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苏秦变脸
红心不老杨2015-10-25 03:283,517

  却说苏秦的那个天人合一观有点古怪。他的立足点是把自己,把燕国,也把燕昭王作为天人合一的基体。认为那燕昭王和燕国甚至他本人就是天。让燕国在诸侯中崛起当霸主就是天的意志,符合燕昭王和他本人的意愿的人和事就是天人合一的范畴。而反之则是与天作对,他就视为大逆不道。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当初把齐国的柳下聪定为他推行天人合一的一个合适人选,就向柳下聪示好,拼命的拉拢柳下聪,不惜以美色相送。向齐缗王献计献策搞什么联合讨伐行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把齐国拉到自己天人合一的战车上来。这个个基本的战略分析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燕齐两国有世仇,二是齐国还有相当的实力与秦国较量,三是秦国的力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削弱。所以在联合讨伐行动中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主意是他苏秦拿的,办法是他苏秦提出来的,龙台山的首战也是他燕国人打下来的。但一到齐韩魏三国联军攻打到函谷关,他燕国的军队也从北面过了雁门、云中,到达上郡的时候,秦国的张仪向燕昭王抛出了北方领土的诱饵,苏秦一下子就鼓动燕昭王来了个悄悄地撤退,一声不吭地就离开了战场,把齐韩魏三国联军甩在那里与秦军苦战。这就是他从天人合一的原则出发,既不能让这个可以与秦国抗衡的齐国在那里慢慢的休养生息,也不愿意看到可以与齐国相抗衡的秦国被联合讨伐行动所搞掉,他认为让齐秦两国在抗衡中彼此消耗是最符合天人合一观的。

  有点出乎苏秦意料的是三国联合讨伐行动结束得太快,还没有达到他预期的大量消耗齐秦两国有生力量的目的。但值得高兴的是齐国这边的情势变化也同样出乎他的意料,这个变化对他来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它好就好在齐国人起了内讧,好就好在齐缗王换了军政要员。那赖星河与田法章是什么人他苏秦心里清楚得很,他们有多大的能量苏秦心里也清楚得很。他就把齐国的这一变化看作是天人合一的天赐良机。

  大的形势就是这个样子了,具体的导火索就是燕国那些在齐国来投资做生意买卖的富商。

  按照柳下聪当初与苏秦签定的友好条约,不是有双方互派商人到对方地盘上去投资经商和从事手工业制造、从事冶炼等条款吗。燕国的富商们就把在经济战中赚的钱拿出来跑到齐国去开商铺和投资搞纺织加工以及青铜冶炼。实事求是的说那一拨来的人还真不少。有两国最高领导人签定的友好条约保护,本钱又都是从你齐国人那里赚来的,那些富商们就大着胆子来了。可来了以后,齐国这边并没有象条约上说的那样为富商们提供多少方便。有好多地方的衙门和地方势力事先都是说得漂亮,等到富商们的钱砸进去之后就没人理会了,以前答应的一些优惠政策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富商们就望着那些半拉子工程和一堆不值钱的固定资产发愁。而当初说好了不得有吃拿卡要现象发生,现在也没人提这个事儿了,衙门里的人,地方上的人都把那些富商当成了财神当成了摇钱树,吃拿卡要基本上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这些情况当然就要传回燕国传到苏秦的耳朵里去。苏秦一连说了三个好。我这里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他那里倒给我创造了一个机会。于是就抓住这件事情,摇起他那三寸不烂之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声讨齐国的文章,并把这篇文章广泛地在诸侯国里传播。造成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氛围。

  按照苏秦的行动方案,第二步他就要派出军队讨伐齐国,他要试一下这个田法章究竟如何。可是这个时候燕国也意想不到地出了一个事情,就是那个执掌军权的乐毅乐大将军病了。乐毅的病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大了的原故,二是多年的沙场征战留下的旧伤发作。看那病状一时半会儿的起不了床。燕昭王心中就不得不考虑燕国军中掌门人的接班问题。燕昭王正为人选问题而头痛,一时半会儿地顾不了讨伐的事情。苏秦就把眼光盯到了齐国南边的楚国,他要让楚国率先发难,在齐国的南边放一把火。

  楚怀王自从答应齐缗王参加联合讨伐行动以后,实际上是在那里按兵不动作观望态。当齐韩魏三国联军在函谷关那儿打得火热的时候,他都差一点忍不住要出兵打秦国控制的荥阳城了。只是燕国的军队销声匿迹太快,函谷关的战斗又迟迟没有进展,他才犹豫了一下没有动。虽然没有动,但军队是集结起来了的,备战的氛围是形成了的,只是那战争的矛头要对准谁还没有确定。诸侯之间形势的急剧变化让楚怀王一时间失去了目标和方向。而就在这个时候,苏秦谴责齐国的文章在诸侯间流传开了,楚怀王才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作战方向和目标。

