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三带着三人在各处寻找,他们知道那个蒙古人的营地不会离得太远,时至黄昏,四人却依然找不到巴图的踪影,何老三突然眼前一亮:“快看,那里有个蒙古包,蒙古人一定住在那里。”
其他三人立刻打起精神,向何老三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处蒙古包,三人争先恐后的冲去,唯有何老三没有那么积极,他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也不想早点送死,反正有他们三人,就算自己不插手,也可以在得到龙泉剑后分一杯羹。
吴亮、阿红和戚星来到蒙古包旁,他们三人警觉的围在外面,这时戚星一步冲进帐内,随后吴亮和阿红也随即赶到,可是帐内却没有一人,戚星冷冷说道:“外面的兔肉还是热的,他们刚走不久。想逃过我影魉的追踪,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草原的另一端,白马驮着楚云峰飞奔而去,他们走的是一条小路,这条路可以不通过大漠而直接到达南方,然而要走很远的路。楚云峰心里忐忑不安:他们会不会知道巴图大叔,不知道巴图大叔会不会更快的到达江南。他还想着分别时巴图对他说过的话:“他们马上就要来了,你我分开走,千万保管好那把纸扇。一年之后在西湖雷峰塔相见,如果到时候我没有来,便到大漠的胡杨林处找寻一柄宝剑;如果到时候你没有来,我便用此宝剑挥剑自刎,世间再也无可留恋。”
想到这里,楚云峰开始痛恨那些前来寻找宝剑的人,虽然他不知道那宝剑有何用处,可是为了一柄剑而去杀人,尤其是要致巴图大叔于死地,那便是一等一的恶人。“若是让我遇见,我便一掌将他打死。”楚云峰自言自语道。
夜晚时分,在蒙古草原上,楚云峰一个人傻傻的望着天空,他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想着要赶快去江南,去见巴图大叔。可是,见到以后呢?他们要干什么?要去哪里?还回塞北草原吗?这些问题他不去想,也没必要去想,反正一切都有巴图大叔替他安排。
第二天,楚云峰路过蒙古军队所驻扎的军营,一群士兵发现他身穿汉服,以为他是宋朝派来的奸细,便呼喊着要将他捉拿回去。他不知如何是好,若是打伤他们,则是伤及无辜,而自己又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用蒙古语说:“我是蒙古人,要去南方,所以我才穿着汉族的衣服。”
这一招果然见效,蒙古士兵听到楚云峰会讲蒙古话,也用蒙古语告诉他:“你到南方去干什么,那里只有胆小的老鼠和可笑的臭虫,哪里比得上大草原的骏马和雄鹰。”
楚云峰道:“我被几个汉人所追杀,迫不得已才逃跑,而且他们不会想到我会逃到南方去,我只好这样做。”
蒙古士兵听完后颇为不屑:“我们蒙古勇士怎么会怕那些汉人,他们这些厚颜无耻的人,竟然以多欺少,你去吧,我们如果遇到这些人,不会放过他们。”
楚云峰一副很感激的样子,然后骑马而去,他看到蒙古大军的阵势确实威猛无比,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庆幸自己生长在草原之上,虽然江南有绝好的美景,但是对他来说也不足这威武之师动人心魄。
他恋恋不舍的告别蒙古军营,策马向南而去。
宋朝人是绝不会越过沙漠的——当然,除了那些为龙泉剑不惜任何代价的人——他们知道沙漠乃苦寒之地,非常人所能逾越,更何况北国并不适合耕种土地,所以大都沉醉在温柔富贵乡里。此时的南宋江山已经是危如累卵,自岳飞死后,南宋朝廷便对金国称臣,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已经属于金国,并且要每年向金国缴纳五十万的岁币。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依旧守着半壁江山,在江南醉生梦死,丝毫没有雪耻的念头。
南宋的武林正派人士对朝廷的做法深恶痛绝,却也毫无办法。如果造反,无疑是不忠之事;如果毫无作为,同样是不义之举。然而,武林中投敌卖国者亦不在少数,江湖中臭名昭著的天水教和玄武堂便是和金国人进行交易,当然,此种交易必然在暗处,武林正派中人时有揭发,却对他们毫无办法,因为天水教精通用毒之道,玄武堂的龟寒*更是少有人敌,一般的正道中人也只能口中骂过,而武艺平平之辈,则不敢出不逊之语,否则不是被无故毒死,便是神秘消失。然而,像少林武当这种名门大派,自然不会把天水教之类的邪门歪道放在眼里,也因为如此,天水教和玄武堂最恨当时的六大门派和江南四剑君。
