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阳的行业 保姆的摇篮
鹤鸣远山2015-10-25 03:404,399

  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初夏的花城——广州,到处是郁郁葱葱,花团锦簇。街道两旁一排排高大的木棉树上,大朵大朵的木棉花正在阳光下迎风努放,远远望去,恰似一片火的海洋;木棉树下,柔软的紫荆花枝条随风摇曳,盛开的紫荆花瓣儿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天空中白云游动,陪伴着似火的娇阳;马路上车辆如织,铁流滚滚,飞转的车轮卷起阵阵热浪;穿城而过的珠江,静静地流淌,给这座躁动的大都市带来些许的清凉,留下无限的暇想。

  在东山区一幢大厦的第十九层,一间面积不大,装修简朴的办公室里,年轻老板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口中连珠炮式地吐出一串专业名词,正在不知疲倦地,向坐在对面的一个新入职的东北汉子介绍着自己公司的一切。

  “别看我的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还不满三年。但我们的行业那可是朝阳行业。我的公司在东山区,不,在整个花城也是首屈一指。

  目前,家行政服务仍然停留在保姆阶段。保姆的来源和去向,也都是走职业介绍的老路。雇主和保姆在职介所里达成协议。这样的职介路线已经沿袭多年。

  我们国家的家政服务才刚刚开始,基本是游击战模式。保姆们一个个都是散兵游勇。雇主与保姆之间全都是口头协议。没有合同,没有监管,双方的利益都没有保障。

  这样的模式和路线是没有前途的,是不附合今后发展方向的。我敢断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业一定会发展神速。这是大势所趋,这是时代潮流。

  所以,我们的行业是朝阳行业,这勿庸置疑,不可否认!我就是借鉴了国外家政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比如东南亚的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再就是南面的香港。他们都是走专业化公司的路子,采取的是管家式的经营模式。

  因此,我抢先注册了‘好管家家行政服务公司’。我可以不谦虚地说,在这方面,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信,你去工商局查一查,到网上搜一搜,看看全花城还能不能找出第二个?!”

  坐在老板对面的赵全胜,被老板演讲式的长篇大论忽悠得云山雾罩,听得如醉如痴。

  这位诲人不倦的年轻老板姓谭。刚刚三十出头。在一所不起眼的三流大学专科毕业,学的是计算机。

  谭总虽然身材瘦小,但非常精干。前天来面试时,谭总的那一双睿智的眼睛,活力四射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事业无限向往的激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像。

  那天,谭总看过他的简历,没有问更多,就热情地邀请他加盟“好管家”,进入他的精英团队,出任培训基地主任一职。按谭总的话,培训基地那可是保姆的摇篮。是未来家政服务业的希望。

  赵全胜虽然对这一行业非常陌生,但他认为搞培训是自己的专长。在党校十几年,干的也就是培训嘛。只不过是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不同罢了。

  所以,在谭总那诚挚与肯切的目光下,他同意加盟“好管家”。面试那天,谭总虽然也介绍了他的行业,他的公司,但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这样专业。这使赵全胜又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家政服务业。也第一次把‘家政’和‘保姆’联系到了一起。

  ……

  培训基地不在大夏内,也不在东山区。而是远在珠江南岸海珠区的一个城中村里。

  赵全胜手里拉着一个大大的拉杆箱。里面装着妻子玉兰为他准备的全部生活用品。包括被褥,凉席,换洗衣服等等。因为公司要求基地主任必须吃住在基地,那里有来自云、贵、川、两湖、两广,江西、安徽等不同省份的二三百个大山里年轻的农家妇女,要经过他的管理与培训,走进广州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为需要她们的雇主们做家行政服务。

  基地主任的基本职责,就是要与这些未来的家行政服务员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教育与训练在一起。

  赵全胜在公司办公室一名姓杜的小姐的带领下,转了几次车,在海珠区的西南角上找到了那个叫“苇塘”的城中村。

  在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楼群里,在狭窄、阴暗,两排楼房之间的水泥路上,拐弯抹角地找到了那个培训基地——一栋六层青砖砌成的旧式土楼。

  土楼显然已经过岁月风霜的洗礼。墙根墙角青苔遍布,墙面的青砖一块块地斑剥脱落,到处都是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坑坑洼洼。

  刚来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高一阵,低一阵,音律不齐,拍节不整的一群中年女人的合唱:

  好管家,好管家,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

  这里点燃我们的希望,这里留住我们的年华。

  好管家,好管家,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

  我们是冉冉升起的朝阳,我们是新时代的管家。

  ……

  杜小姐回头向他看了一眼,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的‘员工之歌’”

  跨进楼门,迎面扑来的是带着潮湿的霉味和厨房里透出来的参着辣味的桐油味。

  全胜看看表,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显然,厨房里正在准备午饭。

  他的宿舍安排在二楼走廊最里面的一个狭小的单间。房间里除了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小小的床头柜之个,再别无他物。木床的床垫上铺着一张已经发黄了的草编凉席。

  放下行里锁上门,杜小姐带着他从一楼开始介绍:这里是食堂,这里是宿舍,这里是第一培训部,专门培训厨艺;这里是第二培训部,专门培训家电使用;这里是第三培训部,专门培训清扫清洁;这里是第四培训部,专门培训衣物的洗涤和熨烫;这里是第五培训部,专门培训婴儿、老人、病人的护理。

  最后,来到楼顶的露台。露台约有二百多平米。像一个大*场。周围用一米多高的女儿墙围住。杜小姐说,这里专门用来出*、跑步和队列训练。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

