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轻功
南宫天雷慢慢地静下心来,心中只想着和体内的那种力量接触。时间过了好久,他忽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就像是进入了身体里面一样,自己就像在密密麻麻地经脉里飞速地奔跑,而且很兴奋。当然,这其实是天雷的元神在自己的身体内奔走。
也不知道在自己的身体里跑了多久,也不知道跑到了什么部位。突然,他看到了一团白光,那团白光很强,似乎故意让他睁不开眼睛,所以他看不到那团白光是什么,但天雷能感觉到,那团白光和自己很亲近,那种亲近的感觉让天雷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很舒服,很舒服。
这道白光就是天剑,因为昊天(天雷)此时不论是元神还是肉体都太弱,所以天剑并没有完全苏醒,就算昨晚被指环中残存的元神刺激了那么一下,并释放混沌元力为昊天强化元神和身体,但效果还是很小,昊天此时的元神和肉体还是很弱,很弱,根本无法让天剑真正苏醒。
但因为天雷此时的努力,他微弱的元神在天剑释放的混沌神力的滋养下,已经成长了一些,虽然还是很弱小,却已经能感应到体内沉睡的天剑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只不过,他现在并不知道那团白光是天剑,因为他的元神很弱,所以他的记忆力也无法恢复。要是他元神强大一点,记得原来的事的话,单是他祖传的《天宇五行诀》就能让他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更不要说《神意七杀》和《混沌源力》两大神功了。
天雷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能触摸到那团白光了,只不过有点模模糊糊的感觉,模糊得有点近乎于飘渺。
天雷不厌其烦地不断地去接近那团白光,突然,那团白光释放出一丝白色的东西来,这白色的东西像水一样,居然可以流动。天雷对这种象水一样的东西很熟悉,它就是白天自己用来打败关东四狼的那种力量。天雷很兴奋,他感觉那道白色的“水”在他体内乱窜,简直是到处乱窜,而且速度快得他无法控制。不过,那白色的“水”所过之处,昊天觉得自己的身体很舒服,似乎充满了力量。于是他干脆让自己的意念跟着那白色的“水”在自己的身体内到处乱窜。
此时,赵余却睁大眼睛看着天雷,他又隐隐约约看到天雷的身体在发光了,而且他看到天雷的身体在冒汗,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更让他惊讶的是,天雷冒出的汗居然是暗红色的。如果他不是已经确实天雷是人的话,他一定以为天雷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他当然不知道这是由于天雷体内的天剑正在用微弱的混沌元力,在不断强化着天雷身体和元神,并将天雷体内的杂质排放出来,所以流的汗里面既有废弃的血肉,也有其它废物,所以汗才是暗红色的。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天雷觉得自己已经能慢慢控制那白色的“水”了,而且那白色的“水”在体内越窜越快,变得也越来越多,一丝丝的,在体内到处乱窜。实际上这些元力不是在乱窜,它们只不过在天雷的络脉和血管中飞速地流动罢了,天雷之所以感觉他们在乱窜,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络脉并不了解,而且对元力的控制也没有熟悉。
赵余这时修忽然说:“用你的意念去控制他们,你想要干什么,你就让他们去帮你干什么。”
天雷听到后,他意念一动,让那些元力出现在双手,很快,他就觉得自己又手充满了力量;他意念一动,让那些力量集中在又脚,瞬间,他就觉得自己又脚充满了力量。他就在样不断地练习着,慢慢地,他觉得自己可以很熟练在掌握那些白色的,像水一样的东西了。
不知不觉,窗外传来了更夫打更的声音:“梆、梆、梆;当、当、当。”现在已经是三更天了。天雷睁大眼睛,看着赵余道:“赵爷爷,我现在觉得全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劲,这修道还真是神奇。”
赵余笑道:“你现在还没有入门呢,修道是对自然之力的感悟,能将无所不在的自然之力纳入体内,才可能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你现在充其量也只是会控制了你体内的力量而已。那力量不是你修炼得来的,是你手上那件法宝给你的。”
天雷索然无味地道:“我居然还没有入门,害我白高兴一场。唉,也不知道我体内的力量能够我用多久,如果碰到厉害的对手,不小心将力量用完了,那岂不是要害死我吗?”
赵余道:“修炼不仅要有很高有悟性,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性。有的人要修炼几十年才能入门,有的人修炼百年也无法入门,但你却拥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才修行了一天便有了法力。所以你的修炼肯定要比别人快得多。”
天雷一想也是,自己才练得几个时辰啊,就已经觉得全身充满力量了,这要是练个几十年,那会成什么样子呀。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急于求成了。
天雷心情一好,就想起一件事来:自己现在也算有了“内力”了,下次见到王相那厮,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可他要是用轻功跑了怎么办呢,也不知道自己体内的力量,能不能让自己高来高去的。想到这里他急忙问:“赵爷爷,你的轻功很好,你能不能教我。因为我以前不能练内功,所以我爷爷都没教过我轻功。”
赵余笑道:“我那也不是什么轻功,是将力量运用到跳跃中罢了。轻功也是利用内力来加强自己的跳跃能力。只要你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你体内的力量,就能象我一样跳很远了。当你的力量够强大时,你还能飞呢,那可比轻功厉害多了。”
南宫天雷想试一下,自己能跳多远,他将窗子支了起来,然后跳到窗子上,看着楼下的街道用力一跳。后面却传来赵余的声音:“你要注意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