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割地求和
鹰羽2015-10-25 02:164,199

  孙策使者走后,廖化叹道:“孙策军为何轻易撤兵?这其中定有隐情啊。”

  太史慈点头道:“我也知道这里面有玄虚,但会籍苦守多日,士卒伤亡不小,疲敝不堪,城内百姓也多受战火牵连,今能有喘息之机,怎能不抓住呢?再说潘璋嘛••••••对我军意义不大,放了也就放了。”

  闻听太史慈此言,廖化等人皆点了点头,同意太史慈之见。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孙策大军果然拔寨而起,向后撤去。会籍城内军民见之,无不欢欣鼓舞,欢呼雀跃。太史慈无暇庆贺,连命廖化亲自领军出城,寻找甘宁说明情况,接回潘璋。

  到了傍晚时分,廖化押解潘璋回来,太史慈在城门口接之。见到被五花大绑的潘璋,太史慈不禁多看了两眼。见其不到30岁,身长7尺,面目粗狂豪放,身材健硕,虽有一股豪气,但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英雄好汉。

  太史慈慨然长叹,面前此人,就是历史上擒获关羽、关平父子,杀死黄忠之人啊。刘备麾下五虎大将威震天下,关、张、赵、马、黄,群雄谁不胆寒?但偏偏五中有二丧在这个潘璋手里,这真是••••••恐怕也只能归结于天意不佑蜀汉了!

  要说三国之中谁的运气最好,恐怕非潘璋莫属了。《三国演义》记载:孙策死后,孙权广纳贤士,东郡人潘璋也来投奔,征讨黄祖时,潘璋生擒苏飞。赤壁之战时,潘璋领三千兵接应董袭,从江中攻击曹*。刘备完婚逃离东吴时,孙权令潘璋、陈武带五百精兵追赶,但为孙夫人所拒。后孙权偷袭荆州,潘璋跟随吕蒙奇袭烽火台。后来于临沮小路生擒关羽、关平。夺得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刘备伐吴其间,诱杀老将黄忠,后于猇亭战败,投宿于民宿时见到关兴,逃走时为关羽显圣所吓倒,被关兴斩杀。

  潘璋见太史慈上下打量自己,勃然大怒,喝道:“你是何人?看老子做甚?”

  廖化怒踢其一脚,喝道:“这是我们太史慈将军,你休得无礼!”

  潘璋似乎吃了一惊,看了太史慈一番,冷笑道:“原来你就是太史慈,将来老子一定要你好看!”

  太史慈微微一笑,也不答话,令十余名亲兵押解其往孙策军大营而去。

  见其走远,太史慈面沉如水,突现残酷之色,恨声对廖化道:“元俭(廖化,字元俭),你知会众将一声,这个潘璋,下次再落到我军手中,就地格杀勿论!”

  廖化微吃一惊,以为是潘璋刚才举动惹怒了太史慈,也不也为意,领命自去了。

  ------------------------------------------------------------------------------------------------------------------------------------

  会籍城外孙策军大营中,孙策见周瑜果然用一封书信诈回了潘璋,大喜过望,与太史慈派来的使者签订盟书,约定自即日起6个月内双方不得相互攻打后,匆匆传令拔寨启程,连夜而去了。

  孙策唯恐周瑜所言成真,留潘璋、周泰领大军在后慢行,自与周瑜、陈武率精兵5000星夜兼程,不敢停歇,这日已然快到秣陵,却正遇到柴桑鲁肃派来的使者。

  孙策、周瑜见那使者满面风尘,衣衫褴褛,一脸焦急之色,暗叫不好,忙让其述说情由。那使者喘息道:“启禀主公、都督,柴桑被刘备大军围困了!”

  孙策、周瑜二人闻言对视一眼,都是一叹,周瑜问道:“刘备军从何而来?有多少兵马,统军者为谁?”

