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贾诩
鹰羽2015-10-25 02:153,236

  马超双手各提张济、张绣衣服后领,提二人如提童稚一般,来到殿门。众贼见马超如此神力,惊为天神,不敢乱动,又见李傕、郭汜已死,张济、张绣被擒,一时群蛇无首,彷徨不知所措。贾诩请汉献帝来到殿外,太史慈、周仓、马云騄、廖化四旁护卫,贾诩道:“众军士不可轻举妄动,听陛下宣旨。”众贼见是贾诩,惊疑万分,逐渐安静下来,汉献帝抑制住紧张的心情,按照昨天他与贾诩商议的,说道:“李傕、郭汜二贼欺君罔上,罪在不赦,故朕下旨将其斩之,与众人无涉,朕封张济接替李傕,为大将军,封振威侯,食邑一千户,张绣接替郭汜为大司马,天威侯,食邑五百户,余者官兵,皆各升一级,赏钱1000。”言毕,贾诩率先下跪道:“臣领旨谢恩。”马超将张济、张绣掷于地上,太史慈喝道:“你二人还不谢恩?!”

  张济、张绣对视一眼,心中暗叹,知道事情到此,不谢恩只能是死路一条。再者二人虽然对李傕、郭汜之死难免有兔死狐悲的伤感,但与李傕、郭汜之间其实也有矛盾。昔日董卓死后,军队本由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统之,后来李傕杀死樊稠,尽降其众,张济跪伏在地,苦苦哀求才得以幸免,心中已与李傕、郭汜离心。今日见二人已死,又得天子封以高位,不由不心动,考虑一番,张济、张绣跪伏于地谢恩。

  其余贼众见此,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贾诩喝道:“不遵陛下旨意者,杀无赦!”太史慈、马超怒目而视,众贼大惧,突一人扔掉兵器跪倒,众贼纷纷效仿,密密麻麻跪了一大片。

  汉献帝长出一口气,依贾诩昨日所教,用好言抚慰,然后命张济、张绣往城内外各兵营安抚军士,勿使有大乱发生,太史慈、马超随行监视。杨彪、孔融安抚群臣,周仓、廖化领人抄了李傕、郭汜二人之家,至亲家属全部作为乱党杀死,余者释放,抄没金银财帛数十万计。

  忙了一日,长安大局已定。有贾诩大才居中运筹,张济、张绣二人又在军中威望甚高,出力维持,长安内外,一切安好。百姓闻听李傕、郭汜伏诛,大喜过望,欢呼雀跃,数万民众跪于皇宫门前,高呼万岁••••••二贼独霸朝廷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当晚汉献帝设宴,大宴群臣,满朝上下,喜气洋洋。宴毕,孔融请杨彪、杨修、太史慈、马腾、马超、贾诩来孔府商议。

  众人落座,孔融喜道:“今日一举除社稷大害,全赖天子鸿福,寿成、孟起、子义、文和等用命,现今局势已定,天下又将享太平耶!”

  贾诩闻此,微笑摇头不语。太史慈熟知历史,没有孔融这么乐观,皱眉道:“李傕、郭汜二贼虽亡,但全军由张济、张绣统之,难保此二人久后没有异心,恐••••••又为新的‘李傕、郭汜’矣。”

  杨彪道:“子义所虑极是,任用二张,迫于形势耳,人心莫测,不可不防啊。”

  太史慈深知众人见识都在贾诩之下,遂问道:“文和先生以为该如何?”

  贾诩笑道:“事者,人为也,人者,性决也。(事情,是人做的,人,由性格所决定)张济、张绣不是有野心之徒,收拢大军,赖以保命而已,天子只要不去夺其军权,二人不会有异心。但此也非长远之计,当务之急,必须有一支忠于天子的军队才可。”

  众人闻言,直感茅塞顿开,杨彪问道:“这支军队在何处?”

  贾诩望马腾笑道:“马寿成,忠义之士,闻名于天下,现任西凉太守,麾下铁骑数万,猛将数员,足可拱卫京畿,以安社稷。我等可奏请陛下封寿成为执金吾之职,留守京师。寿成可派心腹星夜回武威,调遣大军来长安,到时,西凉铁骑在手,还惧张济、张绣乎?”

  马腾闻言,犹豫道:“如调我军前来,恐天下人会议论我为权臣,天子为我掌握矣。”

  孔融道:“马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昭日月,行正义之事,何惧世间诽谤?!”

  马腾遂意决,连夜遣心腹回武威,让留守的庞德、马岱统军火速往长安而来。

  第二日,杨彪、孔融奏请汉献帝封马腾为执金吾、扬武将军,忠义侯,汉献帝已从贾诩处得到消息,准奏。

  过了十几日,马腾心腹大将庞德留马腾侄儿马岱镇守武威,亲领西凉铁骑两万来到长安。同日,张济、张绣上表,奏请领军离开长安京师,往宛城驻守。

  原来张绣素闻贾诩大才,对其十分恭敬,密问计于贾诩,贾诩道:“将军有心为王莽(西汉末年权臣,代汉自立)、董太师否?”

