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锋苦笑道:“朝廷不会准我回长安的。现在的北疆情况伯父也看到了,黑山贼正在肆虐,各地暗流涌动。鲜卑人实力依旧,幽州岌岌可危。他们怎么会准我回长安。”
秦南认真地看着丁锋,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一定要回长安。”
丁锋看着秦南的眼睛,心下大惊,这家伙该不是让自己去说服老师去清君侧吧。现在的天子有他的舅舅护卫,还需要自己和老师清君侧么?就是清君侧,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同意啊。
丁锋不解地看着秦南,想不出他要自己回长安的原因。
秦南摆了摆手,慢慢说道:“文锐,你想错了。现在鲜卑大败,即使重整旗鼓再打我们,也要到今年冬天。他们需要休养生息。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和鲜卑打打仗了。北方三州的黄巾残余已经被幽州牧刘虞和冀州牧郭蕴联手打回了太行山。他们翻不起大浪了,至少今年冬天之前也不会翻起大浪了。
现在冀州有三万兵力,幽州有五万兵力,再加上奋武将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徐荣的辽东乌桓,足以牢牢压制他们。大汉已经没有今年不会再打仗了。大汉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已经不是外地入侵了,也不是黄巾肆虐,更不是朝廷内斗,而是皇甫先生和你啊。”
秦南义愤填膺地说道:“皇甫先生是谁?大汉的脊梁,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手握重兵,虎踞关中。西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你忘了?你又是谁?你是丁家的子孙,名满天下的儒家士人的子孙。现在有多少士人想拜入你们丁家?万万不该的是,你是皇甫嵩的弟子,唯一的弟子。等这一仗的战果传遍天下,你会怎么样?”
丁锋愣住了,我的兵马都不到六千了,我能怎么样?
秦南耐心解释道:“雁门关之战我们赢了,是因为你带领匈奴兵突然袭击。你击溃了多少人?十万人。你用一天的时间杀了鲜卑接近八万人,俘虏了一万多人,需要什么样的实力?”
丁锋一脸的不相信,明摆着嘛。他们大部分是攻打雁门关的时候被杀的,自己只是在他们疲劳的时候,把鲜卑破袭了一下。
“我们知道战争的经过,朝廷也知道战争的经过,但同样的是,朝廷同样认为你已经具备了击溃几万骑兵的实力。至少现在的匈奴不就听从你的指挥么?
你现在杀了八万的鲜卑人,掳掠了他们几十万匹牛羊,让十几万汉人回到汉朝,你的名望会上升到什么程度?会直接超过“西凉三明”,成为大汉百姓的英雄,足以比肩大司马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
等大胜的消息传遍天下,大汉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你的丰功伟绩,你之前的大胜已经深入人心。大汉百姓,尤其是北方和西凉的百姓已经被胡人欺负了一百多年了,如果他们知道了大胜的消息,他们将会彻底得倒向你。你现在得到了天下的民心,丁家的出身更让你得到了士人的心,最最重要的是现在你和皇甫先生手握大汉一半以上的兵力,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
秦南慷慨激昂,唾沫横飞,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你看看皇甫先生和你哪样没占?你们握有天下的民心,握有西疆和北疆天下形胜的地利,握有大汉一半的兵力,更握有大汉的几乎全部的骑兵。现在大汉的百姓苦汉久矣,只要你们师徒俩大吼一声,谁不听从?这大汉的天下还是刘姓的天下么?不是啦。会瞬间易主。我这么说明白了么?
一句话,你要立刻请辞回长安。”
丁锋恍然大悟,是老师和自己功高震主了。想想汉初被剁了的韩信,被烹了的彭越,被宰了的英布,以及后来被*死的萧望之,被灭族的霍光,甚至连以开明著称的孝文帝和孝景帝都杀过周亚夫等功臣。刘汉有杀功臣的传统啦。
丁锋顿觉身入冰窖,浑身发冷。当初自己老师让自己去北疆的一个原因,虽然主要是护卫北疆,但同时也会免去丁家和皇甫家的灭门灾难。现在好了,自己打了一场胜仗,又把这个灾难拽到了皇甫家和丁家的头上。可自己不打行么?不打就是灭国啊。现在不能将战报发给朝廷了,自己现在已经能想象出战报到洛阳的结果。
丁锋叹了一口气,不在言语。自己也想不出如何给自己的老师写信。但没有老师的回信,自己同样是万万不敢违抗师命私自回长安的,左右为难啊。自己想来想去还是去写信吧,把自己的全部情况都告诉老师,听听老师的意见。
皇甫嵩把丁锋的书信给皇甫坚寿和皇甫郦看了一下。苦笑无语。这个弟子真有出息,杀了鲜卑几万人,救回了几十万汉人。这次真的搞大发了,把自己搞得快灭门了。
现在朝廷还没有接到丁锋的战报,如果接到了,恐怕每个人先是高兴得不得了,接着就是恐惧得下巴都掉到地下了。
皇甫坚寿苦笑着摸摸自己的胡子,一筹莫展。皇甫郦看了一下书信说道:“我记得文锐之前提到过一个叫薄玉的胡女,当时为了征兵,薄胥堂提出了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文锐和薄玉结婚。我们现在可否利用这个时机,把文锐以结婚的名义,让他回长安?”