  这是楚国的情况。西边那个刚刚被齐缗王的联合讨伐行动弄得差一点就丢了函谷关这个战略要地的秦国这会儿喘过一口气来了,秦王的意思是要抓紧时间休整,他害怕齐缗王再次组织一个类似于联合讨伐那样的行动让自己应付不了。而张仪在收到苏秦的谴责文章以后,看法与秦王就大不相同。张仪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来了,是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找到秦王要求取消休整,立即整顿人马准备联合燕国等诸侯对齐国发起进攻。

  苏秦在掌握了楚国和秦国的动向以后,一方面象催命似的催促燕昭王赶快确定军队的统帅,一方面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到楚国找楚怀王游说。在信中,苏秦不仅向楚怀王许诺要帮助楚国收回淮北的大片失地,还答应攻下齐国以后让楚国也能在齐国这块大蛋糕中分一块。为了让楚怀王放心地在南边打,他还将自己制订的南北夹击的战略提前告诉了楚怀王。要求楚怀王率先在南边对齐国发难。

  这个苏秦也是太高兴了。他眼见着自己盼望多年的天人合一的设想就要变成现实,心里的高兴劲儿就有点控制不住。这天恰好苏代到了他的家里,在喝酒聊天的过程中苏秦借着酒劲儿就非常得意地把自己的如意算盘说给了苏代听。苏代在政治上本来就与他的哥哥不是一条心,本来对他哥哥的天人合一就不当一回事儿。听了苏秦的大话以后就多了个心眼,用一大堆恭维的话把苏秦灌得烂醉如泥。然后苏代就在苏秦的书房里翻箱倒柜地把他的计划书等文件夹在衣袖里就跑了出来。这其中还包括有关柳下聪当年的档案等重要文件。回到自己家里以后,苏代把那些文件仔细看了一遍,越看心里越不舒服。你当哥哥的怎么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啊。你不是才与人家齐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么,你不是才鼓动人家搞了一个联合讨伐行动么,怎么这么快就翻过脸来要整人家呢。你不是与柳下聪挺哥们儿的吗,不是还要给人家张落娶个婆娘吗,怎么背后就给人家来这么一手呢。一想到这里,苏代就找来火石,将那一大叠机密文件统统扔在火盆里烧了个一干二净。等到苏秦酒醒了以后发现书房出了问题,派人赶过来找到苏代的时候,苏代还在自己屋里睡大觉。苏代装傻说:“什么东西呀,我不知道啊。我在你那里喝醉了回来就在床上睡起。你书房的东西不见了与我有什么关系啊。”苏秦也沉得下脸,你苏代不承认是吧,我就在你屋里搜,搜出来了我看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可是把苏代的屋子里里外外都搜遍了也没有找着要找的东西。苏秦也就只好悻悻而去。

  苏秦可不是一个随便就可以欺骗得了的人。表面看来他离开了苏代的住处,也没有把苏代怎么样,实际上他是料定了东西在苏代这里。因此,他离开之后又立即令人将苏代的屋子秘密监视起来,实际上就是把苏代软禁在了家里。苏代在自己家里呆着也不计较有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他想的是只要把文件烧了,你就没办法实施你的天人合一的计划,你就不可能拿着黑材料去整人害人。所以他在屋里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地装傻,他以为苏秦拿他没办法。殊不知这个苏秦做事从来都考虑了后手。他放在自己书房里的那些文件只是副本而已,其原件他是藏在自己的秘室里。苏代拿走副本并将其烧毁以后,苏秦就照着原件继续实施他的天人合一计划,整个计划的实施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这也算是搞经济的人始终弄不赢搞政治的人的一个典型例子。

  苏秦这里心急如焚地催促燕昭王早日定下军中主帅,南边的楚怀王等不得了。本来与苏秦说好的南北夹击,北边迟迟不见动静,他就自己干起来了。

  南边的淮北一带在很早以前就是楚国的领地,那个时候淮北之地不是诸侯争夺的重点。从齐桓公开始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蚕食,最厉害的时候侵占到楚国的彭城、大泽乡一带。楚国的历代国君都把收复淮北失地作为对齐关系的首要任务。但一直拖了几百年,失地一直就没有收回过。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齐国在综合国力上一直压着楚国一头,二是因为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因为淮北那一片地方在以前根本就是个不值钱的不毛之地,经济不发达,还年年闹水灾。楚国的历代国君都把收复失地当作口号来喊,实际心里想的是那鸟地方你要占就占着吧,省得老子*心费神去管理,省得老子口袋里掏钱去补贴。这事儿一直拖到楚怀王的时候,民间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了,有人甚至上升到了尊严面子的高度。楚怀王就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把失地收回来他的屁股就坐不稳当了。

  这也就是楚怀王为什么等不到南北夹击而就自己采取行动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继续阅读:第115章 楚国雄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南郭外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