  张绣大吃一惊,摇头道:“绝无此心。”

  贾诩笑道:“现今将军与令叔(张济)统领大军,天子自危,如芒在背,久后必有大祸,将军既然无有挟持天子、争霸天下的野心,不若领军离开长安是非之地,聊以自保。”

  张绣问道:“请教先生我该去往何地?”

  贾诩道:“长安南面之宛城,东临许昌,南接荆州、西通上庸、汉中,进可攻、退可守,用武之地也,将军何不取之?”

  张绣大喜,请贾诩同往,拜为军师。贾诩叹道:“我昔从董太师,后事李傕、郭汜,多有恶行,世人恨我入骨,我再留长安,恐死无葬身之地,愿奉将军为主,以成大业。”

  张绣得到贾诩相助,大喜,与张济商议,遂上表。

  汉献帝接到张济、张绣表章,请教贾诩,贾诩道:“此二张避祸之计也,虽如此,陛下已有马寿成麾下铁骑,留此军有害无用,不如遣去。”汉献帝觉得有理,准了表章,改封张济为宛城太守,张绣为上庸太守,令二人领军自去。

  贾诩先命心腹带其家小化装改扮随张济、张绣大军出城,第二日,自己微服独自骑马混出城外,追赶张绣而去。行了十余里,时近正午,来到一处僻静树林,四下没有行人,突然一人纵马而出,挡住贾诩去路,贾诩大惊,视之,太史慈也。原来太史慈早有杀死贾诩,为刘备统一大业扫清障碍之意,遂命白耳精兵日夜暗中监视贾诩,贾诩的行动,太史慈尽知,故独自一人先贾诩来到此处,欲拦路刺杀之。

  贾诩见是太史慈,稳住心神,笑道:“子义莫非有杀我之心?”

  太史慈看了看贾诩,叹了口气,道:“先生知我心也。”

  贾诩笑道:“我能不死乎?”

  太史慈道:“只有一条路,跟我回徐州,奉我大哥刘玄德为主,共成大业。”

  贾诩大笑道:“子义真忠心之人也,刘玄德有子义,何愁大业不成,要我何用?!”

  太史慈把心一横,拔出七星宝刀道:“那就只有对不起先生了。”

  贾诩笑道:“慢!请教子义将军,刘玄德大敌为谁?”

  太史慈一呆,道:“曹*也。”

  贾诩笑道:“子义所言不差,曹孟德在兖州休养生息数月矣,元气已复,以我之见,其必将会遣将领军向西夺洛阳、许昌之地,兵锋直指长安,以曹孟德之才,郭奉孝之智,典韦、许褚等将之勇,马寿成能守住长安否?”

  太史慈想了想,摇头叹道:“不能。”

  贾诩道:“曹孟德攻破长安,陛下落入其手矣,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有敢于争锋者也,曹孟德大事成矣。刘玄德,又该如何是好?”

  太史慈闻言大惊,下马施礼道:“请先生教我。”

  贾诩也下马还礼,道:“我教二张领军屯于宛城,虽有私心,也有公意。二张领军离开长安,陛下再无心腹之忧,此一也;大军在宛城可东窥许昌、洛阳,掣肘曹*,让曹*不敢进犯长安,此二也;再者方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玄德实力尚弱,我奉张绣为主,使局势愈加混乱,则对刘玄德愈有利。子义高明之士,必懂我心。”

  太史慈闻言感叹道:“文和先生真乃明见万里之士,恨不能与先生共成大业,深可惜也,望将来还有再会之时,请先生即刻起身上路。”

  贾诩上马,回头对太史慈道:“刘玄德能有子义,何其幸也。子义回到长安,请转告马寿成,函谷关乃长安东向之门户,必须有精细之将统精兵守之,如曹*来攻,万不要出关应战,如此,长安必然无碍。”

  太史慈施礼道:“我受教了,请教先生我主刘玄德该如何?”

  贾诩道:“河北之地不可图,西方之吕布、曹*,亦不可图,可图者,南方之扬州也。”说罢大笑,拨马而去。

  望着贾诩的背影,太史慈慨然长叹,放过贾诩,是对还是错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没有痛下杀手?!也许是因为他的心,在这三国乱世的血雨腥风之中,还没有完全冷酷吧!

  (作者说:贾诩死了,甚为可惜,群雄并争,勇武之将、智谋之士各展所能,才精彩也。故笔下留情,留下贾诩一命,呵呵,是否妥当,请读者朋友们自为斟酌。)

继续阅读:第34章 归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箭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