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杨勇驾崩(三)
家国天下2015-10-25 02:474,213

  经过群臣的商议,杨勇的庙号为隋世宗。谥号毅,本来他们想给杨勇武的谥号,可是杨勇在位期间也没有打过几次大仗,那几次还不是杨勇指挥的,所以最后群臣给杨勇一个毅的谥号。

  杨勇的陵墓紧挨着大隋文皇帝身旁,毕竟他是文皇帝的长子。杨勇的葬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风光大藏,毕竟这个动乱的年代,什么东西能省就省了。不过相对于文帝当年,杨勇的葬礼还是相当有规模的。由于杨勇无子嗣,群臣只好从皇室中的找到一名郡公,为杨勇守孝。

  杨林的登基仪式更加简单,本来按照观德王杨雄他们安排这杨林的登基大典应该隆重的,却被杨林给阻止了,群臣当中,只有国舅元严知道这杨林的皇位是捡来的饿,本来按照先帝的遗旨,应该是靠山王杨林的儿子并肩王杨逸继承大统的。奈何他把遗旨搞丢了不说,最后还被人给篡改了,元严害怕只好按照群臣的意思拥立这靠山王杨林为帝。

  杨林继承大统,在京师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波,毕竟杨林在京师的名声很好。这些年靠山王府施舍百姓,使得百姓纷纷感激靠山王杨林父子,当他们听说这杨林继承大统成为大隋的第三人皇帝隋高宗。他们几乎家家放鞭炮庆祝,毕竟先帝荒*无度,使得京师有姿色的女子一旦成年便不敢呆在京师,而是纷纷嫁到他乡,以免被先帝看中,招进宫中去。

  按照道理来说,他们的闺女进宫成为您皇帝的女人,他们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还要吧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呢?这要从杨勇的荒*无度说起,他的后宫人数空前的上升,有些大臣为了满足皇帝的隐*欲,纷纷从其他地方选秀,使得皇宫中的宫女迅速增长,可是这杨勇似乎还不满足,竟然下令大隋各地每年要选秀一次,幸好这件事被杨林给劝阻了,再加上杨勇已经病入膏肓了,只要没有人提起这件事,他就忘了。大家一听到杨林给出言阻止了,就没有在敢替这件事了。

  尽管杨勇打消了每年选秀的念头,但是有一些佞臣,每年还会向皇宫中送进许多女子呢?供杨勇想用。

  杨勇驾崩,杨林继承大统后,第一件事便是遣散宫中的两良家女子,起初有人建议。陛下新立,应该选秀充实后宫,但是现在天下大乱,不如陛下从这后宫的良家女子中,选出一些吧。

  活该这人倒霉,朝中官员大都知道这杨林不喜女色,这人没想到自己拍马屁竟然拍到马蹄上了,杨林为了以儆效尤,二话没说,便让人把向他禁言的人拉出去帮杀了。

  本来杨林是不想杀他的,奈何他刚刚继承大统吗,就有人趁机触他的逆鳞,他怎么不生气,还有若是六部尚书不去替那人求情,或许杨林不会杀死他,杨林杀死他就是为了立威。从这以后,百官不敢在劝杨林扩充后宫的事。皇后柳氏,害怕大臣说她善妒。便晚上侍寝的时候,劝杨林再立几个妃子。谁知道杨林当晚就怒了,大怒道。朕的性情你还是不知道。若是再劝,朕非得把你打入冷宫不可。

  虽然杨林以前宠幸柳氏,使得柳氏有点得陇望蜀了,可是柳氏清楚,他是看在自己的儿子及女儿的份上,所以她也不敢撒娇。当她听到杨林生气后,便不敢在在杨林面前替这件事。

  隋高宗杨林登基以后,朝廷的人员并没有大动,只是做了少量的变动,不过吏部尚书却换了,由那裴矩担任,裴矩的礼部尚书便由秘书郎虞世南担任。至于原来的吏部尚书,则被以通敌的罪名给扔进了天牢,跟着倒霉的还有杨约的一系列党羽。

