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槐里一求婚 原来系出是名门
风行歌者2015-10-25 03:363,498

  司空丁宫直接跑到张让的身前,举起手中的玉笏(音hu,古代人上朝手拿的朝板),直接向张让砸去。张让猝不及防,额头顿时血流如注。“关内侯也是能卖的么?那是可以世袭的侯爷,有自己的封地。”

  “当年高祖皇帝斩白马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大功者不可封侯。你想让侯爷满天下是不是?张让你想造反是不是?”

  丁宫义愤填膺,对着张让就拳打脚踢起来。张让反应过来,也毫不示弱,扭着丁宫就厮打在一起。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还有几个大臣顺势跑了过来,名为拉架,实际上对着张让就是一振猛踢。张让顿时鼻青脸肿。

  “身为大臣,在朝堂上厮打,成何体统!你们把朝廷的威仪放在眼里了么?!你们把朕放在眼里了吗?!”刘宏气的破口大骂,一脚直接踹翻了案几。“就这么定了,明码标价,五百万钱一个关内侯,授金印紫绶,无国邑!”

  天子余怒未消,大吼:“丁宫,你看看你在干什么?和你的先祖丁鸿相比,你差的太远了!看看你先祖丁鸿在窦宪叛乱之时,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保我大汉江山,怎么到了你这里,你就知道打架了?”

  “再看看你的侄子丁锋,同样以一人之力刺杀了边章,迫使西凉叛军求和。那可省了朕几亿钱。你都干了什么?你能干什么?你不觉得羞愧么?我不卖官,你给我钱?你们都跟我要钱,我哪来的钱?你给我钱啊?”

  “臣罪该万死!但请在臣死之前,听臣直谏,万万不可卖关内侯啊!此例一开,国无宁日啊。陛下。”丁宫跪倒在大殿内,拼死磕头直谏,血流如注。

  “好了,你今天就去长安,宣朕的旨意,着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迁丁锋为别部司马,消灭叛军韩遂。即日起程。”

  丁宫来自沛国丁家,曾历任郡国刺史。后转至中央做光禄勋。在崔烈升职为太尉后,原司空许相升任司徒,而丁宫顶替许相接任司空。

  司空为三公之一,主掌水土及营建工程。汉朝初的三公职位为大司马,司徒,司空。汉朝末年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丁家原是颍川定陵一带的儒学大家。发家是在汉武帝时期。丁鸿的父亲丁綝曾跟随汉武帝征战,威震天下。但丁家最出名的人物却是丁鸿。

  丁鸿名儒,字孝公。成语防微杜渐和干云蔽日就出自丁鸿。

  汉孝明帝在位之时,大将军窦宪专权。丁鸿谏明帝曰: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如今大将军*迫周边国家进贡,却自己私自藏匿,而且放纵官吏贪污,大汉国内竟然贪官污吏横行,百姓们吁嗟不已,满腹怨气啊。我听说上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皇上您不可可强势啊,如果您不强势,大臣和刺史们就会横行霸道啊。应该顺应天意,打击大将军的权势,巩固皇权。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丁鸿连续上奏十余日。汉明帝深受感动,授丁鸿太尉和卫尉,掌管南北两军。于是丁鸿收缴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并*迫窦宪和他的弟弟们自杀。

  丁鸿最利害的却是古经文学。东汉时,今古今文经学颇有争论。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光武帝刘秀发出诏书说“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经过多年酝酿,章帝刘炟于建初四年(公元79)乃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问题,侍中淳于恭把诸儒的解答上奏,章帝亲临白虎观,以诏制作出裁决。史学家班固记载了这一盛事,著书>。讨论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讨论的方向是社会和国家的礼仪制度和规定,讨论仁义礼智信和儒道哲学问题,以及解释自然的神奇现象。我们现在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从这个这时开始起源的。

  当时大部分名士比如平王刘羡﹑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等人认为今经文学(类似于唯心主义)是济世大道,而只有侍中丁鸿﹑卫士令贾逵﹑玄武司马班固信守古经文学。丁鸿在白虎观的精彩辩论被称赞为:五更待问,应若鸣钟。庭列辎驾,堂修礼容。穆穆帝则,拥经以从。丁鸿翼翼,让而不饰。高论白虎,深言日食。后世宋唐经学家都是在古经文学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丁鸿和班固的话,可能古经文学就在东汉初灭绝了。

  丁家在丁鸿之后便开始以研习古经文学为方向,很少有人在朝廷上任职。丁锋便是这丁鸿的六世子孙。丁家还有两个不能不提的人物,这便是丁锋的祖父丁勉和丁锋的父亲丁夏。

  当年丁锋的祖父丁勉看到西疆叛乱不止,民不聊生,便热血报国,举家迁往安定郡的姜水,想找出西疆不宁的原因。

  当时大汉国已经羌人打了近百年的战争,整个西凉已经成为大汉和羌人争夺的战场,羌人,匈奴,西域和大汉在这片辽阔的疆域上明争暗夺,整个西凉荒芜一片,民不聊生。丁勉提出了有名的>。

