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山沟里飞出个金凤凰
鹤鸣远山2015-10-25 03:405,126

  宝马越野车从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一出来,就向着西北方向,向着川黔边界的大山里奔去。

  从广东出来的这一路上,蒋先生的车开得很顺畅。秀秀的心情更是舒畅。可她的心里还是有点矛盾。一方面是刚出来几个月,就能回到家乡,看到公婆、父母、孩子。这是她没想到,也是不敢想的。因此越往前走,离家越近,奔家的心情也就越急切。

  另一方面,她也格外牵挂杨阿姨。本来,她不想跟蒋叔叔回来。怕把阿姨一人扔在家里,她不放心。但阿姨坚持让她一起回来。说这是个机会,一起回来看看老人,看看孩子,再回来也会更加安心做事。为此,阿姨还给自己的女儿打了电话,女儿答应会常回来照看。就这样,秀秀才不无担心地跟着蒋先生回来了。

  蒋先生此行没坐飞机,也没有坐火车。而是开着自己的宝马出来的。杨阿姨担心他的年龄大了,怕路上项不住。蒋先生乐呵呵地说,都是自己的事,也不那么着急,走累了就住下休息。秀秀家乡在大山里,交通不便,自己开车会方便一些。

  越往前走,路况就越差。从贵阳经修文,过黔西,到大方县,先是走了一段高速,后来是省一级公路。过了大方县路就不怎么样了。又往前开了几个小时,就进入通往山区的水泥路,再往前就上了蜿蜒不平的山路了,路面也更加歧岖峡窄起来,最后开上了盘山路。

  车子在陡峭的山路上盘旋。蒋先生头一次开车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他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眼睛瞪得有汤圆那么大,大气也不敢喘一下。频频地换档,不停地踩刹车。两个车轮不时地发出剌耳的尖叫声。刚走了一会,他就满脸大汗了。

  而秀秀则是在大山里生,在大山里长。走这样的路已是家常便饭,习已为常了。

  她一路上指指点点,给蒋叔叔带路。宝马车在山路上缓慢地爬行了三四个小时后,终于下到了山底,蒋先生也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抬手看看腕上的手表,已是下午四点多了。

  又拐了几个弯,前面显现出几处散落在山坡上的底矮的房屋。

  “到了!到了!蒋叔叔,前面就到了!前面就是我们青沟村!”秀秀兴奋地叫了起来。

  青沟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十几里长的一条小溪两侧的缓坡上。每户的房屋相距很远。后来听村长说,要是召开一次全村会议,光挨家挨户地通知,就得跑上大半天。

  宝马车在小溪边上布满大大小小鹅卵石的小路上颠簸着。在秀秀的指点下,七拐八绕地在一个三间草房前停了下来。

  “蒋叔叔,到了,这就是我家。”

  在广州起身前,秀秀往村长家打过电话。也不知道村长告诉家里没有。当两个人下了车,向院子里走来时,院落里静悄悄的。来到房前,一把锁把他们挡在了门外。这让秀秀很是意外。她知道,这个时候,公公婆婆都在田里,还没回来,可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去哪了呢?她无奈地看了一眼蒋先生,蒋先生疲惫地微微一笑,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此时的蒋先生经过一路的疲劳和惊吓,心情很复杂。从早上一出来,越往前走心情就越沉重。眼前的山高路险,大山里的贫困状况,让他不停地摇头,不停地叹气。

  现在他又和秀秀两个人站在这空荡荡的农舍前,各揣心事,一时无语。

  虽然才是下午五点来钟,可大山里太阳落得早,山沟里渐渐地暗了下来。远远地听到一群孩子的说话声,走到近前,还没等秀秀开口,几个孩子就一齐叫了起来:“秀秀姑姑,你怎么回来了?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我刚刚到家,你们放学了?”

  “秀秀姑姑,你怎么站在这里?到我家去吧!”

  孩子们说着笑着,打着闹着走过去了。秀秀告诉蒋先生,这些孩子都是这村子里的。他们在沟外的另一个村子的一座学校上学。每天往返要走十多里路。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很不容易。有的家中实在供不起的,就在家里放牛放羊。

  “为什么不建个学校呢?”蒋先生不解地问。

  “上学的孩子太少。几十户人家,能上学的也就七八个,顶天十来个。没办法建成学校,也不可能建成学校。只能到外村去念。”

  说话间,秀秀的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丈夫背上背着一个小的,手里牵着一个大的,缓缓向家中走来。

  秀秀远远看见他们就飞奔过去,蹲下身子,张开双臂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揽在怀中。母亲的孩子们的哭声响彻整个山谷。站在一边的蒋先生,看到这一幕,也两眼湿润,为之动容。

