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赖星河说找柳下聪有事情是在撒谎,但乐队有事情倒是真的一点不假。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两个著名的音乐家,一个叫俞伯牙,一个叫钟子期。这两个人因为一段高山流水和摔琴祭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的佳话。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以会抚琴会哼曲为荣,更多的人就趁势附庸风雅。到后来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争相邀请乐师进宫入朝,以体现自己的高雅和风流。各个诸侯之间就经常开展一些音乐活动,相互攀比相互竞争。当然这里边也必然要包括文化交流的意思和成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以至于到了今天有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历史。
那赖星河对柳下聪说的乐队有事,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楚国的新国君楚怀王即位以后,因为年轻气盛,一心要想当霸主,各个方面都想出风头。在政治上军事上频繁出招以后,在文化上也想搞点新的亮点出来。那时候俞伯牙钟子期都去世好多年了,但因俞伯牙是楚国的人,尽管俞伯牙一生都在晋国做事,但楚怀王抓住他是楚国人这一点,非要把楚国说成是高山流水这个音乐流派的正宗发源之地。为了证明这一点,楚怀王在楚国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高山流水音乐会,邀请各诸侯国派代表团参加。
楚国发来的邀请书是赖星河第一个拿到。被柳下聪堵在屋门口以后,他在十分尴尬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把楚国来函邀请的事告诉了柳下聪,算是把他来找鸾鸯的真实意图掩盖过去了。他对柳下聪说:“你看这事儿派谁去好呢?”
柳下聪想都没想就答道:“东郭先生哪,除了他还能有谁。”
“哦,你是这个意思。待我禀过大王再行定夺。”赖星河说完就匆匆走了。
可是没过几天,赖星河突然在乐队宣布赴楚演出的人员名单。被选中的芋手一共二十人,带队的不是东郭先生而是他柳下聪。这个名单让乐队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芋手们认为在整个乐队里,讲吹芋技艺,论组织才能,东郭先生都是首屈一指的,怎么二十人的名单中却偏偏没有他呢。大家都清楚,这个柳下聪虽然得过三个优,但实际水平要逊东郭一头,怎么就轮到他来当这个团长呢。面对大家的质疑,赖星河说:“这事情是齐缗王亲自决定的。柳下聪能力和人品都没有问题。东郭先生留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大家一看赖星河把齐缗王抬出来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被选中的二十名芋手也就在柳下聪的带领下加紧练习,作好出发的准备。
很快,这支由齐缗王钦定、以三个优芋手柳下聪为团长的二十人音乐演出团就上路了。临发出的时候,赖星河与东郭先生带领乐队的其他芋手把演出团送出了临淄南门外。赖星河一路不停地给演出团的成员交待注意事项。东郭先生与芋手们开玩笑谈笑风生,一点看不出来心里有什么不痛快。而柳下聪在路边不停地为鸾鸯擦眼泪。从家里出来到现在,那鸾鸯眼睛里的泪水就没有干过。柳下聪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过多地说什么,但他心里那个痛啊,却是象针在扎一样。
还好,从临淄出发到楚国都城一路都是大路。所谓大路就是可以通车马的路。路面虽然高低不平十分颠簸,但总比步行要强。一行人晓行夜宿紧赶慢赶,十来天就到了。
前来参加音乐大会的各诸侯国的代表们都先后到了。音乐大会如期举行。作为东道主和主办方,楚国方面参加音乐大会的除了楚怀王本人之外,还有朝中政要若干。这个音乐大会的开法是这样:首先由楚国专管礼乐的官员致欢迎词,接着就是主办方楚国乐队演奏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著名乐曲,然后是各诸侯国的代表团表演。要求各诸侯国演出的曲子必须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作品,乐器可以不限。因为那个时候乐坛上的乐器已经不是俞伯牙钟子期时代只有琴一种了,除了琴之外还出现了芋、笙、笛等多种乐器,乐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这个音乐大会上表演的规则,以柳下聪为首的齐国代表团事先并不清楚。等到大全开始主持人宣布之后,齐国来的芋手们就有些埋怨他们的团长柳下聪了。他们觉得柳下聪不会活动,消息不灵,没有象别的代表团那样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那些规则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除了准备自己平时吹奏的曲子之外,对俞伯牙钟子期的作品练习得很少,个别芋手甚至从来没有吹过俞伯牙钟子期的曲子。对此,柳下聪也没有办法。尽管大会主办方给每个代表团都发了俞伯牙钟子期的曲目表,但大家都懂,那等于是一张废纸。平时没有练过,临时抱佛脚,再高明的人也不会出好结果。
