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燕昭王是在燕国国破家亡的时候当上燕国的国君的。从当上国君坐上王位的那天起,他就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一心想的就是报仇。因为齐国与燕国的这个仇结得太深了,当时的齐宣王乘着燕国因争夺太子位置而发生内乱的当口,发兵仅用五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攻占了燕国的国都蓟城,这个地方就在今天北京的西南边上。燕国几乎就要被灭掉了,是诸侯各国和周天子出面干涉,齐宣王才退了兵。但是这个仇恨燕国人没有忘记,燕昭王更没有忘记。在一帮子贤德之人的辅佐下,燕国一天天恢复了元气,一天天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的燕昭王除了要想报仇之外,还想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要称霸。这不能说燕昭王有什么野心,也不能说燕昭王不安分。那个时候的诸侯哪个不是在做着霸主盟主的美梦呢,就连小小的宋康王都要想小鸟儿变大鹏鸟儿,更何况兵强马壮了,口袋里有钱了,做一下霸主盟主的美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秦国人不也是好多代好多年都在做这个梦吗,只不过他们的美梦最后由秦始皇完成了而已。如果不是秦国而是燕国齐国在最后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历史上可能就没有秦朝和秦始皇而是别的什么什么朝,就有个什么燕始皇齐始皇了。
燕昭王这个人做事很执着很专注,说发奋图强就要发奋图强,说报仇就要报仇。但燕昭王不是匹夫之勇,不是目光短浅之辈,在报仇与当霸主这两件事情上,他分得清孰轻孰重。报仇与当霸主他两样都要,而一旦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他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在如何对待齐国使臣柳下聪的问题上,燕昭王是赞同苏秦的说法的,他认为只要齐国人肯服软,只要燕国能够收回面子,他当然就愿意自己称霸的道路上多一份力量而不是多一个敌人。苏秦急匆匆地赶进宫把乐毅截人的事情向燕昭王一说,燕昭王也急了。开玩笑,人家堂堂的一个相国,燕齐两国的矛盾再深,我即使要杀他,也不可能选择现在这个时机,也不可能在我的地盘上把人家暗暗地搞掉啊。这要传到外面去,谁还敢再到你燕国来,我还做什么霸主盟主的美梦。你乐毅这样做不是蠢到极点了吗。
于是燕昭王急忙叫人传乐毅晋见。
乐毅虽然是个武将,但行事并不莽撞,属于那种粗中有细之人。秘密地把柳下聪等人关押起来后,既没严刑拷打也没立即杀掉,甚至连柳下聪的面都没见。他要观察一下各方面的反应如何。如果没有人开腔,说明就没有走漏消息,也说明燕昭王并不在乎这件事和这个人。那么,再过个三五天,他就可以放手地将他们处理掉,一杯毒酒,或者一个大坑,就是他们的归宿。当燕昭王派人传他晋见的时候,乐毅心中就知道事情暴露了。
来到王宫离着老远就看见苏秦与燕昭王呆在一起,乐毅就明白了,原来是你小子在上我的背弓啊,心中就老大的不舒服。按照燕昭王的要求,乐毅极不情愿地把柳下聪一行人交给了苏秦。于是苏秦就以燕昭王特别代表和燕国高参的名义,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燕国相国的身份,与柳下聪商讨如何改善燕齐两国关系的问题。
经过几轮磋商,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是齐国就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向燕国表示道歉。协议条文中用了这样的话来表述:“齐先王受奸人所惑,以助燕兴邦为由,在蓟地滞留期间,对士兵管束不力,放任士兵烧杀抢掠,给蓟地及燕人造成重大灾难。齐缗王代先人向燕人致歉。”对这第一条的内容,苏秦认为就是按照他天人合一想法行事的最好的体现,燕昭王认为这是谈后边问题的前提。而柳下聪则是在对方一再坚持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灵活让步。临出发前与齐缗王的商议中根本就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他认为提出这个问题对齐国来说是个很尴尬的事,在回避不了的情况下承认这个事实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妥,况且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条文的表述上才加进了“奸人所惑”、“管束不力”等字样,不至于让齐国的国君难堪。
