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默然走出书房的皇甫嵩,丁锋的内心充满了惊异。在上次见到自己的老师的时候,皇甫嵩还气势汹汹地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插手董卓的事情。
今天,自己的老师不但同意自己铲除董卓,而且显然早有准备。
而自己的到来显然打乱了自己的老师的计划,他索性把讨伐董卓的事情交给了自己。
皇甫坚寿看到了丁锋疑惑的眼神,略微沉痛的问道:“文锐记得张温张太尉?”
丁锋点了点头。张温,字伯慎,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率兵*走了边章和韩遂,稳定了大汉的西疆,中平三年,张温率兵驻扎长安,被朝廷拜为太尉,开启了三公在外的先例。
张温的厉害之处不止在于军事,更在于政事。
西凉的边患由来已久,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大汉国为了保住西凉这片疆土,耗费了惊人的赋税和国力。
大汉的官制已经十分腐朽,卖官鬻爵已经司空见惯,而在西凉更为腐朽,更为黑暗。西凉的战事成了很多人攫取财富的来源。打仗需要兵力,更需要军备,需要粮食,需要金钱,在战争中蕴藏的巨大财富让无数贪官蜂拥而至。
他们从宦官和外戚那里买来官职,掌握西凉战事的所有后勤,随便一场小仗打下来,十几亿的赋税便被他们收入了囊中。
西凉的战事为什么持续了百年?便是因为这些贪官。一旦不打仗了,他们就没有了财富的来源,所以他们一边侵吞大汉国的财富,一边暗中支持羌人和氐人,发动对大汉国的侵略。
还有便是西凉的边军,他们压根就和西凉叛军打不起来,很多时候照个面,应付一下就完了,因为打赢是叛军来求和,打输了叛军也一样会求和。在求和的背后,又会有无数的财富落入贪官的腰包。他们有恃无恐,因为有无数的朝中人士在维持着打打和和的局面。
打了再和,和了再打,这便是持续近百年的西凉兵乱主旋律。
张温在*走边章韩遂的时候,用的不是西凉的边军,而是朝廷的南军,用的军事将领也不是董卓这样的边疆大吏,而是当时尚不起眼的孙坚等人,因为他知道以董卓这样的人,根本就平定不了边章和韩遂的叛乱,董卓压根就不想打,而且他手下的兵根本就和叛军打不起来。
张温在长安驻扎了两年,极力肃清西凉的贪官,他竟然在抄查的贪官家中搜出了一百亿,是大汉五年的赋税。可见当时西凉贪官的贪婪和暴烈。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无数的财富都被握在宦官和外戚的手里。在抄查张让一个侄子的府邸时,竟然发现了买卖皇家园林的文书,买卖的价格赫然是十个亿。
这一百亿入了天子的万金堂,是天子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成了张温日后成为太尉的最有利保障。
张温在长安的两年,清名震天下。
皇甫坚寿接着说道:“张太尉死了,董卓诬告太尉与袁术私通,图谋不轨,笞杀于市。”
丁锋震惊不已。这样的重臣董卓如何能杀?如何敢杀?
“父亲大人和张太尉的关系你是知道的,父亲能一直屯兵西凉,和张太尉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父亲一直很自责,认为如果不是当初自己在洛阳纵容了董卓,张太尉就不会死。从那个时候起,父亲就开始了和朝中大臣的往来。他们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很多朝中大臣也想到让你来参与。但父亲拒绝了,因为你铲除董卓之后,在士人的眼里你就是第二个董卓,成为天下人攻击的目标。”
“北疆大战给了董卓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董卓已经扩充了兵力,更换了大批基层的军官,他已经将长安和潼关牢牢握在手里。
文锐你长期驻守北疆,对于鲜卑的威胁比我们看得透彻,我们也认为可以远征鲜卑,但远征鲜卑的结果就是你还有多少兵力可以应对董卓?
