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寻张九龄
夜影飞霜2015-10-25 03:422,989

  第040章寻张九龄辞别岑参等人,丁渊仅带着林霜、牛楠二人出了酒家,一路向东而去。

  “林教习,你可知晓当朝宰辅张九龄张大人府邸在何处么?”之所以一路向东,是因为丁渊知晓当今的达官贵人大多数都居于城东。洛阳的城东可谓是府门林立,没准天上掉个金锭子砸着一个人的话,那么被砸之人就有着七成的几率是一个官儿。故而,这块地皮俨然成了一种达官贵人的象征。

  虽说大致方向没错,但丁渊毕竟初次来京,生疏得很。既然林霜来过洛阳,有人带路丁渊是乐意之至,自然也就有了开口询问一说。

  “张大人的府邸林某自然是知晓,带少爷过去也非是不可,只是少爷去找那当朝宰辅作甚?莫非真如少爷你刚才所说,有着办法能提高那什么劳什子生产力么?”林霜虽名义上是丁渊的仆人,但向来是没有做到一个真正仆人的觉悟,丁渊自然也是不会真正将其当作一个仆人,不过眼见丁渊此番行为,八面玲珑的林霜或多或少还是猜测出了一些,故而也是满脸希夷的望着丁渊。毕竟,林霜这人终究是个性情中人,这一点从林霜单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未来之乱’便是甘心的做了丁渊的仆人,如此便可见一斑。如今丁渊的想法虽说看上去像是天马行空,有点玄幻得像是个疯子。但林霜知晓,与丁渊相处的久了,却是越发显得这少年神秘得紧,好似真没他办不成的事情一般,好似他什么都比较精通。反正若与其他人相比,给人的感觉便是这些人的年纪全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一般,这话虽说有些伤人,但也并非一点道理没有。何况若丁渊所说为真,那可是真正意义上利国利民的大事啊。故而,林霜宁可选择性的相信丁渊真有此能,故而这才满脸希夷。

  “哈哈,放心吧,没有三板斧,又岂敢上梁山?不过你还别说,若非咱有着这十全的把握,听着还真有些像是在胡乱吹嘘的样子,可千万别让那张相将我们给当作骗子一般轰了出来,那样脸子可就真是丢大发咯。”对于这所谓的提高单位生产力,也是有着两个途径。第一个就是调整种子结构,最好的方法便是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个方法虽说有点难度,然而丁渊当初学历史的时候,钻了些牛角尖,就顺便看了看有关于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等方面的书籍,虽说是不甚了了,对于那些所谓的最新的培育方法不是很懂,而且仅仅是懂得一些相对粗糙的方法,恐怕培育出的种子也就跟袁隆平那一期杂交水稻相差不多,但是这些便足够了,放眼在这个时代,有了这些杂交水稻,最起码能再养活个几倍的人;至于第二种途径自然就是提高土地的肥沃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施肥。虽说这一点看似并没有第一途径那么显著,但也绝不可忽视,很幸运,这两个途径丁渊都是知晓的,自然也就有恃无恐了。

  “他敢,若那什么张宰相真敢对少爷这般无礼,那俺就直接上去生撕了他,少爷这是为了百姓,那些个狗官竟然不知好歹,莫非真不想给百姓一条活路?”听了丁渊的话,一旁对为官者深恶痛绝的牛楠却是首先不肯了,大声的嚷嚷了起来,看这架势,若那张九龄真敢对丁渊不敬,别说是他张九龄,便是当今的皇上,恐怕他也敢将其拉下马来。

  瞧着牛楠那一幅认真的样儿,丁渊不由得感到一阵莞尔,也是开心不已。看来自己最近的功夫没白下啊,这厮果然成了自己最忠实的粉丝了。

  “你就少胡诌了小子,虽说你有点蛮力,最近也是学了些拳脚,但若要说对付一大帮子高手的围攻,恐怕走不上三招,还这般大言不惭,小心没准那天便身首异处了。”看来这小子最近学了些本事,可谓是骄傲心大大的膨胀啊,大有将天下人都不放在眼力的趋势,正所谓以武犯禁,若这厮真不知天高地厚惹了上了什么麻烦,恐怕到时候真没人能够保得了他,故而林霜自然是对其没什么好的言语,籍此好好敲打敲打于他。

  “嘿嘿,嘿嘿••••••俺也就随便说说,不过若真要对少爷不敬,那俺便是死也是不会退缩的。对了少爷,你说的那上梁山是咋回事?那要不俺就不学那劳什子棍棒刀枪了,俺也学学斧子,等到时候也上那梁山去。”牛楠敢对任何不感冒,还可以顺便吼吼两句,唯独三人却是例外,一人自然便是自己的主子丁渊,至于另两位嘛,也就自然只有教他功夫的张巡和林霜二人了,故而对于林霜的话牛楠却是丝毫不敢反驳。

  “呃•••,还是得了吧,学斧子有什么好的?既难看又不实惠,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用那斧子并不适合于战斗,更不适合于战场厮杀。至于那梁山嘛,更是少爷我随便杜撰出来的,说得是一处无比凶险之地,自然是不存在,你也就莫要多那份心思了。”丁渊摸了摸头上的汗水,心里有些发虚的道。

  “奥,原来如此,那俺就不学便是。”向来对丁渊佩服之至的牛楠不疑有他,听闻丁渊说梁山纯属杜撰,也就未再将其放在心上。

  对于张九龄本人,丁渊自然是不怕自己被轰出来,因为对于这人,丁渊还是有所了解的。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传说此人七岁便能文,不仅诗词才华无双,也是个治世能臣,只可惜此人不久将会陷入党争,那李林甫即将上台,在随后的日子里张九龄便将屡屡遭贬,最后病死曲江。

  不过好像李林甫那厮就是在今年就要上台登相了,而且因为反对这厮登居相位,张九龄会被玄宗所厌,最终没能落个好下场,既然丁渊在此,自然是不希望这位被称之为唐朝最后一位贤相的张九龄落得那等下场。

  当然,这也并非是丁渊要找张九龄最主要的原因,在张九龄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果然是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这便足以看出此人有着先见之明,有着极其敏锐的政治趋向。不但如此,还是一个诤臣,一个有着远见卓识、有大局观、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因此,有这么一个机会,丁渊自然是要好好与其接触、交洽一番,企图改变他的命运,盼望着能让其得个好终。

  走的时间并不长,也就小半个时辰左右,一行三人终于是来到了这位传说中开明宰相的府邸门外,瞧着门栏上那高高挂起的‘张府’二字,饶是丁渊早有所料,也是不由得一阵愣神。我勒个去,宰相就是宰相,再贤明的宰相其家业也是绝非韦滔那种小门小户所能比拟得了的,看着这等巍峨雄壮的宅府大门,丁渊内心也是一阵纠结,不过随即也就释然了,毕竟像海瑞那种做到宰相还吃着青菜穿着补丁衣服的宰相毕竟是少数,便是在后世,你有看到过那些常委啥的住着百十平米的居民楼么?说处去还不被笑死个人了。

  PS:小郎君厚颜无耻的再度求一次推荐、打赏、收藏等等等等了······

继续阅读:第041章寻而不遇(第一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谋妃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