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大禹
蓝梦情2015-10-25 02:123,399

  第九十八章:大禹

  有巢氏几人与尧一起修订人族的历史记载,总共用去了20多年的时间。

  目前混沌洪荒世界的人族历史基本上都是轩辕氏事情所做的。当初在仓颉造字后,轩辕氏根据故老传说让手下的臣子们记录下来,其内容杂而散乱。有巢氏几人说是在修订这些记载,实际上是在重新书写人族历史。而且为了让后人能够看得明白,他们又不能够用道法符印,只能用人族现有文字进行记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耗费几人如此多的时间。

  关于人族历史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有巢氏和燧人氏。两人为了尽快做完这件事情,就通过神识把相关的内容传给了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和尧。至于舜这个普通人却是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这信息量太大了,他一个普通人却是承受不了的!所以他也只好带领着手下臣工在处理完政事之余,前来帮忙做一些记录类的事情。

  此时人族是用木渎记载事情,所以有巢氏五个人二十多年的努力刻出来的木渎,共装了十间房子。

  此次有巢氏几人刻制的木渎中记录了从盘古开天事件起的洪荒各个大的事件;人类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是怎么诞生的;人族都经历了那些坎坷波折;共主是如何出现的;人族的一些贤德之人以及这些人都为人族做了那些贡献等等一切内容。当然了,龙宇这个圣父的事情也有一部分被记录在其中。

  有巢氏几人为求真实,在记录中没有加入任何个人感情,完全是平淡的描述。整部书因为涉及了大部分洪荒事件,也可以说是一部洪荒史册,但是因为其记载的内容乃是以人族为主,其他事情只做了一些简单的描述。所以有巢氏几人才为其命名为《人族史册》。

  因为舜只能帮忙打打下手,所以他也就有了时间仔细阅读这些记录的内容。所以在几人记录完族所经历的所有情况时,舜也彻底的了解了整个洪荒的真实情况。他在自己看的同时,也让手下臣工们仔细阅读,并且让他们把各自看到的内容传教于天下。

  有巢氏几人完成了《人族史册》后,也就准备返回蓬莱岛。

  尧自从知道蓬莱岛是圣父的居所,如今圣母女娲娘娘也在那里,对蓬莱岛可是充满了向往之心。见有巢氏几人就要回去,也想随着有巢氏几人前往,一是想拜见一下圣父、圣母,另外也是想带着鹿仙女在蓬莱久居。

  有巢氏几人知道了尧的想法后,斟酌了一下,对尧道:“以圣父的性格,即使就这样带你回去,也不会怪罪我等!可是我等要是如此做了,却是显得对圣父不尊。所以你还是先留着人族修炼,待我等回到蓬莱岛,把你的事情向圣父禀报一下,想来圣父也必然同意你带着家小前去。到时我等再来接你。如此可好?”

  尧听后也认为自己就这么贸然前去却是不恭。于是对有巢氏几人施礼道:“如此却是麻烦几位兄长了!”

  有巢氏几人连道:“无妨!”

  之后,几人又对舜叮嘱了一番,让他好生保存这些木渎,不使其有所遗失,让后人都知道人族的根本。这才告别了尧和舜,返回了蓬莱岛!

  有巢氏几人返回蓬莱岛后,知道了龙宇等人正忙着,也不好用这种小事前去打扰。于是就把尧的情况对后土和女娲等人说了一下。

  后土倒是没什么意见,认为可以现在就把尧接过来。

  可是女娲是人族圣母,却是不希望尧没有经过龙宇的同意就来到这里。于是就对后土道:“兄长现在正忙于研究大道能量波动的事情,我等现在也算是蓬莱岛半个主人。然尧既然已经开始修炼了,要来蓬莱岛,也不急于这么几天。还是等兄长们来决定的好!”

  然后又对有巢氏几人道:“你等师伯之前就已经说过了,在你等回来后与我等一起前去帮忙。等一下,就随我等前去帮忙吧!”

  接着又对轩辕氏道:“轩辕氏现在仍是准圣境界,却是无法参与了,刚好蓬莱岛也需要你来打理。如此,我等去帮忙的之后,轩辕氏可以再前去通知一下尧,让他先在洪荒中觅地潜修,不可再过问人族事务。待时机到来自然会有人前去接他来此!嗯!也可以带些仙果过去,这些年来也却是难为他了。”

  女娲毕竟是人族圣母,她的吩咐有巢氏几人自然听从。于是轩辕氏带了些仙果,又回到洪荒找到了尧,对他说出了女娲的意思。

  圣母决定,尧自然遵从,于是他在送走轩辕氏后,带着鹿仙女入山潜修去了。

  此时,舜摄政已经28年了!

  尧走了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此时,舜已61岁了,因为不曾修炼的关系,已经显出老态。而此时天下洪水泛滥,舜因为年老的原因,已经无法亲自前去治理,于是就想找一个人来治理洪水。舜把自己的意思和手下众臣工说了一下,问是否有人选可以推荐。臣工中就有人举荐了禹。

  禹本来就是舜手下的臣工。而且他的父亲鲧,也曾经治理过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因此被舜流放羽山。

  既然有人举荐了禹,舜自然也不会因为他的父亲的事情而轻视于禹。于是就让禹前去治理洪水。

  禹欣然领命,但他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父亲等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的教训,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禹治水初见成效,舜帝很高兴,认为禹很有才能,就想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后来舜又多次想让,又在诸位臣工的劝说拥戴下,禹才正式继任共主之位,并设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子。传说大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涂山女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当了共主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共主,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人族在禹的治理下继续了舜时的安定,并更显繁荣。

继续阅读:第99章:龙族回归,定海神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鸿蒙宇宙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