  徐世绩、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被杨林给冠以官职入朝帮助他处理政事。

  有的人看到杨约落马,心有余悸啊,这杨约是谁啊?可是当朝第一尚书啊。说被收拾便被收拾了。其实杨林早就想动这杨约了,只是苦于杨勇在位时宠幸这杨约。杨林无法动他,只好命人在暗中收集证据,杨约自以为他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殊不知杨逸早就名人注意这杨约了,自从杨约第一次投靠晋王杨广,他们就开始暗中收拾证据了。

  这日,杨林亲自道天牢里面看了杨约,杨约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毕竟他这些日子除了狱卒,就没有见过其他人了。

  “罪臣,杨约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你心目中的陛下,应该是朕的王侄子晋王杨广吧。”

  “罪臣,冤枉啊,罪臣心目中除了先皇,可就是陛下了啊。请陛下明察啊。一定是有人诬告臣的啊。臣恳请陛下明察,还臣一个公道啊。”

  “哼,不要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朕不知道,实话告诉你吧,朕早就注意你了。从你开始暗投晋王的时候,那时朕的皇儿就注意你了,便在暗中派人监视你了。还有朕当年在朝堂上不是没有警告过你,可是你非但不听,还继续和他那晋王为伍啊?你这次暗中派人去扬州邀请晋王派兵进京的事。朕是故意放那人去的。可惜的是,朕布置的陷阱就等着晋王了,没想到那晋王没有来啊,真是白费了朕的一番功夫啊。”

  杨约听到杨林说道这些,便知道自己这些年所作的事情,已经被杨林给掌握了,他知道自己这次是非死不可了。就在他那沉思的时候,杨林继续道:“念在你为大隋效劳那么多年,朕不忍心让他们杀死你啊,朕决定了留你一个全尸,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臣,多谢陛下,不过臣临死前,臣想恳请给臣留一条血脉吧”杨约说完,再次向杨林叩首。

  “臣,本来就没有打算为难你的家人,你就放心的去吧。不过朕希望你的后人不要想着替你报仇,若是他们胆敢造反,朕绝不会轻饶他们的,还有朕会给他么留下一笔财富,让他们回乡生活吧,至于以后的生活,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臣,代替他们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杨林看到杨约的样子,道:“来人,准备酒宴,朕要和杨尚书痛饮一番。”

  杨约知道这也许这是他最后的一餐了,也不再给杨林客气,而是大马金刀坐在那里,和杨林一起喝酒。

  杨林是直肠子人,心里藏不住话,但是这话又不能和别人说,这杨约也是将死之人,说给他听,也无所谓。

  杨林便把他登基的事情和着杨约说了一番,杨约听完后,道,陛下,即使国舅拿出先帝的遗旨。他们也不会承认的。他们已经商议好了,让陛下继承大统了。臣到现在已经明白了,这背后一直有人在*纵这件事,而这个人就是陛下的皇子并肩王啊。并肩王真是隐藏的很深啊,谈笑之间就掌控了大隋的朝廷啊。”

  杨林听完后却没有说什么?杨约看到杨林不说话,笑道:“也只有陛下这样的人,才不追究这件事,若是其他的君王,以后一定会严防并肩王的。”

  “你说的事情,朕是清楚的,当年汉武帝刘彻就是疑心太重,以至于戾太子被*得造反啊。以至于到了老年,后悔终生。朕只有逸儿一个皇子,这大隋以后的天下不还是他的吗?况且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啊。朕倒是以这个儿子为荣啊。况且朕对着治国之道,并不是很热心啊,朕只是希望能够马革裹尸啊。”

  “陛下,臣临终前,劝谏陛下几句,如今陛下已经是大隋的天子了,不要再向以前那样领军作战了,况且大隋的猛将如云啊,陛下,为大隋征战半生,也该休息一下了。这些日来,臣想了很多,大隋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乱世了,除了扬州的晋王以外,其他的藩王不足为据啊。汉王估计成不了多久就会被捉回京师了吧,蜀王更不足为据。臣最后想问一下,陛下,如何对待这些藩王啊?”