皇甫嵩白了他一眼,说道:“你想文锐死得更快是不是?文锐击败鲜卑的兵力从哪里来的?是从匈奴。以后朝廷的想法会是如何断绝文锐和匈奴的关系。现在如果让文锐和匈奴首领的女儿联姻,那不是从文锐背后捅一刀么?这会直接让朝廷的人认为文锐和匈奴人关系十分亲密。这婚不能结,最少现在不能结。”
皇甫嵩想了一下,叹口气说道:“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当初我将文锐送到北疆的时候,就预感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如今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我去洛阳了。”
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大惊,这不是入京为质么?
皇甫嵩给丁锋写了一封信,一封几十页的信。皇甫嵩首先分析了朝廷的局势。
汉朝曾经出过两次党锢之祸,清洗了一批又一批的士人,之前朝廷中的官员,甚至是三公职位,都是宦官的门生子弟,在朝廷内的士人很少了。先帝在驾崩之前,任命刘虞为太尉,袁隗为尚书令,并且将宦官退出了中宫,只执掌内宫,并让一大批士人进入了朝堂,为了什么?为了加强士人的权势。
现在宦官掌握了内廷,士人掌握了朝堂,也就掌握了中廷,外戚掌握了南北军,也就是掌握了外廷。兵力是上也是如此,外戚何进掌握了南北军,士人掌握了大部分西园军,宦官掌握了皇宫卫队和天子的安危。
先帝的高明之处在于看似是剥夺了宦官的权利,实际上是剥夺了外戚更大的权利,就是外戚手中的皇权。现在的何太后说话还有用么?没有用了。朝堂上都是士人。就是为了剥夺外戚大将军何进手中的皇权。如此一来,朝廷三足鼎立。
士人夹在宦官和外戚的中间,看似是他们的润滑剂,其实不是。士人是他们的掘墓人,原因就是党锢之祸。
现在的士人掌握了朝堂,他们还会让外戚或者宦官发动第三次党锢之祸么?他们肯定不愿意。他们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财产,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族人和门生血流成河。不愿意怎么办?他们只有奋起反击,打倒外戚和宦官。打倒宦官,同时必须杀掉为首的何太后和张让等宦官,打倒外戚,就必须杀掉外戚何进。而杀掉何太后和何进,杀掉了现在天子的母亲和舅舅,等现在的天子长大了,肯定会把他们杀得血流成河。
他们只有废立。立董侯为天子。他们没有别的路可走了。这样一来,先帝的愿望就实现了。先帝就是喜欢董侯啊。先帝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是给何进了助力,实际上是给了何进坟墓。
现在的士人会给何进机会么?不会,在士人的眼里,何进就是个屠夫,永远是个屠夫。士人们看不起他。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只能杀了何进。何进会给士人们机会么?同样不会,一旦他被打败了,会被直接灭族。何进需要杀掉宦官和士人,才能保证自己的性命,士人也需要杀掉外戚和宦官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宦官也一样。他们看似平衡,实际上十分不平衡。而且平衡一旦被打破,结果都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方真的掌权了,他要杀多少人?现在的大汉已经是门阀和门生的结合体。外戚是最大的门阀,士人的门阀众多,宦官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更是遍布天下。如果真的杀起来了?三方之中就有两方的人全部死光光。那要杀死多少人?党锢之祸基本上都是夷三族,夷九族啊。恐怕大汉人都快被杀光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平衡已经打破了。原因就是你文锐。你现在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胜仗,保住了北疆。但对朝廷而言,受益的是谁?
受益的是大将军和士人。大将军主掌杀伐,太尉刘虞和尚书令袁隗主掌兵事。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你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获得了这场战争。他们领导有方啦。他们的威望急剧上涨,就剩下宦官常戚戚了。
宦官为了挽回被动局面,只有采取行动,如此一来,平衡便被彻底打破了。洛阳即将腥风血雨。现在我们还有办法么?没有了,我们只能看着胜利的一方屠杀失败的两方。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只有控制杀戮的范围,将杀人的范围缩小至最小。我此去洛阳目的就是为了将杀戮控制在京畿之内。现在有长安有坚寿,河西有你,可以随时奔杀长安。如果谁要大开杀戒,我们就杀了谁。同样,如果谁能掌权不杀人,我们就支持谁。你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我现在必须去洛阳。而且是立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