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大军在进军下曲阳之后,迅速的把下曲阳包围起来,兴筑长墙、挖掘壕沟,只待最后一击。
黄巾军主帅大帐。
抱着必死之心的张宝此刻异常冷静。
“将军,手下不明。朝廷大军在九门整修几日,我军本能安全退离下曲阳,末将不明白为何将军选择固守,如此岂不是束手待命?”副将严政疑惑的问道。当初他也曾建议张宝撤出下曲阳,只是张宝主意已定,严政也是无可奈何。这次见四下无人,严政还是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张宝面无表情的望了严政一眼,低头说道:“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行事?”
“当然是撤出下曲阳!”严政想当然的说道。
“然后呢?”张宝追问道。
“然后?”严政愣住了,他只想尽快逃离险境,哪里会想那么远,“然后……然后咱们可以往北,进幽州,总好过在这等死!”
“难道到了幽州就能逃得性命?”张宝无奈的摇了摇头。严政让他太过失望,多年的培养,如东流之水,没有收到一点成效。若不是严政忠心耿耿,张宝不忍弃之,他的副将之职焉能做到今日?
严政哑然。的确,官军如尾巴一般紧追不放,黄巾军若只是一味逃窜,到头来也逃不出败亡的命运。
“本将军掌兵日久,焉能看不清今日之局面?一味退让,只会让皇甫嵩得寸进尺、步步紧*。坐地等死?当年项羽破釜沉舟,只余三日之粮,尚能击破秦国大军。如今本将军手中尚有十日之粮,可用之兵不下十万,曷若死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张宝满脸的自信。不过他的自信完全建立在他抱有必死之心的基础上。
张宝口中的十万大军,除去老弱妇孺,有战斗力的不足五万。不过面临死亡,任何人都会变得疯狂,战力也会呈几何数的增加。置之死地而后生,即便不生,也能狠狠的咬掉皇甫嵩一块肉下来,更何况是张宝这样一个抱有死志的狂人。
看到张宝自信满满,严政也不再多言,当下长叹一声,道:“若我军侥幸取胜,还望将军能重整军纪,善待百姓!”
张宝愣了一下,抬头看到严政那认真的表情,这才郑重的点了点头,“此战过后,若是我还有命在,定不会让你失望。”
“如此,末将代天下万民谢过将军。”严政一脸的喜色。他跟随张宝多年,一直是太平教死忠。但是自从黄巾揭竿而起,他就开始怀疑张角众人的初衷是否真如他们宣扬的那般,以拯救苍生为己任?或许是前期过于顺利,黄巾军各方将领都有些飘飘然,不但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更是烧杀抢夺,视人命如草芥,这一切甚至比汉朝官吏有过之而无不及。
待朝廷反扑,黄巾军经连多番惨败,严政料想张宝会有所醒悟,因此便趁此机会,出言规劝。如今见张宝点头承诺,自然万分高兴。他哪里注意到张宝话中有话。还有命在?只怕城池未破,张宝已然身死。
不过,整个黄巾军大营,除了张宝,再无一人如他般胸有成竹。偌大的下曲阳,如死城般,到处充斥着悲观的氛围。
虽然已是深秋,天寒地冻,不过下曲阳的黄巾军却没有多少过冬的棉被。今年的秋天太过短暂,时间仿佛从炎热的夏天,直接跳到寒冷的冬季,让黄巾军各方完全没有时间准备,加上一直劳于奔命,这过冬之事便落了下来。
天下间最恐怖的力量莫过于信仰。以太平教起事的黄巾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忠诚度却是官军无法比拟的。
虽然面临死亡,但是下曲阳的黄巾军却没有多少逃兵。他们对张宝依旧是坚决到骨子里的信任、忠诚,也许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不少人自知生还无望,然而却无几人怨恨张宝。毕竟若不是朝廷腐败,官吏欺压百姓,搞的民不聊生,有谁会去造反?至少张宝为他们指了条明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会忍辱负重的民族,只要有活着的机会,哪怕是卑微的活着,也不会走上造反之路。为了活着,却走上一条不归路,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黄巾军将士都对死亡那么冷漠。奢求生存,永远是人类的本能追求,即便有时候会因此失去金钱、自由、甚至尊严。
下曲阳城中不断有黄巾将士受不了死亡的威胁,越墙而出,向官军投降。最多的一天逃出来近三百人。经过最初的疯狂逃亡之后,黄巾军终于通过血腥镇压,止住了大部分人逃亡的念头,但是仍有人为求生存,铤而走险。