事已至此,柳下聪和他的芋手们只有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了。等到楚国的乐队把俞伯牙钟子期的作品演奏完了,轮到各诸侯代表团表演的时候,齐国来的芋手们一个个都把脑壳缩起不敢抬头。最后实在躲不过去了,别的诸侯国的代表团都演奏完了,主持人在台上点了两次请齐国的高手上台时,柳下聪和他的芋手们才稀稀拉拉的站起来朝台上走。一边走柳下聪就在心里一边想。那各个诸侯国的乐手们演奏的都是俞伯牙钟子期的曲子,我要再跟在别人后边照本宣科地吹,肯定效果不好。要比就要比自己的强项,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自己的强项就是吹芋,就是吹奏齐地的各种曲子。而今天这个大会的主题又是俞伯牙钟子期,显然搭不上调,怎么办呢。柳下聪拍了拍脑门,忽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齐地的乐曲同俞伯牙钟子期联系在一起来思考问题,眼前就豁然开朗一片光明。
于是柳下聪带着芋手们昂首挺胸地走上表演台。待芋手们纷纷坐定以后,柳下聪走到台前,先向主席台方向的楚怀王和楚国的文武大臣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又向主持人方向的评委们鞠了一个躬,然后对着台下来听表演的观众们深深地一鞠躬。站直身子以后,柳下聪声音洪亮不卑不亢地说道:“在楚国出生的俞伯牙先生为当今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华夏文明的传播立下了不灭的功劳。俞伯牙钟子期先生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博集天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光大的。俞伯牙钟子期先生的代表作品,也就是刚才各国代表演奏的《高山流水》一曲,就是在学习和借鉴了我们齐地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才获得巨大成功的。在我们齐地有很多民歌小调里边都可以看到俞伯牙钟子期先生作品的影子。齐地民歌小调与两位老先生的作品有着一种天生的师承关系。所以在我们齐地,学习纪念两位老先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演奏堪称师表之作的齐地民歌小调。这同楚国等地演奏《高山流水》等原作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学习和纪念两位音乐大师,都是为了弘扬华夏之文明。因此,我和我的代表团受大齐国君齐缗王的派遣,前来楚地学习楚怀王治下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也要传播齐地的文化精髓。下面,来自大齐国的代表团就为楚地的百姓们演奏对《高山流水》等作品有启迪意义的齐地民歌《划船》《炊烟》和《赶海潮》。”
柳下聪的话一说完,那些台下的观众听众们首先就鼓起了巴巴掌。前边各个诸侯国的乐手们演奏的都是一样的内容,全都围绕着俞伯牙钟子期转,不是《高山流水》就是《飞雪留春》,他们也听不出个所以然,也分不出哪个好哪个差。很多人的脸上都有了烦燥的表情,一些人还有提前离场的打算了。哪知道最后一个上台的这个来自齐国的大个子一番话把大家的兴趣又重新提了起来。你看人家说得多么得体,连他们齐国人都承认俞伯牙是咱楚人嘛,那晋国的那些家伙还偏偏要和咱们争,说什么俞伯牙是他们那里的。你再听,那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是从他们齐国学来的,这咱们倒是没有听说过,这倒要好好地听一听。于是这些台下的观众听众们就一窝蜂似的鼓起掌来了。
在这样的现场上,观众始终是大多数。观众一鼓掌,那边评委席上也跟着传出了掌声。评委们一鼓掌,对面主席台上的楚国政要们也不甘落后地响起了掌声。这些政要们其实大多是不懂音乐的,他们听见评委席上有了掌声,寻思着那肯定差不了,于是大多数人就唯恐慢了一拍似的跟着鼓掌。当然,主席台上的政要们也有出于礼节才勉强鼓掌的,那楚怀王就是勉强鼓掌者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