  “这个朕想了很多,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朕的子侄,况且他们是我那皇兄的血脉,只要他们不反抗,朕决定在京师给他们一座王府,让他们做个闲散的王爷。”

  “陛下,此计甚好,虽然他们失去了权利,最起码抱住了性命啊,陛下真是千古贤君啊。就算是文皇帝在世,他也做不到的,他肯定会斩草除根的。”

  杨林并没有再去接杨约的话,他身旁的太监告诉杨林已经很晚了,该回宫了,要不然宫门要管了。

  杨林便准备起身回宫,走后对狱卒讲,把朕准备好的白绫赐给杨尚书吧。

  “臣,多谢陛下,恭送陛下。”

  杨林再次看了杨约一眼,便带人离开了,他害怕自己在这多呆一段时间,忍不住杀死这杨约,虽然这些年领军,使得杨林的心已经刚硬了起来了。可是最近可能是由于年纪大了,同情心渐渐的•••••••••••••••••••••••••••••••••••••••••••••••••••••••••••••••••••杨约的事情告落一段后,便有有人向杨林建议,应该大赦天下,以收民心。对于大赦天下,杨林到不想做,毕竟牢中关押的大多说都是作奸犯科之人,放了他们,便会更加祸害天下百姓的。

  房彦直比较能够理解杨林的心思,便上书给杨林,劝说杨林不能释放牢中的囚犯,他们大都可是作奸犯科之人啊。

  杨林欣然同意了,兵部尚书杨雄向杨林提出扩招军马的事,杨林根本没有思考,便答应了。

  这下使得徐世绩等人大喜,他们早就接到了杨逸的书信,想让秦琼他们洗白,转为大隋的正规军,现在杨林颁布扩招军马的命令。秦琼他们就可以带人从军了。

  秦琼等人也非常高兴,虽然他们现在拥有二十余万军马,可以潇洒的做他们的诸侯生活啊。可是他们心中永远记得是谁给了他们这种生活,他们一直想当大隋的官军,由于杨逸的缘故,他们只能够在这河套地区做马贼。

  这日秦琼召集手下众将,商议带人去雍州从军的事情。等到众将来了之后,便道:“如今靠山王继承大统,他现在颁布法令,准备扩招军马,王爷来信,说让我们代一部分军马去从军,而后慢慢的洗白我们的身份,。按照王爷的意思,我们拿着他的推荐信,去从军,相信不久便会升官的,那时便可以慢慢的把我们的军马全部招进军队了。现在找你们来,是商议我们那些人去从军,那些人留在这里照看这河套地区后,虽然我们征服了着南匈奴及羌人,保不证他们不会在突厥处罗可汗的唆使下,会再次起兵造反的。”

  上次秦琼等人在出兵相助突厥的处罗统一突厥的时候,趁机带兵打败了河套附近的南匈奴及羌人,使得他们臣服于他们,可是虽然他们征用他们去开矿。可是他们还是有许多部落的人北迁了。随时可能会再次反攻这河套地区了。突厥人虽然经过几年的分裂,实力大损,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突厥的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他们想要短暂的时间消灭突厥是不可能的。最近处罗吸收了一批从大隋流亡过去的人才,使得突厥蒸蒸日上,秦琼害怕他们若是都去从军,,这处罗可能会趁机骚扰这河套地区。

  “启禀将军,我看还是我留在这里吧,你们都去从军吧,某天生就喜欢上战场,可是若是能面对自己自己的兄弟事,某还真的下不了手啊。”秦用出列道。

  这秦用勇猛是勇猛,可是有一个弱点,就是不愿意和大隋人交战啊,不过这个大隋人并不包括那些投靠外族的人士。

  秦琼看到有人愿意留下来,心里非常欣慰,其他的将领看到秦用愿意留下来,都非常高兴。最后,经过大家的一直商议由秦用、杨田他们留下来管理者河套地区,至于其他的人则分别带着五千军马去大隋投军。

继续阅读:第140章 抢占青海湖(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兴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