  那使者答道:“刘备与刘表勾结,用荆州水军将其马步精兵2万之众从荆州地界上渡过长江,来到南岸,随即挥军向东杀来,将柴桑团团围住,攻打甚急。据探马报知,刘备军统兵者:关羽、张飞、赵云三将也,徐庶随军出谋划策。”

  孙策大吃一惊道:“刘备麾下锦囊猛将齐出,看来是不破柴桑誓不罢休了••••••柴桑恐危矣!”

  周瑜摇头道:“刘备真正在乎的是会籍,不在柴桑,只要太史慈平安无事,我等就还可以与刘备军打交道••••••”

  孙策疑惑道:“打交道?公瑾此言何意?”

  周瑜叹道:“刘备势大,关、张、赵云三人之勇我军中几乎无人能敌,再加上徐庶亲自随军••••••以我之见,我军可与之一战,若能战而胜之;更好,若不能,只能••••••割地求和了。”

  孙策惊道:“割地求和?这••••••即使我军愿意,也恐刘备那边不情愿也。”

  周瑜苦笑道:“刘备大敌,还是曹懆也。我军势危,曹军必在小沛方向加强压力,刘备到时,为避免两面受敌,或许能接受我军提议,只是这条件嘛••••••到时尽量争取吧。”

  孙策闻言沉默半晌,良久叹道:“刘备‘锦帆’水军尽没,我军先前明明还占据优势,怎么一转眼就落到这步田地?”

  周瑜长叹道:“其中关键,会籍太史慈也,若不他,会籍早破,我军全有扬州,根基稳固,速速回军于柴桑、秣陵一线与刘备军抗衡,则可立于不败之地也。可眼下会籍未破,后患仍留,情势就大不相同了!”

  孙策想了想,慨然长叹道:“确实如此,子义啊子义(太史慈,字子义),你••••••我••••••今生无缘为友,只能为敌了!”

  却说孙策、周瑜、陈武三人带领这5000精锐,马不停蹄经过秣陵,来到柴桑城下,却见2万刘备兵马将其已是围得水泄不通,连日来猛烈攻打,多亏守城者鲁肃深有计谋,程普深得军心,才勉强将柴桑守住。

  孙策等人将大军驻扎,以与城内守军为犄角之势,刘备军见到孙策亲率大军回援,亦不敢怠慢,分兵扎寨对之。

  第二日,关羽、张飞、赵云、徐庶置柴桑城中鲁肃、程普之军于不顾,起兵8000,来到孙策营前列阵,邀其对战,孙策之军连日奔波,疲敝非常,但也只好勉强出营对阵。双方见过,刘备军中关羽策马先出,抚须横刀道:“敌军中谁敢来与关某一战?”

  陈武见之大怒,正要出马,却听孙策道:“久闻关云长(关羽,字云长)乃当世英雄,今日见之不能一战,我将抱憾终生也。”说罢催马亲出。

  关羽见是孙策,也不多言,挥青龙刀而上,孙策挺枪来迎,二人斗在一处,刀光烁烁,枪影纷纷,两军观之者无不赞叹。战了20余合,孙策本就武勇不敌关羽(孙策武艺略微强过太史慈,但绝对比不上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名将),加上数日来人不卸甲的赶路,力气不支,瞅个机会,虚晃一枪,拨马就走。关羽立马不追,在其身后喊道:“看来你今日非在势头之上,我胜之不武,改日再战。”孙策闻听,慨然而叹,驻马挥手,抱拳道:“久闻刘玄德四位义弟皆乃天下豪杰之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有一言,请关将军、徐军师等静听思之。”

  关羽奇道:“何话?但讲无妨?”

  孙策将自己与会籍太史慈达成新的6个月期限之事述说一遍,最后道:“贵我两军,本无大恨,以我之意,可否请贵军撤回江北,停兵止戈,安定民生,为大江南北百姓之福也。”

  关羽闻言迟疑不觉,徐庶策马上前道:“我大军2万精兵好不容易渡过长江天堑,现围攻柴桑,指日可破,贵主区区一言,就要我等撤军而回,这••••••只恐太过轻易了吧?”

  孙策未及答话,周瑜上前拱手笑道:“我给元直(徐庶,字元直)见礼了。”

  徐庶还礼,笑道:“原来是公瑾先生,大家都是老相识,何必如此多礼?”