二是齐国将三十年前占领的燕齐边境上的四座小城归还燕国。同时将这四座小城三十年的税收作为代收款一并退还燕国。这一条是苏秦坚持加上去的。三十年的税收对这四座小城来说并不是很多,但对燕国来说却是一个脸面和尊严问题。归还土地的同时退还税收款,燕国人就理解为赔尝,就是一场胜利。
三是燕昭王立即下令燕国商人停止针对齐国的经济战。因为这场较量表面看起来是在商人们之间进行的,政府不便于干涉太多,所以条文上说双方的损失自己负责。这一条燕国人是得了便宜的,因为较量中是他们赚了钱,他们并没有什么损失。吃亏的是齐国人,齐国人从一开始较量就没有占着便宜。但柳下聪要的是结果,只要燕昭王下令燕国商人停止了纠缠,文字上怎么表述都无所谓,反正齐国人的损失他燕国人又不会给你弥补。所以这样的表述双方都接受。
第四就是双方各自为对方商人的跨境经营创造良好条件。意思与苏代在临淄让何用搞的那几个优惠文件差不多,只不过由单向变成了双向。在柳下聪看来,我齐国欢迎你燕国的商人到齐国投资经商,你燕国也应该让我齐国的商人前来占领市场才能体现双方的平等关系,不然我齐国人就会吃亏。苏秦认为这本来就不是原则问题,你的人要来就来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达成了协议之后,尽管双方的心里状态不一样,燕昭王苏秦和燕国人认为自己既挽回了面子又捞到了实惠,柳下聪认为虽然有点不是那么扬眉吐气但也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所以双方都高兴。中午的时候,苏秦就在燕国最高档的餐馆全聚德请柳下聪及其一行吃烤鸭以示庆祝。席间双方觥筹交错,你敬我一杯我还敬你一杯,不一会儿就把蓟地最出名的土锅头老酒也就是现在的二锅头整了个七八杯下去,还没到散席,柳下聪的眼神就迷迷糊糊的了。
从古至今的外事活动就差不多,活动过程都要包括三部曲,一是搅尽脑汁讨价还价谈正事,二是山珍海味把酒言欢,三是名胜古迹休闲娱乐放松放松。作为东道主的苏秦这天下午安排的是游览蓟地新开发的旅游点柳家坳。
柳家坳座落在燕国都城的南边,离都城不过三十来里路程。坐在马车上柳下聪迷糊着眼睛就象在做梦一样。那条从都城过来的大路虽然很陌生,但大路两旁的田野山形怎么就那样的似曾相识。不到一个时辰,飞驰的马车就停在了一处叫做“龙汤”的温泉面前。柳下聪下车一看,这地方不就是自己儿时玩耍的所在么。那个时候这里的温泉就很有名气,远远近近的人都喜欢跑到这里来泡一泡洗一洗。只不过那时候没有修葺和装饰,泉水就从路边的石头缝里冒出来,是他与邻居小伙伴们一块一块地把石头砌成一个坑,把泉水引进去之后,一群小伙伴就光着屁股跳进水坑里嬉戏玩耍。稀里糊涂的脑袋闪现了儿时的情景之后,柳下聪禁不住问苏秦:“这是哪里呀?”苏秦就回答说:“这是我们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这里的地名叫柳家坳。”
“哦,柳家坳,这是我柳下聪的柳家坳。”柳下聪还在梦中一样地说道。
苏秦在一边问道:“柳相国是先洗浴还是先赏景呢?”
柳下聪根本就没有听见苏秦在说什么。他十分专注地打量了周围的环境之后自言自语地说道:“是了是了,就是这里了。过了前面的小山包就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对面是一大片桃树林。”说着说着,柳下聪的两只脚就朝前面的小山包那里迈了出去。苏秦见状只好跟在后面朝小山包走。果然,到了小山包那里,转过去没几步就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在那里静静的流淌着,而前面的柳下聪就象个孩子似的跑到河边把手伸到水里搅动,一边搅动一边嚷着“还是那样凉、还是那样凉!”少倾,柳下聪站起身来,望着小河对面的那片桃树林发呆,在他身后的苏秦清清楚楚地听见他十分入神地嘀咕:“那树上的桃子可好吃哩!”
整整一个下午,苏秦安排的洗浴休闲等节目,柳下聪是一个都没有参加,任凭苏秦怎么劝说动员,任凭随从们高兴的笑声叫声怎么勾引,柳下聪都不为所动。最后,他甩开了苏秦的跟随,一个人在柳家坳晃悠晃悠地转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