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步履蹒跚地走出了相府。他在相府的门前,悄然望了一眼北疆的天空。
那里的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如同仙女散花般点缀在蔚蓝的宏图下。
在这祥和宁静的氛围中,贾诩却看到了杀伐,看到了血腥。长安已经不安全了,镇北将军要南下了。
当镇北将军取得北疆的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他与董卓,这两个握有大汉雄兵的人,掌握着大汉最强兵力的两个人,他们之间的碰撞已经不可避免。腥风血雨即将兴起,再也不可挽回。
镇北将军是要远征鲜卑,他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但他同时会讨伐董卓。他为了自己父母和老师,以及皇甫系所有人的安全,会在董卓最意向不到的地方发动突袭,一剑封喉。
自己预测不到镇北将军的计划,更预测不到镇北将军下手的时间。但他知道镇北将军会利用远征鲜卑的时间,做好万全的准备。
谁说镇北将军不能在远征鲜卑的时候突然南下?他的想法又有谁可以预见?从西凉征战开始的一瞬间,镇北将军的战略就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在对匈奴休屠,在对鲜卑的对决中,他总是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地方,将敌人彻底击溃。
人心的向背已经说明了一切。镇北将军通过对外征战,建立了无上的威望,可以让天下人盲从于他,甚至可以和那群自命不凡的士人达成一致。
反观相国董卓,整个大汉哪个人不唾弃他,哪个人不想扒了他的皮?
就在不久前,荀攸,郑泰,何颙,种辑,伍琼五人对董卓的刺杀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他们只有五个人,却敢刺杀有重重护卫的董卓,这说明董卓已经被彻底孤立了,虽有强兵,实际上确象千里原野中的一个独行人。
董卓的策略已经明显处于下风,即使他想挽回,又能挽回多少。自己对董卓接下来的策略再也没有发表意见,因为那至少看起来还算仁政,即使没有多大的作用。
在自己看来,董卓要么和镇北将军彻底决裂,要么彻底实施仁政。
在自己生命都快被人夺去的当口,你董卓还想着中庸呢?哎!
所谓中庸,并非是策略取中,而是择善而固,>这本书你董卓读到肚子里去了。
董卓不会与镇北将军彻底决裂,在他的内心中隐隐把镇北将军看成自己的同伴,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他甚至想象着在未来的有一天,镇北将军会亲自结束他的生命,让他彻底解脱。
当贾诩察觉到这一丝意味的时候,他浑身冷汗。你董卓怎么可以对要杀自己的人十分纵容呢?这不是自取灭亡么?
董卓最终选择了居中的策略,他准备抑制镇北将军的实力,却没有杀掉他的打算,他升迁了袁绍,曹*等人的职位,却想在他们之间埋下了祸根。
袁绍被任命为渤海郡,安平国和巨鹿郡三郡太守,直接占有了冀州最富庶的郡县,这明显是要袁绍和冀州牧韩馥打起来嘛。
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被任命为南皮令,硬是在袁绍,韩馥之间插上了一角,看来董卓的意思是让袁绍和韩馥打起来还不够,还得拉上公孙瓒。
孙坚被任命为豫州牧,可豫州是袁氏家族的根基所在,你明显就是要想让孙坚和袁术翻脸嘛。
袁术被直接无视。董卓要激起他的怒火,意思就是有火去找孙坚吧,他占着你的地盘。
刘备登堂入室,直接被升迁为侍中,取代原先刺杀董卓的种辑,成为了天子身边的重臣,同时也成了董卓,士人,天子之间的缓冲。
吕布也被调回了朝廷,他将奉命在长安驻守,成为大汉真正的温侯。
最可怜的是曹*。仅仅被解除了叛逆的身份,升迁为定陶县令。
在贾诩看来,董卓的策略是在给他自己埋下祸根。想让关东群雄打起来并不容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他们至少会在你董卓死前不会动手。
既然董卓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自己的安危也就成了问题。自己不象李儒,他必须挂在董卓的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己应该找个更加安全的立身之处。
可能只有军队中最安全了,最少比待在长安城要安全得多。贾诩想到了李傕郭汜,这两个大脑壳还傻乎乎地守着长安城呢。看来只有张济了,他驻守在桃林要塞,兵力还算雄厚。
贾诩无奈摇摇头,转身走了。
他预料到了故事的结果,却预料不到自己的结果,他无能为力,随他去吧。
皇甫府。
皇甫郦神情激动地跑进了庭院,对着正在下棋的皇甫嵩和皇甫坚寿舞起了手臂,奋力吼道:“赢了,文锐赢了。鲜卑人完蛋啦。”
