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晨道:“我看先生也不是一般人,就不要演戏了,有什么话,就痛痛快快的说出来,这廖掌柜可是自小父亲亡故,老先生这样说法,是不是另有深意?”
乞丐骂道:“放屁,放屁,我老人家活的好好地,可是什么时候又死了?哪个忤逆不孝的东西,在诅咒老子?”
廖九祖发怒道:“家父早就亡故,这镇上尽人皆知,还有墓碑为证,怎么能是假的,你这恶丐,一直冒充我亡父,不知道究竟要怎样?”
那乞丐道:“你说你老爹死了,谁知道那棺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这句话一出,就算是廖九祖涵养再好,也是忍耐不住,立时又冲了过来,想要和那乞丐厮打。朱寒晨伸手拉开,向那乞丐道:“你就不能说句好话么?”
那乞丐看了朱寒晨好久,伸手抛出一件小小的玉佩,这一下准头极佳,正好掉在廖九祖怀里,道:“你倒是看看,这东西,你认不认得?”
那是一个羊脂白玉雕成的葫芦,虽然个体纤小,倒也是温润可爱。显然经常在手里把玩。廖九祖看到那个葫芦,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双手虽然捧着这个不太重的小东西,还是有些微微的发抖。
那乞丐道:“这是廖家的东西,你肯定认得。”廖九祖连连点头,道:“正是,这本是家传的蓝田暖玉葫芦,乃是一对两个,另一个在我家母身上。”
那乞丐向朱寒晨道:“这样够了么?”朱寒晨看一眼廖九祖,廖九祖沉吟未语。那乞丐道:“打开盖子。”廖九祖依言打开那小葫芦,在里面倒出一粒小小的东西出来。那东西颗粒不大,但是通体鲜红,一经倒出,立时便有一股甜香在当场传开。
朱寒晨凝神细看,却是一粒石榴籽,只是周身多了好多小点,那小点就如同满天的星辰一般,映衬的这颗小小的石榴籽,异常可爱。也不知道那个乞丐,如何把这个石榴籽保存的如此完好。
那乞丐道:“这个石榴籽,你认识不认识?”
廖九祖此时疑心越来越大,他已经知道,这乞丐肯定跟自己家中有一定的渊源,但是就此认定他是自己身死已久的父亲,却是无乱如何也不能相信。但是见到那乞丐拿出的这两个东西,言语之间,已经客气起来。
那石榴籽刚才在葫芦里一倒出来,廖九祖已经认出,这种石榴籽,只有自己的家里的石榴树上,才能结出来。而且那石榴树种在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别说是一般人,就是自己,想要吃一颗,也是很难。
因为那棵石榴树,就在廖九祖的母亲的房间里。那棵石榴树,比一般的石榴树要小许多,只不过一尺来高,种在一个大大的花盆里。这棵石榴树,本是廖九祖的父亲留下来的,因此上母亲分外珍爱,平常松土浇水,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决不允许下人侍弄。
那棵石榴树很是矮小,结的果子,也是寥若晨星。每个果子,廖九祖的母亲,都亲手摘下来,无比珍爱的藏起来,在她心里,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果子,而是自己与长眠地下的丈夫,合力养育的孩子,丈夫就是通过这个办法,与自己心心相通,每年陪伴着自己。
廖九祖知道那石榴籽味道鲜美,但是想要品尝一下,也是万难的事情。老太太有时候会心情高兴,才会破天荒的给廖九祖一两颗,是以廖九祖刚才认出来这石榴籽,心里边已经断定,这个人,跟自己的家,有着莫大的关系,也许能解开一个持久的秘密。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没有几个相信自己最爱的亲人,会真的离自己远去,就算是真的死了,也会在心里安慰自己,他们只不过失去了一个遥远的场所,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还可能回来。
廖九祖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希望毕竟是希望,廖九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深埋地下,长眠黄泉。又怎么能够这样活蹦乱跳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更何况是这样一种状况?
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但是在母亲的嘴里,还是听到了关于父亲的很多的事情,说得最多的,还是父亲的温文尔雅,博学多才,而这所有的一切,跟面前这个形容猥亵,说话比古树树皮还粗的人,是扯不上丝毫的干系。
要是没有关系,那么这暖玉葫芦,这廖家独有的石榴籽,又该如何解释?廖九祖本来是极有定力的人,但是他现在,面对这些纷繁芜杂的事情,现在头脑,却有一点慌乱了。
那乞丐这时候一反常态,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廖九祖的脸色。廖九祖把葫芦还给乞丐,恭恭敬敬的道:“这些东西,应该是我廖家的东西,不知如何到了先生手里?”
那乞丐道:“现在还叫我先生?”廖九祖道:“只凭借这几个东西,还不能说明先生的身份,我的父亲,早在我未出生之前,已经仙去。人死不能复生,这个常理,是我们都知道的。”
朱寒晨心里却是一动。想起在截界中读到的典籍,知道修道之人,有一种尸解的修炼方法,可以死后重生,那情形就像蛹变蝴蝶一样。只是蝴蝶只是沧海一粟,数日的繁华之后,便要归于尘土。这尸解却是竹子开花一般,越来道行越高。
修道之人,有的选在深山大川,吸纳天地灵气精华,仰仗的,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的则在闹事,游戏人间,惩恶扬善,讲求的是另一种修行,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和善相处。
相同的修行方法,在印度表现的更加厉害,有一种叫做苦行僧的僧侣,修行的方法,在我们这些俗人看来,有些惨不忍睹,这也正是苦行二字的由来。其间的种种惨状,并非是一般人能够忍受,我就不在这里描述,毕竟我们写的是小说,而不是介绍印度僧侣修行的专门书籍,读友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
不管在名山大川也罢,还是在红尘闹市也好,修道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解脱与淡然,就算是最终不能得成大道,于修道者自身,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