  两个人回到一楼,已是午饭时间。两百多个穿着统一的胸前绣着“好管家”logo,一身浅蓝色工服的年轻妇女,从各个楼层的不同培训部涌进拥挤的食堂。

  她们用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腔调交谈着,吵闹着。说话声,碗筷声,厨具的叮当声,桌椅板凳的碰撞声,头顶吊扇的翁翁声,交织到一起,在这拥挤不堪的食堂上空回响。

  全胜从一张张纯朴的农家妇女的脸上,没有读到快乐和向往,看到的只疲倦,渺茫和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日子,全胜了解到,这些来自七八个省份偏远农村的妇女,绝大多数是当地劳动部门组织和输送来的。

  劳动部门告诉她们,她们将会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工作是具有专业知识,有专门公司管理,有安全保障,有稳定工资收入的家政服务员。每天风吹不到,雨打不到,吃得好,住得好,工作轻轻松松。不是那种单打独斗,单枪匹马,无人管理,没有保障的保姆。

  因而,每个人都怀揣着憧憬,希望和梦想来到这个南国的花城——广州。

  可是,当她们下了火车,走出车站,被专车接到这个土楼时,她们都有傻了眼。一个月的全封闭的每天十六个小时的强化培训,让她们每个人都身心俱惫。

  而赵全胜本人,也被随之到来的密集的大容量的培训和繁重的管理,拖得精疲力竭,甚至大病一场。

  ……

  午饭时,杜小姐告诉他,谭总原打算下午过来开大会,宣布新主任到职上任。可事有不巧,区民政部门要来公司检查工作,只好晚饭后再过来。

  吃过午饭,杜小姐全面详细地介绍基地的培训情况。

  首先是作息时间。早上5.30分起床,6.00出早*。早*的内容是跑步,队列,公司制度和纪律宣讲。7.00—7.30为早饭时间。

  上午7.30—11.30和下午1.30—5.30是培训时间。上下午的培训中间有二十分钟的工间*。晚上6.30—9.30继续培训,然后是半小时的冲凉和洗衣服时间。10.00熄灯休息。

  赵全胜掐指算了一下,从早上五点半到晚十点,整整十六个半小时,学员们都是在紧张的忙碌之中。而且时间安排如此紧凑,培训课程如此紧密,用“强化培训”这个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教员如何解决?”

  全胜按自己以往的培训经验提出了培训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教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杜小姐骄傲地说下去,“每期结束,选拔聪明灵利,反应敏捷,成绩优秀,口材上乘的学员留在基地,先当辅导员,再当训导员,干得出色的,再提拔到训导长。

  训导长负责一个培训部的全面培训和对学员的日常管理。直接归主任领导。你有什么工作安排都可以通过她们去执行,去落实。

  还有,训导长还负责出早*。五个训导长每周轮流值班。学员也是按所在的培训部编成五个队,训导长也是队长。”

  “那教材呢?”

  全胜又提出了第二个关键问题。

  “教材都是我们自己编写的。最开始是我们谭总编的。后来在培训中又一点点地补充完善,进一步提高。”

  “噢?谭总不是学计算机的吗?怎么还会编写这样的教材?”

  “我们谭总你别看他那样年轻,才三十多岁。可他干过很多样工作。送过报,送过奶,送过水,街头卖过烧烤,到公司跑过业务,在医院当过护工,在酒店干过保洁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才接触到家政服务,才开了家政公司,一直干到现在。”

  赵全胜想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就要与这几百个来自天南地北*着不同口音,说着不同方言的农家妇女一起紧张地生活,一起出*跑步,一起摸爬滚打。负责她们的吃喝拉撒,管理她们的起居作息,承担起对她们的教育培训,不仅让她们掌握五大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她们的纪律作风,团队精神……。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样办?事到如此只有挺起腰杆,勇于面对。

  然而,他没有料到,在此后的日了里,会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情等待他去处理,有那么多棘手的问题要由他去解决。

  ……

  晚上的见面会是在楼顶的露台上举行。

  二百多个女学员穿着整洁的工服,按照自己所在的编队,整整齐齐地站在了露台上。先唱《员工之歌》:

  好管家,好管家,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

  这里点燃我们的希望,这里留住我们的年华。

  好管家,好管家,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

  我们是冉冉升起的朝阳,我们是新时代的管家

  再背诵《公司训词》: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尽职尽责,热情满腔。

  服务周到,不卑不亢。公司满意,雇主咵奖。

  整齐热烈的掌声过后,谭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最后,他让赵全胜这个新来的主任站到了女学员们的面前。

  赵全胜最不怕的,就是在各种场合讲话发言。因为十几年的讲台经验,已经见得多,看得惯了。可像今天站在这么多的妇女面前,面对二百多双齐刷刷的年轻女人的目光,他还是第一次。多亏他有所准备,不然,一开场肯定是语无伦次。

  “姐妹们,同事们,学员们,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对各位的热烈掌声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谭总和好管家让我和好妹们站到了一起,和姐妹们一样,很荣幸地成为好管家的一员。

  刚才,谭总发表了重要的热情洋溢的讲话。我相信,有谭总的正确领导,有姐妹们的全力拼搏,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畏困难,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我们好管家这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就一定会红日当空,光芒四射,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谢谢谭总!”

  见面会在热烈掌声中结束。

  赵全胜也结束了在“好管家”第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体验。等待他的,是以后一个个的不眠之夜,一个个让他破解的工作难题。

继续阅读:第2章 不好了,打起来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职场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