六大门派乃少林、武当、峨嵋、华山、崆峒、昆仑这些具有顶尖高手的武林大派,而江南四剑君则是四个并称为“风花雪月”的文人雅士,但全部身怀绝技,平日里吟诗作赋,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习武之人的风范,一旦江湖上有风吹草动,却会有很多人想到这四人。
而此时的少林寺却是寺门紧闭,严禁任何人出入,其实自从金朝占领了淮水之北,嵩山已经属于金国所管辖,而少林作为“禅宗祖庭”虽然不管红尘战事,可被这样一个茹毛饮血的民族所统治,总是一件让人很窝囊的事,昔日的少林一直是天下第一宝刹,香客不绝,汉人笃信佛教,自然会让少林寺人烟增色不少。如今已经再也没人去光顾这座佛门圣地,汉人很多已经南迁,剩下的金人粗暴专横,根本对佛法一无所知,以至于现在少林寺在武林中的至尊地位岌岌可危,更有金人高手前来挑战少林武功,少林寺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大雄宝殿之上,五位觉字辈的高僧面对着如来佛像在默念着佛经,其他有罗汉堂、达摩堂、般若院和戒律院的各大弟子站在五位大师的身后,各个神情肃然,像是等待着什么。其中立于中间的白须僧人便是少林寺的主持觉远大师,他安然的转过身来,对诸僧道:“不消一刻钟,便有金国客人到此,我辈要好生招待各位施主,不可造次。”
诸位僧人双手合十,宣佛号道:“阿弥陀佛!”
般若院的小和尚空悔自小在少林寺长大,从来没有见过少林寺内如此安静过,心下好奇,便偷偷的跟在各位师傅和师兄的身后,若无其事的跟着念经。
一刻钟后,觉远大师带领着僧人走出大雄宝殿,抬头道:“各位施主既然已经到此,为何还不现身?”
“哈哈哈哈,觉远大师果然内力深厚,我等佩服。”话音传来,一群身穿金国服饰的人从少林寺外飞身而来,为首的是一名手拿纸扇,腰带玉佩的年轻人,看他身着华丽,气度不凡,可微笑间透漏着杀机,他把扇子收拢,拜道:“小王完颜昭有幸得见觉远大师,幸会,幸会。”
觉远大师还礼道:“原来是金国皇族,老衲不曾远迎,还望施主恕罪。”
完颜昭身边的一人立刻骂道:“你这老和尚,什么施主施主的,这是堂堂大金国王爷,还不赶快跪下!”
“哎,不得无礼。大师乃有道高僧,岂能和你们这帮鼠辈一般?还不赶快退下。”完颜昭训斥道。那人只好拱手道:“是,王爷。”
空悔心想:“这么没有修为的人,真是该让佛祖收了他去。”但怕被大家发现,只好偷偷的躲在人群里偷看。
觉远大师知道这些人来者不善,却也不好明说,便客气道:“王爷可到殿内喝杯茶,以表我少林待客之道。”
“大师不必麻烦,小王此次前来,想有问题讨教,还望大师指点迷津。”完颜昭不紧不慢的说道。
觉远应道:“施主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完颜昭指着少林寺的大门:“不着急,再此之前还请大师先告诉我,我已经向少林寺下了拜帖,而我们前来却是寺门紧闭。不知少林寺是何缘故,才让我等翻墙而入呢?”
觉远道:“施主有所不知,本寺已经闭寺数天,数百僧众专研佛法,虽有客人前来,我辈亦不敢对佛法不恭,故才有此误会。”
“哦?可我听说,南安公主前来烧香之时,这少林寺的大门还开着呢。”完颜昭不依不饶。
“因为南安公主是汉人,而你们是不受教化的野蛮人。这还用说吗?”不知是少林寺中的哪位和尚说了这句话,让完颜昭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觉远转身怒道:“空悔不得无礼,去戒律院领杖责二十。”空悔这次只好悔恨他当初说的那句话,从人群中喏喏的走开了,脸上却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
完颜昭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他明白:一个小和尚都这样想,那么别人更是不把他们金国人放现在眼里。他强忍不悦道:“我此次前来想要问大师的问题是,我大金国到底该不该攻打宋朝呢?”
话一出口,让所有的僧人不禁一惊,难道宋金议和不算了?
倘若金国要发兵攻打宋朝,必将导致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觉远大师断然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