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苦肉诈降之计
鹰羽2015-10-25 02:163,728

  蒋钦心中一寒,如坠入万丈深渊,他明白,自己与周泰所领之3千精兵,恐怕今夜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了。蒋钦一咬牙,以剑拄地,撑起身子,却见前方拥过来数百刘备军士卒,高举火把,为首骑马者三人:一个乃是廖化;一个是位30多岁,三绺胡须,气质不凡之文官;居中之人,身高七尺五寸有余,眉目清俊,英气迫人,身披红色朱雀战袍,腰悬御赐七星宝刀,马上挂着一支铁戟,左手握一张铁胎雕弓,弓弦好似仍在微微颤动。

  蒋钦怒对持弓那人道:“你就是太史慈?伤我的这支箭可是你射的?”

  那人正是太史慈,他笑道:“正是在下,为了搭救元俭(廖化,字元俭),不得已才伤了将军,望将军恕罪。”

  蒋钦闻言大怒,恨声道:“你在讥讽于我耶?我与你不共戴天,将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必报此一箭之仇!”说罢挥剑上前欲刺杀太史慈,可惜腿上无力,不几步便倒在地上,被刘备军兵士涌上擒住。

  太史慈叹了口气,令左右将蒋钦押下,请医师为其好好治伤,不可慢待。自领众军兵慢慢向火海压去,见有孙策兵士逃出者,即命人擒之。

  火势冲天,一时难以熄灭,哭喊之声震动天地,令人心魄俱寒。太史慈望着火林中挣扎求生的孙策军士卒,心中一时感概万千:这些军兵,亦有妻子儿女,父母家人,可是••••••今夜大多数将葬身火海矣!一将功成万骨枯,群雄争霸,各展其能,受苦的其实还是黎民百姓啊!自己在这三国乱世之中,所能做的,也许就是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尽快一统天下,开创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灾难、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吧。而在此之前,自己恐怕还得亲手或间接杀死更多的人••••••要救万民于水火,必须先得杀害、伤及一些人,这••••••真是个难解的悖论。(悖论,现代哲学命题,读者朋友们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

  身边文士正是广陵太守陈登,见太史慈面色凝重,似有所思,遂问道:“子义,你怎么了?”

  太史慈闻言,回过神来,笑道:“没什么,只是亲眼看到数千人葬身在此,尸骨都成焦灰••••••一时心有感叹而已。”

  陈登亦是长叹,道:“古来征战,自是如此,你死我活、拼死相搏,死伤在所难免,我等辅佐主公,成就大业,上为社稷,下为黎民,乃正义之举••••••子义也不要太过挂怀。”

  太史慈点头,对廖化道:“元俭,只有周泰与蒋钦二人领军上岸,而周瑜则留在船上,此确实否?”

  廖化道:“我一路没有见到周瑜,也问过周泰、蒋钦二人,他们并不理会,以我所料,恐怕正是如此。”

  太史慈叹道:“如此好计,没能除掉或擒获周瑜,真是有些美中不足啊。”

  陈登笑道:“这到未必,兴霸(甘宁,字兴霸)已秘密赶回广陵,见这边火起,其即率“锦帆”水军主力出击。以养精蓄锐已久之劲旅,攻日夜奔波、骤遭大败、心胆已寒之孙策败军,必可全歼之。到那时,周瑜纵然身插双翼,又岂能飞出生天乎?”

  太史慈笑笑,没有说话,他心里明白,象周瑜这种人,一定会事先安排好自己的退路,绝不会置自己于绝境之中,想要轻易杀死或擒获周瑜,几乎是不可能的。

  又过半晌,火势稍小,天色微明。只听大江之上,突然战鼓声大作,一支船队逆江而上,迎风而来。为首一艘艨艟大舰主桅上竖着一面墨绿色大旗,中间是一个斗大的“刘”字,所用风帆,竟然是用五彩锦帛制成。船头昂然而立一人,身长八尺,神情精悍,腰系铜铃,背插双刀,正是刘备军“锦帆”水军统领,甘宁甘兴霸。身后侍立一人,身长7尺,体型消瘦,肤色黝黑,手持长枪,正是“锦帆”水军副统领,甘宁好友苏飞。

  这支“锦帆”水军船队逆水逆风而来,竟然也行进迅速,有如利箭一般,直冲入孙策军船队之中,顿时孙策水军大乱,各船纷纷逃避,一些兵士已跳入冰冷的江水中,以求逃命······甘宁见距离周瑜所乘大舰不远,纵身一跃,如大鹏展翅,直飞数丈,落在其上,挥刀乱砍,孙策军士卒见者披靡,无人可当其三合,四散奔逃。甘宁随后追杀,搜遍整个船舱,却不见周瑜、黄盖踪迹。审问降卒,才得知周瑜一见苇荡火起,就知己军中计,立即与黄盖换乘小舟,稍等片刻,见周泰突烟冒火冲回船上,即刻带周泰一齐先行趁夜色而去,命麾下军兵固守此舰,留“周”字帅旗不撤,以吸引刘备军注意力。

  到天亮时,火势熄灭,火场中化为焦灰之死尸,多达2千余具,能得以生还者,全被太史慈所率丹阳步军及甘宁所统“锦帆”水军俘获,共计不到千人。

  打扫完战场,太史慈、陈登、甘宁、廖化、苏飞相会于广陵太守府,商议军情。此一战,共烧死、杀死孙策水、步军精兵近3千之众,俘虏蒋钦之下近1千人,共计4千,周瑜所率之兵马几乎全军覆没。此乃孙策自庐江起兵以来遭遇的最大败仗。