从这些逃兵的嘴里,皇甫嵩也得知下曲阳的黄巾军粮草不足,只余十日口粮。极度兴奋的皇甫嵩立刻停止了对下曲阳的进攻,改为深挖壕沟,严阵以待。
再精锐的军队也需要吃饭,没有食物,黄巾军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皇甫嵩在等,等黄巾军粮草用尽,主动突围。冷兵器时代,进攻与防御根本不是同一概念的战争,角色的转变,无疑让皇甫嵩轻松不少。
到今天,已经七天了,再等三日,黄巾军将无粮可用,但是城里的黄巾军仍然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张宝在等死?又或者逃出来的人说谎?如此反常的情形,让皇甫嵩有些摸不着头脑。
逃出来的人说谎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皇甫嵩身经百战,几个没经过训练的普通的军士,想要逃过皇甫嵩的眼睛,根本不可能。
再等几天,我就看看下曲阳几个残兵败将能耍出什么花样。皇甫嵩坚定的紧握着拳头,心中暗道。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诡计都是徒劳。
下曲阳城外。
巡视的皇甫嵩指着不远处低矮的下曲阳城墙,对身后的诸位将官说道:“当初黄巾逆贼造反之初,陛下召我商议对策,我借机请求陛下解除党禁,重用士人。陛下英明神武,欣然而应。此次发兵下曲阳,逆贼张宝定然授首。黄巾败亡,天下大定,我大汉中兴指日可待。”
“大人讨灭黄巾,功名赫赫。大汉中兴,大人作为中兴之臣定能载记史册,为后人所膜拜。”一员武将赶忙拍马屁说道。众人闻言,皆是大笑起来,仿佛已经得胜一般。
孟昉望着意气风发的众人,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他人不知道,作为后人,他自然比谁都清楚。这黄巾之乱的谢幕,不过是汉末大乱的开始。
汉灵帝重新起用清流党人士,导致自党锢之祸后衰落的士人势力再次兴起,外戚、士人、宦官三种势力再次展开角逐。
汉灵帝在时,三方势力还能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等汉灵帝死后,先是大将军何进因为无脑死于宦官之手,接着以袁术为急先锋的士人势力冲进宫内,血洗了失去靠山的宦官势力。整个洛阳城没长胡子的人都成了嫌疑犯,搞的很多没长胡子的人,为了保命,只得脱裤子验明真身。
眼见外戚、宦官势力尽除,即将一家独大的士人集团还没来的及高兴,大军阀董卓就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全部接受了劳动成果。
来自边夷之地的董卓,不习王化,凡事只靠暴力解决,为树立威望,不但废了汉帝刘辩,换上了陈留王刘协,更是打击异己,残杀反对者。
被激怒的关东诸侯随后组织了十几路人马讨伐董卓。自感不敌的董卓直接烧了洛阳,移京长安。整个洛阳城如人间地狱般,惨不忍睹。
眼见董卓西逃,矛盾重重的关东联盟随之瓦解,各地诸侯相互攻伐,自此,中原大地正式进入了战乱时期。
可笑的是现在这些人还做着中兴之臣的春秋大梦,如果他们知道历史发展与他们的愿望根本是背道而驰,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笑的出来。
“最近几日,各营需加强戒备,以防黄巾贼众偷袭。”皇甫嵩对众人强调着。这是他的性格使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谨慎的皇甫嵩自然不敢大意。他见多太多因为麻痹大意,从而把胜利拱手相让的事情,皇甫嵩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这就是名将与普通将领的区别。
众人兴奋的点了点头。
黄巾军大势已去,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以前让朝廷官吏们闻风丧胆的张宝,到如今成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毕竟贼首张氏三兄弟,如今只剩张宝一人,他的头颅自然成了众人换取高官厚禄的最大筹码。
所有的人都在紧盯着黄巾军的动向,一场大战似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