  此书认为西凉的问题在于解决民生。如果可以打通从长安到西域的通道,从河南道或者河北道直通西域,建立和西域的商贸关系,由此衍生出的无限商业机会可以带来无数的财富。大汉,羌人,西域都将从这条商贸线上受益。从而止兵戈,重现大汉天威。

  此书一出,举国哗然。自古以来,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此书却要以商立边。这是背叛祖宗的做法。而且此书政策的实施是需要前提的,需要以武力打通河玉门关以西,现在的大汉能做得到么?异想天开啊。

  但皇甫嵩的叔父皇甫规和皇甫嵩的父亲皇甫节便十分赞同。皇甫节在西凉抵御羌人,皇甫规在在雁门防御匈奴,自然知道其中厉害。自此,丁勉和皇甫规,皇甫节成为至交好友。

  丁锋的父亲丁夏更牛气,提出了更贴合实际的>和>。>的主要思想是建立以黄河为主线的防御战线,阻断羌人进攻的路线。重新防守从玉门关到陇右的长城防线,切断羌人和匈奴的联系。只要羌人和匈奴人被分割了,他们各自的危害的大大降低了,我们就可以将其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继而消灭他们,实现大同。

  >则从根本解决西凉的问题。时值黄巾之乱爆发,叛民流民无数。怎么办?不能都杀了吧。不杀就让他们来西凉屯田蓄边呀。大汉的问题是什么?西凉的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库,黄巾之乱的暴民到处都是。而屯边正好可以解决,这最头痛的两个问题。同时还可以在边境进行军屯。当年汉宣帝刘病已的属下西域牛人冯奉世就曾经利用军屯之策打得匈奴满地找牙,西域重回大汉的怀抱。现在已经有了先人成功的例子,为什么我们不能仿效?

  粮食有了,军备有了,钱也有了,这时候就可以反击羌人了,再现大汉天威。

  此书一出,洛阳的竹子快被砍光了。人人先睹为快。丁夏名满天下。

  槐里大营。

  丁宫当众宣读了皇帝地圣旨,随后和丁锋认了下叔侄,就跑去找丁夏去了。丁锋已经被天子刘宏迁为别部司马,可以独自领兵出战了。皇甫郦被聘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也就是现在的军事参谋。不过,相比皇甫嵩手下的将军们,丁锋和皇甫郦就相形见绌了。

  鞠义,华雄,徐荣,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如果脱下衣服,身上的伤痕估计会吓到人。

  皇甫嵩举行了第一次军议。正刚要开始,就听见侍卫禀告前将军董卓到了。丁锋大吃一惊,自己虽然不熟悉三国,但还是知道董卓的。这个董卓一把火烧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民族罪人啦。

  自己从现世来到三国以后,自己现世的记忆慢慢消失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了。但自己还是记得董卓的,后来的董卓火烧洛阳,摧毁了大汉的根基。这样的祸国殃民的人,自己是不是得找个机会杀了他?

  “义真啊,可想死我啦。最近可好?”一个彪形大汉出现在门口,进门就喊。想必就是董卓了。

  来者身材八尺,阔脸大口,一双大眼睛带有实质般地杀气,一看便知是杀人如麻的狠角色。皇甫嵩轻轻地摇了摇头:“是仲颖来了,呵呵。快坐。我已经老啦,看看这白头发。呵呵。”

  董卓对着皇甫嵩笑笑,看了看鞠义,徐荣,华雄,笑道:都坐,都坐。皇甫嵩示意皇甫郦把地图拿过来。接着对董卓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在自己的身边。想听听董卓对战事的想法。

  “义真,打仗的事情先放一下。这是伯芳的儿子?”董卓指了指丁锋。皇甫嵩点了点头。

  董卓走进了丁锋,突然从袍子底下抽出一把匕首,瞬间挽出几个匕影,急速朝着丁锋刺来。丁锋大惊,飞速抬起胳膊,想挡住董卓的手臂。

  董卓突然后撤一步,匕影即刻消失不见。董卓摇了摇手中的匕首,说道:“送给你了。贤侄。”说罢,哈哈大笑。董卓上前把匕首塞给丁锋,拍拍他的肩膀说:反应很快,也懂得取舍,大有前途哦。这把匕首是我的贴身宝物,削铁如泥,给你防身用。哈哈。“义真啊,我的小女董宜我可是疼爱的不得了,我觉得和伯芳的小子蛮般配的,结个亲家如何?”

  “那要去问伯芳了。”皇甫嵩板下脸说,“那是伯芳的家事。你臭小子还是这么没规矩。”

  “伯芳的臭脾气你还不知道,他自诩清高,他能和杀人如麻的我结亲?不过我觉得你家老二郦儿也不错,小女嫁给郦儿如何?哈哈哈。罢了。拿地图来!”

继续阅读:皇甫嵩纵兵西凉 丁文锐刺杀董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风云之雪狼传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