  周瑜笑道:“借用荆州刘表水军之计,真是绝妙非常也,我衷心佩服,故为此也。”

  徐庶呵呵笑道:“公瑾先生有话请直言,大帽子就不用给我戴了。”

  周瑜笑道:“其实此次我军出击会籍,乃是从长安曹孟德所请,为其挥军攻取小沛策应也••••••”(作者注:明明是曹懆策应孙策,被周瑜故意说反了。)

  徐庶打断笑道:“曹懆与贵军之间谁为主,谁配合,这清楚万分••••••公瑾也是高明之士,不用我再说了吧?”

  周瑜见言语被徐庶叫破,丝毫不动声色,笑道:“我的本意嘛,就是想提醒元直先生,贵军大敌者为谁也?”

  徐庶微微一怔,笑道:“当然是曹懆也,我主与其这个拥立伪帝(指“大统”帝)的奸佞之徒势不两立,此天下人皆知也。”

  周瑜笑道:“正是如此,曹懆大军现在小沛,而小沛为徐州门户,极其重要,若是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也。”

  徐庶笑道:“我主既然敢把我等遣来江南,必有办法保小沛于万全,此事不劳公瑾先生为我军忧心也。”

  周瑜道:“那好,就说说眼前,我柴桑城中有兵马1万,离此不远的秣陵、曲阿二城还有万余兵马,而我主麾下,有精兵5000,其余2万余大军正火速赶往此地而来,算下来共计近5万之众,以贵军兵力,能战胜我军乎?”

  徐庶思索片刻,笑道:“秣陵、曲阿二城之兵力只能守城,哪敢轻动?就算弃城而来,时日一定不短,到时恐我军早已攻破柴桑矣。”

  周瑜笑道:“贵军即使破了柴桑,我大军到后又将贵军围困在其中矣••••••来往交锋,这又何苦如此?”

  徐庶笑道:“若论水战,贵军天下无双,可论这马步兵陆战嘛••••••以我军2万百战精锐,又何惧贵军数万之众乎?”

  周瑜笑道:“百战精兵,谁不爱之?真是贵如珍宝也,贵我两军又无有血海深仇,在此拼死厮杀,损耗兵力,又是何必?”

  徐庶闻言,沉默片刻,与关羽交换了个眼色,问道:“以公瑾之计,该如何?”

  周瑜笑道:“我主说的明白,太史慈将军与会籍安然无恙,贵主可以放心,贵军撤走即可,我军绝不在后追击••••••”

  徐庶摆手大笑道:“公瑾如此说,没有谈判之诚意也••••••不用说了,整军再战吧。”说罢拨马欲回归本阵。

  周瑜叫住,叹道:“元直请先等等······这样吧,我军出黄金10000两,粮草5万斛,请贵军撤退。”

  徐庶笑道:“钱财粮草,我军虽然不多,但也不稀罕······贵军如有诚意,可将吴郡城池割让于我军。”

  周瑜似乎吃了一惊道:“吴郡?这如何是好,不行不行······”

  徐庶大笑,转身又要走,周瑜再次叫住,叹道:“这样吧,吴郡城割让贵军可也,但城中百姓钱粮等由我军一并带走。”

  徐庶笑道:“吴郡百姓世居于此,公瑾忍心要其等背井离乡乎?若为此举,恐招致天下骂名也。”

  周瑜也是一笑,道:“既是这样,城中钱粮我军可全部带走吧?元直方才说了,贵军不稀罕钱财粮草啊。”

  徐庶闻言,一时语塞,只得笑道:“公瑾真是善于辞令也,好吧,就依公瑾之言可也。”

  见条件谈成,双方皆是大喜,由关羽、孙策出面,签订盟书,商定孙策将吴郡割让给刘备,城内百姓及其财物、粮食等不得扰动,其余军中、官库中钱粮全由孙策军运走,而关羽、徐庶等所率刘备军则撤回江北。孙策与太史慈达成的6个月不得相互攻打的协议依然有效。

继续阅读:第119章 寿春大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箭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