董卓现在已经养好了伤口,他正在等着你出招。你真的以为董卓把女儿嫁给你是在拉拢你?不是!他是在麻痹你。他是在等这你松懈的时候,将你和北疆一网打尽。
关东群雄已经威胁不到他了,只有北疆才是他的心腹之患。只有你和你手下的士兵,才是董卓真正的威胁。
你只身回到长安,只能说明你太低估董卓了。他的残暴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他的血腥也超出了你的想象。他修建的郿坞,用了二十五万民夫,规模和长安城相埒。他储存了三万军队可以用三十年的粮食,为了这些粮食,他抢遍了整个西凉,成片成片的西凉人饿死在他的暴政之下。
董卓已经不是镇守西凉时候的将军了,更不是执掌洛阳时候的权臣,他已经成了一头吃人的猛兽,血腥残暴的猛兽。
现在这头猛兽将血盆大口对准了你,你却只身送到了口边。
父亲其实已经在谋划了,他已经联络了朝中大臣,来制定朝廷的决策,现在的董卓在朝堂上已经出现了对手,他已经无法随心所遇使用朝堂的力量了。但你的出现彻底打乱了父亲的计划,也同时让父亲犹豫不决。毕竟你是父亲最得意的弟子,他担心你的安危,也担心大汉国的安危。
董卓没有想到北疆这么快就取得了胜利,也没有想到北疆在决战之后仍旧有充足的战力,这是他的失策之处,也是你能活着的原因。
董卓并不是不想杀你,而是不能,因为他一旦将你杀掉,北疆铁骑就会出现在长安城下,整个长安会沦为齑粉。
董卓不会让你走出长安城了,在他没有控制北疆之前,在他没有做好对北疆的防御之前,他不会让你活着走出长安城了。
拖延时间,再做准备是董卓的唯一选择,因为你即使身死长安,北疆铁骑也会影响父亲的号令,遵从皇甫家的号令,给予董卓沉重一击。董卓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选择了妥协,他想把女儿嫁给你,来迷惑你。等他做好了准备,就……”
皇甫坚寿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丁锋现在明白了,他明白了一切。
整个长安因为自己老师皇甫嵩决策的改变,已经彻底改变了方向,长安两股最大的力量已经开始了碰撞,而自己的到来将矛盾彻底激化。
自己老师皇甫嵩有个短板,那就是兵力的缺失,现在皇甫嵩手中握有的兵力只有长安的外围槐里的兵力,和董卓军队中的部分子弟。而自己的到来将改变这一局势,让原本就危机四伏的长安更加动荡不安。
董卓显然不愿意面对突然增加的敌人,他需要更加长远的计划,更加周密的准备,来应付来自敌人的合击。所以他急着将女儿嫁给自己,来警告所有的敌人不要轻举妄动,这便是他的对策。
而自己却没有选择,只能落入董卓的彀中。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董卓赢得了先手,同时让所有的反董行动都陷入了停顿。
丁锋要杀董卓,天下有几个人知道?寥寥数人。全天下人都看到了他丁锋在自己威望最高的时候迎娶了董卓的女儿,和董卓站在了一起。
天下有谁可以应付董卓和他的合击?又有谁有力量可以面对对着几十万明晃晃的战刀,十几万如狼似虎的骑兵?
没有人。没有人可以做到。
全天下的人不但做不到,而且他们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战刀,放弃他们对董卓的讨伐。你名震天下的镇北大将军都做了董卓的爪牙,我还干个屁啊,顺带还会说一句:这日子,没法过了,爱谁谁……
董卓轻轻的一个反击,就让天下人闭上了他们的嘴巴,让天下人放下了杀向他的战刀,这是一个无知的武人能作出的事情么?
自己在成长,董卓也在朝夕变幻的朝廷争斗中成长了,他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有杀伤力。
丁锋感到了窒息,自己只身返回长安成就了董卓的反击,让自己落入了重重的深渊,更让所有的反董势力化为无形,消失不见。
丁夏看着自己心爱儿子震惊的模样,笑着说道:“锋儿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分合之论么?”
丁锋点了点头。
“现在已经无法讨伐董卓,我认为是件好事。最起码可以保住大汉的元气。董卓手握雄兵,想要扳倒他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以现在的长安和大汉都无法承受这个代价。
我们应该讨伐董卓,但不是现在。董卓不是木头人,不会一直被动挨打。我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实力。
我们现在除掉董卓,可以彻底铲除董卓的势力么?除不掉。董卓的十几万军队不是摆设,他们会疯狂反扑,这样一来,只会给各方豪强带来机会,他们会摆脱朝廷的制约,成为大汉的埋葬者。大汉之分裂便更加不可抑制。
我们现在还有合的机会,机会便在于朝廷,在于天子。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如果我们谋事不密,就彻底葬送了大汉。
以现在的实力,尤其是兵力,够了么?远远不够。所以义真兄在开始谋划的时候,我不同意,因为即使成功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但你来了之后,我便认为时机到了,并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我就高看你,而是因为只有你才有兵力应付董卓军队的反扑。
一切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董卓不就是明显的例子么?
等你结束了对鲜卑的远征,才真正有了铲除董卓机会,我这样说,你明白了么?”
丁锋再次听到了父亲的骇人言论,他竟然否定了自己老师的计划,认为自己的老师正在埋葬大汉。
丁锋点了点头,默然不语。
“你在长安有三个月的时间,你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铲除董卓是最简单的一步,最难的是如何重新整合朝廷,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丁锋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把自己除掉董卓的想法和盘托出。远交近攻,出其不意,卡住咽喉,一击必杀。
丁夏大为开心,笑着走出了书房。皇甫坚寿和皇甫郦面面相觑,感情你文锐早就想好了计划,害得我们白担心了。
好家伙,越来越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