响后,刘清脸色平复长吐了口浊气,本来苍白的面容更白了,不过浑身超然洒脱的气质更重了,歇息一会,刘清起身看了看天边依旧的景色,洒然一笑离去了。这一刻他是彻底放下了,从此不再纠结于生的喜,死的悲,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