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定睛观看,见苏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腰柳,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口称:“犯臣女妲己,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纣王暗自赞叹,此女果然国色天香。当时纣王暗自苦笑一声,装出一副色授于魂的模样,起立御案之旁,命美人平身。
纣王令左右宫妃:“挽苏娘娘进寿仙宫,候朕躬回宫。”忙叫当驾官传旨:“赦苏护满门无罪,听朕加封,官还旧职,新增国戚,每月俸米二千石。显庆殿筵宴叁日,首相及百官庆贺,皇亲夸官三日,文官二员,武官三员,送卿荣归故地。”
苏护谢恩,两班文武见天子这等爱色,都有不悦之意。奈天子起驾回宫,无可谏诤,只得都到显庆殿陪宴。
不言苏护进女荣归。纣王自进妲己之后,朝朝宴乐,夜夜欢娱;朝政废弛,章奏混淆。群臣便有谏章,纣王虽知晓群臣好意,但无奈之下将之视同儿戏,日夜荒*。不觉光阴瞬息,岁月如流,已是三月,不曾设朝。
纣王只在寿仙宫,同妲己宴乐,天下八百镇诸侯,多少本到朝歌,文书房本积如山,不能面君,其命焉能得下,眼见天下大乱。
纣王打定主意要故意荒*,迷惑世人。外人只知晓纣王与妲己日夜于寿仙宫*乐,不理朝政。
却说终南山有一气士,名曰云中子,乃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那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儿崖前采药。方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
云中子拨云看时,点首嗟叹:“此不过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忙唤金霞童子:“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
童儿问曰:“何不即用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云中子笑曰:“千年狐狸,岂足当我宝剑,只此足矣。”童儿取松枝,与云中子,削成木剑吩咐童儿:“好生看守洞门,我去就来。”云中子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且不言云中子往朝歌来除妖邪。只说纣王日迷酒色,旬月不朝,百姓皇皇,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内有上大夫梅柏,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言曰:“天子荒*,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本积如山,此大乱之兆也!我等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况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与二位丞相,俱有责焉。今日不免鸣鼓击钟,齐集文武,请驾临轩,各陈其事,以力诤之,庶不失君臣大义也。”
商容暗自踌躇,他知道纣王的打算,但却不能说与百官听,无奈之下,只得道:“大夫之言有理。”传执殿官鸣钟鼓,请王登殿。
纣王正在摘星楼宴乐,听见大殿上钟鼓齐鸣,左右奏请:“圣驾升殿。”纣王暗道终于来了吗?吩咐妲己道:“美人暂且安顿,朕出殿就回。”苏妲己翻了个白眼,不理纣王。
纣王大笑,秉圭坐辇,临殿登座。文武百官朝贺毕,天子见二丞相抱本上殿,又见八大夫抱本上殿,与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抱本上殿。纣王情思厌倦,又见本多,一时如何看得尽,暗道,罢了,要做昏君就做个彻底的昏君吧。
纣王方欲说话,只见二丞相进殿伏奏曰:“天下诸侯本章候旨,陛下何事,旬月不临大殿?日坐深宫。全不把朝纲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圣听者;乞陛下当以国事为重,无得仍前高坐深宫,废弛国事,大拂臣民之望。臣闻天位维艰,况今天心未顺,水旱不均,降灾下民,未有不因政治得失所致。愿陛下留心邦本,痛改前辙,去谗远色,勤政恤民;则天心效顿,国富民丰,天下安康,四海受无穷之福矣!愿陛下留意焉!”
纣王暗骂,我怎么样你们两个还不知道吗,我不过是凡间帝王,又如何能与仙神相抗。仙神大劫,孤若不听命令,大商必会覆灭!
纣王不动声色道:“朕闻四海安康,万民乐业,止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师闻仲除奸党;此不过疥癣之疾,何足挂虑?二位丞相之言甚善,朕岂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与朕代劳,自是可行,何尝有壅滞之患?朕纵临轩,亦不过垂拱而已,又何必哓哓於口舌哉?”
君臣正言国事,午门官启奏:“终南山有一气士云中子见驾,有机密事情,未敢擅自朝见,候旨定夺。”纣王自思:“道人?莫非又是仙人一流?”
纣王随即传旨:“宣云中子。”云中子进午门,过九龙桥,走大道,宽袍大袖,手执拂尘,飘飘徐步而来。
云中子左手携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走到滴水檐前,执拂尘打个稽首,口称:“陛下!贫道稽首了!”
纣王看这道人如此行礼,心中不悦。自思:“就连上古天帝见朕也是言语客气,你虽是方外,身份难道比天帝还高么?这等可恶。本当治以慢君之罪,诸臣只说朕不能容物,朕且问他端的,看他如何应我?”
纣王曰:“那道者从何处来?”道人答曰:“贫道从云水而至。”王曰:“何为云水?”道人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曰:“云水散枯,汝归何处?”道人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纣王闻言,眼中光芒闪过,这道人,说的倒也不错。命左右赐坐。云中子也不谦让,旁侧坐下。
纣王道:“朕聆先生此言,不觉精神爽快,如在尘世之外,真觉富贵如浮云耳!但不知先生果住何处洞府,因何处而见朕?请道其详?”
云中子道:“贫道住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是也。因贫道闲居无事,采药于高峰,忽见妖气贯於朝歌,怪气生於禁闼,道心不缺,善念常随;贫道特来朝见陛下,除此妖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