皇甫嵩重重一巴掌拍在棋盘的中央,黑子白子满天飞舞,接着抬起手臂说道:“快去告诉你丁叔父”。他抬头看着北方的天空,喃喃说道:“文锐,我知道,你一定行。”
姜氏接到了这个消息,喜极而泣,倒在了丁夏的怀里,自己的儿子终于安全了。丁夏拍拍自己的老妻,轻声说道:“哭什么哭,你应该高兴。”
姜氏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决战后的善后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伤员的病情也在张机和阳燧的指导下,飞速好转。
鲜卑士兵的尸体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旁边一个庞大的功勋冢正在慢慢树立起来,在那里埋葬了六万多战死的勇士,六万多为国牺牲的忠骨。
丁锋特地拜访秦南。秦南在鲜卑事宜上是主战派,丁锋想听听度辽将军讨伐鲜卑的战略。
秦南看都不看丁锋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骂道:“你来听我的意见?我不懂你的阴谋诡计!哼……你小子打度辽营的什么鬼主意我不知道?说吧,别藏了。”
丁锋嘿嘿干笑道:“这次的决战我们虽然赢了,但士兵的伤亡也很大。我们已经定下乌桓内迁的地点,现在他们的内迁刚刚开始,不适合再从他们那里调兵。匈奴也一样,他们元气大伤,不会再支持我们兵马了。我们的士兵激战了一个多月,需要休息,我已经没有兵力可派了。
更何况我们这次发动远征,需要深入鲜卑,就十分需要骑兵的机动性,西凉兵马并不合适。我打算从现在的士兵中抽调精锐,补充亲卫营的损失,重新组建一直机动性强的骑兵。
在大汉的骑兵中,能够达到战力和机动平衡的就只有伯父的度辽营了。所以,我想……,打算请伯父拨掉度辽营,和我一起远征鲜卑。不知伯父意下如何?”
秦南摆了摆手,同时示意对借兵马一事毫不在意,接着问道:“你把高顺和张辽派到并州招兵买马做什么?你还是要打董卓?”
丁锋点了点头。
秦南勃然大怒,指着丁锋的鼻子骂道:“从皇甫府中出来的人都一个德行,死不回头。你忘了先帝是怎么对待你的了?你忘了雁门关之战后朝廷是怎么对待你的了?都到了黄河了,心还不死。”
丁锋笑着看着怒气冲冲的秦南,说道:“伯父也是从皇甫府里出来,和我们一样,嘿嘿。”
秦南瞪大了眼珠看着丁锋,接着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哎!你想过除掉董卓之后的事情了么?那时候你就是第二个董卓啊,你要怎么办?”
丁锋仔细想了一下,慢慢说道:“我可以退守北疆,也可以解甲归田,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南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慢慢说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退守北疆没有用,解甲归田也没有用,你只有远赴西域,再也不要回来了。”说完,秦南掏出自己怀中的虎符,有些落寞地走了。
丁锋看着胡桌上的虎符,默然不语。
秦南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他不希望自己讨伐董卓。一旦自己讨伐董卓成功,无论是否救下天子,自己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现在自己和董卓的兵力最为雄厚,一旦自己击败董卓,就能把两者的兵力合而为一,成为大汉领土上最强悍的势力。
而这个时候,朝廷怎么看?士人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他们会任由丁锋主宰他们的生死么?任由丁锋颠覆士人的天下么?
他们是如何应付董卓的,就会如何应付自己。他们会将自己彻底埋入深渊,连同皇甫系的人,丁家的人,都会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自己不想叛变大汉,就只能被动退缩,皇甫系和丁家的人都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和自己的退缩而被彻底埋葬。
秦南看到了丁锋讨伐董卓后的结果,皇甫嵩会死,他秦南也要死,但他希望丁锋能活着。
士人掌握了大权,天下也随之发生改变,以风雨飘摇的大汉现状,士人可以治理天下么?他们会疯狂攫取财富,再将大汉推入深渊。
所以秦南让自己远征西域,不但是要给皇甫系的人流下种子,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拯救大汉。
秦南从自己的回答中嗅到了危险,自己选择了退让。一旦自己讨伐董卓成功,等待秦南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但他漠视了自己的生死,他希望丁锋能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