  得此大胜,一扫前些时日征战扬州被孙策、周瑜屡次战败之阴霾,太史慈、陈登等人皆欢欣鼓舞,大堂之上,众人说说笑笑,气氛热烈。

  陈登笑道:“此战大破周瑜,打破其不可战胜之神话,为我军扬州之败,挽回一局,最大功臣,乃子义是也。”

  太史慈谦虚道:“此战获胜,最大功臣非我,而是元俭(廖化,字元俭),元俭,你受苦了。”

  廖化谦逊道:“我为主公效力之心,坚如铁石,为破孙策,我就是粉身碎骨亦不为惧,受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慨佩服,苏飞笑道:“元俭啊,你和子义将军、元龙(陈登,字元龙)先生设此苦肉诈降之计,为什么不和我明说?让我白白为你鸣不平好几天••••••”廖化笑道:“绝不是信不过苏将军你,而是事关重大,越少人知道越好,故不得已隐瞒••••••望苏将军恕罪。”苏飞忙摆手笑道:“元俭,我没别的意思,我从军久矣,这些事情我懂,再说,‘锦帆’水军中的机密,我不是也没和你说过吗?”

  闻听此言,众人大笑。半晌,太史慈迟疑道:“这个••••••小红艳,元俭,你看••••••”

  廖化长叹一声,想起那一次自己去广陵城办公事,在大街上信马由缰而行,无聊中四下顾盼,却突然发现“红翠楼”二楼上,一个女子淡淡瞥了他一眼,转身进里面去了。那一瞥的目光,平淡无奇却又动人心魄,一下击中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女子正是他命中注定的伴侣,他几乎在一瞬间,就爱上了她!

  从最初邂逅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的相处日久,情意已深,其间充满了甜蜜与幸福,但••••••事情至此,自己毕竟是个男人,心爱的女人怎么能与主公刘备的大业相比?念及此处,廖化神情一暗,叹道:“各由天命吧,也许我与她今生无缘。”

  陈登笑道:“元俭也不用灰心,我到有个主意,我等大破孙策在广陵安插下的细作眼线,抓获名医李某之下十余人,如用之与孙策交换小红艳,孙策必然应允。”廖化闻此言,大喜过望,拱手道:“多谢元龙先生成全。”

  甘宁笑道:“此计甚妙,不过,蒋钦该如何处置?”

  太史慈思索片刻,道:“不如将蒋钦押送寿春,交由大哥?”

  陈登摇头道:“不可,主公素有仁德之名,恐又让孙策拿些财物赎回去了,复有程昱之故事(程昱被赵云、马云騄所擒,后被曹*用1千匹蜀锦赎回)也,与我军大为不利。此事诸位将军就别管了,孙策遣使者来,我自与之交涉,必要孙策拿出点真东西来交换,方作罢。”

  太史慈、甘宁等闻言大笑,不再提此事。

  原来前些时日陈登麾下“岁月”细作发觉与廖化交往甚密的广陵名妓小红艳突然被人赎身,并送往秣陵城孙策府中,立即将此消息报于陈登。陈登知道廖化统领广陵守军步卒,至关重要,今却有迹象与江东孙策有染,不敢轻下结论,将此事写成密信,着心腹火速送往寿春,请刘备定夺。刘备接报,心下犹豫,因廖化久随太史慈麾下听命,遂请太史慈前来商议。太史慈看到陈登密报,心中大惊,随即想到自己小沛中“金尚”之计一事,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将事情前后想了一遍,心中已有定见:廖化忠于刘备,应无可怀疑。第一:毕竟自己了解历史,廖化绝对可算蜀汉之忠臣;第二:自己与廖化朝夕相处时日不短,凭自己对其的观察了解,廖化不像是能被美色官位所能收买之人。

  那么如果廖化并无异心,此事背后,肯定有人搞鬼••••••太史慈猛然想到历史上周瑜用假书信借助蒋干,离间曹*与蔡瑁、张允二人之事(历史上有名的“蒋干盗书”的故事),心中吃惊道:这难道亦是周瑜的离间之计?

  如果真是周瑜的离间计,该如何应对?将计就计!太史慈穿越前就喜欢看些《三十六计》之类的电视剧和书籍,立即想到这可是一个算计周瑜的大好机会!于是太史慈向刘备说明由自己火速赶回广陵处理此事,并与刘备计议,为了迷惑周瑜,而将甘宁明着留在寿春,其实暗中命其潜回广陵,整备“锦帆”水军,准备与孙策水军一决死战。

  太史慈回广陵途中,先写秘书,着心腹送于陈登,知会此事。陈登又以饮宴为名,将廖化唤入密室,告知此计,廖化当即应允道:“我为主公效力之心,绝无动摇,纵然刀斧加身亦不改也,何况区区一女子乎?愿行此计!”陈登叹道:“不受些苦,恐孙策、周瑜不会相信••••••”廖化坚定道:“别说是受些皮肉之苦,纵然是粉身碎骨,我也无怨无悔矣。”陈登感廖化之忠心,遂与廖化定下计策细节,秘密遣人将此信报于太史慈,太史慈得到消息,遂与廖化、陈登联袂上演了这么一出好戏,终于大获成功,歼灭周瑜所统偷袭“锦帆”水军之数千兵马,周瑜、黄盖、周泰仅以身免。此乃事情前因后果也。

继续阅读:第72章 双方都在冒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箭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