  几个人开门进屋,屋子里黑乎乎的。这里没有电灯。丈夫摸到火柴,点燃一只半截的白色蜡烛。烛光把草屋映得一片昏黄。

  蒋先生借着烛光打量着这个家庭。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靠南面的窗边是两张木床,床上是退了色的几床被褥。北面的墙边有一个方桌和两把竹椅。厨房里靠墙有一个放碗筷的木架子,架子旁挂着各样种田的农具。再有就是被柴草熏黑了的灶台和一口粗陶的水缸。

  “你们都饿了吧?我去给你们做饭去。”

  “不急,我们来时在路上吃了午饭,等一等,不急。”

  蒋先生拦住了他。为的是让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多聊一会。

  “刚才你带着孩子到哪去了?”秀秀问。

  “听说你要回来,孩子这几天每天都让我带着他们去村口接你。”

  “那我们过来怎么没看见人你们?”

  “我在那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看到有人过来,孩子们就要去溪边抓小鱼,我就带他们去了。可就在这时,看到一辆车开了过去,也没想到你在车上。还以为是矿上或是县里的干部来了呢!”

  说话间,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外面响起了脚步声和说话声。

  “哟,这是哪里来的车?停在了我家的门口?”

  “是不是矿上来了人,为了儿子病的事?”

  “哼,还能有那么好的事?他们躲都躲不及呢!”

  秀秀放下两个孩子,开门走了出去。

  “爸,妈!”

  “啊哟,是秀秀回来了!光听说要回来,也不知道几时能回来。你看这,说回来就回来了!”婆婆高兴地嚷嚷着。

  “不光我一个人回来,我还带来一个人。”

  “哟,还带来一个,是什么样的人哪?”婆婆边往屋里走,嘴上还不停地说着。

  “到里面你就看到了。是个大老板,财神爷!是来帮我们的!”秀秀骄傲地介绍着。

  “啊?还有这样的好事?”走在后面的公公更是疑惑不解。

  来到屋里,秀秀指着站在微弱烛光下的蒋先生,向公婆介绍:“这位就是我在广州做工的主人,蒋先生。是大老板,是我的蒋叔叔。”

  “老哥,大嫂,你们好啊?”蒋先生客气地向两个老人问候着。

  “好,好。都好,都好!”

  两个老人答应着,凑到近前,扯起袖口擦了擦昏花的双眼,仔细地打量和端详着这位远方的客人,秀秀口中的大老板和财神爷。

  “看样子是个老板。有气派,有福相。”公公评价着。

  “哎哟,看来岁数也不小了。开这么远的车,累坏了吧?快,快别站着了,秀秀快让你——,哟,姓什么来着?”

  “姓蒋!”

  “对,快让你蒋叔叔坐下说话。”

  蒋先生再次地坐到了一坐上去就呀呀做响的竹椅上。两个老人掏米,搬柴,准备做饭。秀秀把两个孩子推给了丈夫,到厨房和公婆一起做晚饭。

  吃过晚饭,才七点多钟。可大山里没有电,人们早早地就熄灯休息。这是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

  秀秀给蒋先生准备好的床铺,把自己的房间让给蒋叔叔,自己就和丈夫、孩子挤在公婆的房里。

  第二天,吃过早饭,蒋先生就和秀秀一家聊了起来。他最关心的就是这里最需要什么?

  两个老人告诉他,这里最让人头痛的是吃水问题。这里是山区,不缺水。可水都是从山上流下来,里面有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只是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牙都是黄的。这几年,上面一批批地来人考察,检测,说是这水里面有很多氟,是对人的身子不好的东西。说是要吃到好水,就必须打深井,把地下的水引出来。再用管子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可上边的人也就是那么一说。说过就再也没了音信。你说,我们这里这样的穷,哪里有钱去打井?谁能把水引出来?还不都是没有影的事?

  听了老人的话,蒋先生心里有了谱。但这不是件小事,还应该让村里和乡里知道,看他们还有什么想法?更重要的是,这打井的钱,自己可以出,但具体施工这样的事,也要村里和乡里来张罗,来实施。蒋先生向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人高兴地放下嘴上正吸着的水烟筒,把儿子叫了过来。

  “老三,你快去把村长叫来。就说从广州来了一位大恩人,要帮我们打井引水。叫他快快过来大家商量一下。”

  一直等了二个多小时,两个人才气喘嘘嘘地一路赶来。村长姓胡,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个子不高,身体很壮实。眼睛不大,很有神。挽着裤腿,赤脚穿着一双高腰的解放鞋。他听了蒋先生要出钱打井,引水出山,为村里乡亲们办好事,小小的眼睛里放着兴奋的光,他翘着大姆指,一百个同意,一百个赞成。嘴里忙不迭地感谢。

  “蒋先生,你这可是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胡村长早年也读过几年书,说起话来也能满嘴跑词儿。

  “我们这一左一右大半个县,现在吃的都是这种水。蒋先生要是把这件做成了,我们能吃上甜水,乡亲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了你的功德。再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了。我跪在地上给你磕几个响头,谢谢你!”

