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回家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52,897

  此年因黄巾既平,汉灵帝改年为中平,是为中平元年。

  朝廷论功行赏。皇甫嵩居功至首,威震天下,朝廷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不过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得罪宦官的皇甫嵩被收回了左车骑将军印,食八千户的槐里侯又变成了两千户的都乡侯。

  刘虞因随皇甫嵩讨贼有功,迁为宗正。

  刘备奈何朝中无人,被任命为中山国安喜县尉这样的小官,这也让日后的枭雄倍感失落。后来,更是因求见来视察的督邮不得,而把督邮绑了,打了两百大板,甩甩手,不干了。

  情绪低落的孟昉随大军回了常山。

  唯一让他稍微安慰的便是从孙瑾口中得知,因刘虞之规劝,皇甫嵩并没有斩杀降卒。

  孟昉想不明白,为何在朝廷官吏的眼里,普通百姓之性命是如此低贱。连被视为肱骨之臣的皇甫嵩都不能免俗,更何况常人?

  下曲阳之事对孟昉的触动颇深,他第一次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即便是让这个社会有丝毫的进步,那也不枉走一遭。

  时间已经走到了中平元年十二月,近半个月的平静生活,也让孟昉低落的情绪慢慢好转。孟昉与杜长从家里出来已有九个月的时间了。

  短短九个月的时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当年为了卖件猎物的兄弟二人如今都是常山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转眼间已快到年关。

  中国人辛辛苦苦一年,最盼望的便是过年。只要能过个好年,一年的辛苦又算的了什么!

  孟昉还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吃饺子,贴对联。买年货无疑是孟昉最喜欢的事,每次他都会跟着母亲去买东西,备置年货,以备过年之用。

  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会走乡串户,彼此恭贺新年。

  只是现在的孟昉永远也无法感受到那样的气氛了。

  如今黄巾已平,孟昉自然想把义父接过了生活。

  今年应该能过个好年吧,自己终于有能力赡养义父了,孟昉心里默念道。那么长时间没有回家,不知义父担心成什么样子了,想到此处,孟昉内心便有些内疚。

  回家心切的孟昉向刘政请了一个月的假期,与杜长二人稍事休整,便一起往家赶去。

  “杜长,你还记不记得,年初的时候,在这看榜文,你口无遮拦,被看榜的军士诬陷造反,当时可把我急坏了。”刚出了元氏城门口,孟昉指着以前贴榜的地方,笑着说道。

  “哈哈,当时我也是随口一说,哪知道那两个小子不知好歹,诬陷老子。现在见到老子,还不是点头哈腰,生怕我找他们麻烦。”杜长也是哈哈大笑,满脸得色。

  “是啊,想不到你我二人却因祸得福,有了今天这般地位。”孟昉不禁一阵唏嘘,人生无常,意想不到之事太多了。

  “我说大哥,你今天怎么那么多感慨啊,咱们还是赶紧上路吧。”杜长嬉笑着说道。

  “哈哈,看来倒是我矫情了。行,咱们上路。”孟昉两腿一夹马腹,那马儿像有灵性一样,长嘶一声,径直往前奔去。

  “大哥,等等我。”杜长赶紧驾马追了过去。

  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像二十一世纪,地上跑的有汽车、火车,海里游的有轮船,天上飞的有飞机,这个时代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此时的马车乘坐非常讲究,什么人坐什么样的马车,都有专门的规定。董卓曾经乘坐过天子才能乘坐的青盖金华车,结果被认为是逾制,大逆不道。商人更是不能乘马车,不管你有多少钱,可见,这个时候,商人的地位是何其低下,连乘马车的权利都没。

  不过对于孟昉兄弟而言,自然不会乘马车出行,马车速度太慢,虽然兄弟二人也是刚学会骑马不久,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也是熟悉了。更何况这一路,有几百里路程,若是技术没有一点进步,那到是奇怪了。

  “大哥,前面就是石邑,咱们到那落脚吧。”赶了一天的路,兄弟二人也是人困马乏,杜长肚子也是不合时宜的咕噜叫起来。

  “好,石邑驿站离县衙不远,咱们就到那休息。”孟昉也是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点了点头。

  “大哥,我想去客栈,从小我就想到沾县府的青云客栈住上一夜,当一回爷的感觉。虽然石邑的客栈肯定比不上青云客栈,但是我想先找个客栈住上一晚,过过瘾。”杜长向孟昉求道。

  青云客栈,孟昉自然知道,那是沾县郡最高档的客栈之一,几乎沾县郡每县都有一个,但是同样的费用也是贵的让人咋舌,一般的客房住一晚上要两百钱,高档的更是要五百钱。要知道猪肉不过十文钱一斤,对于贫苦人出身的杜长而言,想住一晚自然是痴人说梦。

  此时流通的便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五铢钱。

  五铢钱,始于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为铜质的钱币,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五铢钱比西汉发行的五铢钱还要轻,外郭较窄。“五铢”二字宽肥圆柔,笔划较粗且浅,面文“五”字中间交笔弯曲,上下两横不出来,“铢”字的“金”字头呈三角形,比西汉五铢金字旁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端较细;制作精致,文字书体规范。

  汉末的五铢钱还带有“星”的记号,记号按三角点排列。这些带记号的五铢钱要比以前不带记号的轻薄,铸造工艺也比较粗糙,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

  当然,虽然现在的五铢钱已比不上西汉时期的成色、质量,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值钱的。

  不久之后,像这样的五铢钱也将不复存在了。两年之后,也就是中平三年,汉灵帝改铸“四出文”五铢钱。说来,铸出的“四出五铢”反而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汉灵帝性极贪婪,“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

  读《后汉书》时,看到这里,孟昉也是有点苦笑不得,堂堂一国之君,天下都是他的,竟然还嫌钱不够,还要卖官揽钱充实自己的金库。

  有这样的昏君,百姓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孟昉一直在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老百姓哪还有好日子。因此自从“四出五铢”铸行后,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咒骂之声不绝:“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

  后来董卓专权,于初平元年毁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中的九个,铸成小钱,更是彻底破坏了历史悠久的五铢钱。这里所谓的金人当然不是金的,不过是铜铸的,称之为“金人”而已。这些小钱钱体轻小,制造粗劣,既无内廓又无外廓,“五铢”二字模糊不清,很难辨认,被世人讽刺为“无文钱”。

  铸小钱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谷价涨到几万钱、几十万钱一石,无奈之下,人们只能“以物换物”,社会似乎又倒退回了神农氏时代。

  被《三国演义》称之为“最仁义”的刘备,在攻占巴蜀之后,因军用不足,也曾打老百姓的主意,铸造“直百五铢”,一钱顶一百钱。这就是所谓的“最仁义”的刘备干的事情。

  后来还是曹魏重铸五铢钱,货币制度才重新稳定。

  这个时候的人自然不会知道以后历史的走向,如果知道,恐怕现在很多人会把手里的五铢钱直接换成实货。

  “好,就依你。”孟昉笑了笑,应承了下来。虽说到这个时代也有四年光阴,不过孟昉也从没住过客栈,杜长几句话,也勾起了他的兴趣。

  闻言,杜长顿时面露喜色,嬉笑着策马而去。

  远处,夕阳如血,照在兄弟二人身上。隐约间,影子越拉越长,映衬出一种无法名状的苍凉之感…。。

继续阅读:第26章 悦来客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