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治水功成
九原吕2015-10-25 03:462,095

  没有了无支祁、相柳的阻挡,大禹又有了开山斧之助,加之河伯送来了河图,更是如虎添翼。于是,前后共耗了一十三年,浩荡的治水大业终于完成了。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率领人族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淡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便让益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植水稻。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讲山和歧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小雷让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码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围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拍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惰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波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弓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止”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郊;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从惰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噬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彰蠢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次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醚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蠢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沉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荣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向东北与汉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

  从桐指山开始疏导谁水,向东与洒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汗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小隆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戈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络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介。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

  不久之后,帝舜又封禹为伯,以夏为其封国。禹在天下间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道:“人族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

  帝舜常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舜帝五十三年时。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想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

  可是当时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共主位,以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又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遂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死去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大禹成为人族共主后,用当年十惑赠予的九鼎镇压九州。大禹按照十惑的指点将那九鼎放置在那九州各大主脉之上,用以镇压人族气运,这九州鼎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聚集灵气。九鼎布置成为九州结界,那九鼎同时吸取那洪荒之外的灵气,这灵气源源不断的汇聚到洪荒大地上。那九州结界一成也防止了九州外的人随便进入洪荒。

  大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大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大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

  大禹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

  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大禹王。没有参加朝见大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后,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继续阅读:第35章 禅让制终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北皇太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