  说着就真的站起身来到蒋先生面前要跪下去。蒋先生一把拉了他。

  “别,别,别!千万别这样!我在家时听到秀秀说到到你们这里的情况,当时我还不太相信。就想过来看一看。看看能不能帮上你们什么帮忙?可我这一路上看到的,比秀秀说的还要严重。这样吧,我不是说大话,我第一件事先解决你们的吃水问题,接下来呢?看我公司经营的如何,如果效益好呢,我再拿出钱来帮你们做点事。到时候要做哪些事,再商量吧。”

  胡村长又再三地千恩万谢之后,对蒋先生说:“蒋先生,我们先商量到这,你先在这委曲一下,我立马到乡里去,向书记乡长报告。这样的大好事一定要让书记乡长知道”。

  “乡里离这有多远?”

  “不算远,也就二十多里路,我骑自行车,下午就回来了。”

  “这样吧,我这有车。你坐我的车,我们一起去乡里,有些事还真得和乡干部谈一谈。”

  “好,好。可又得让你辛苦一趟。”

  秀秀一家把两个人送出了门。两个人上了车就直奔乡政府而去。乡政府就是一排有十几间的砖瓦房。乡秘书接待了他们。听村长说明来意,介绍了情况,秘书乐得合不拢嘴。原来,他也是在青沟人。只是参加工作后,自己才离开了那里,但自己的父母们还住在村子里。

  书记乡长都下到各个村子去了。秘书分别打了他们的手机。很快就都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大家见了面,就直奔主题,也都非常赞成先打井引水。这是老百姓最直接,最切身的事。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由蒋先生出资,由乡里负责找打井队打井和安装自来水等各项事宜。村里尽最大能力给予协助。

  书记和乡长都一致表示,等通水那一天,一定请蒋先来给工程剪彩。村长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立一块石碑,写上:吃水不忘打井人!

  事情谈定,书记这才想起来问:“蒋先生,广州离这里这么远,你是怎么找到我们这里来的?怎么知道我们这里的情况?”

  “还不是秀秀的功劳?她到了我们家做保姆。我们公婆两个看这个孩子聪明,懂事,做事又让我们满意放心。我们公婆两个也都喜欢这个孩子。是从她的口中知道你们这里的情况。事情也巧得很,正好区里让我们这些搞企业的为西部山区办点实事,做点好事,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们这里。就想为秀秀家乡的乡亲们做点事。但到底要做点什么样事,一时也拿不准,这才和秀秀一起来亲眼看看这里实际情况。也想和你们当地的干部一起商量办法。”

  “啊呀!这个张秀秀真是给家乡办了件大好事啊!可话又说回来,也只有遇到了像蒋先生这样的大好人,才会有这么好的事。这件事办成了,那就从根本上改变了青沟村几百口乡亲千百年的生活。那可是大功一件哪!刚才村长说要为蒋先生立一块碑,太应该了!太应该了!要让那里的乡亲们世世代代记住这位大好人!”

  乡长一大串的赞成美之词和真诚的话语,让蒋先生兴奋不已。

  “看起来,秀秀不是外出打工,这是我们的山沟沟里飞出去的一只金凤凰!给家乡带来的福份不小哇!”村长动情地补充了一句。

  “蒋先生今天就别回村里了,那里的条件怎么说也不如乡里。我们这虽然比不上你们城里,但乡里总比青沟村强很多。今天就住在这里,我让秘书搞点好酒好菜,我们得好好地招待你这位财神爷!不对,是活菩萨!哈哈哈——”

  “书记过奖了。你们不要过于破费。省下钱来把后面的事情搞好。我今天还住在秀秀的家里。明天一早我们就动身返回广州。公司还有一大摊子的事等我回去处理。你们抓紧办你们的事,等预算做出来就尽快给我寄过去,我尽快把款子打过来。这是我的名片,有事多联系。”

  说完,蒋先生就要起身回青沟村。书记乡长苦苦相留,大家在一起吃了午饭,蒋先生带着村长就又驱车回到了青沟村。

  就在村长和蒋先生去乡里时,秀秀也抓紧时间回娘家看望了自己的父母。

  次日一早,秀秀再次告别了一家老小,和蒋叔叔一起踏上了返回的行程。

继续阅读:第9章 检查,检查,应接不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职场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