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选择道路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127

  有包间的速度就是不一样,虽然菜一股脑上了不少,但是速度倒不慢。

  “伯瑜兄救命之恩,昉没齿难忘。昉借花献佛,敬伯瑜兄一杯!”孟昉举杯敬酒道。

  “‘借花献佛’?景玄也是念佛吃斋之人?”孙瑾愕然问道。

  “昉逃难之时,路过邯郸,见一浮图祠,祠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千人之多,甚为壮观。好奇之下,便找了本佛门典籍《四十二章经》观阅,经书之中所述人生无常、爱欲之弊令人拍案叫绝,故有感而发,让伯瑜兄见笑了。”佛教在此时还不是很盛行,前世之时,看过小说《鹿鼎记》之后,孟昉对贯穿全篇始末的《四十二章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详细的翻阅过,此时说来,倒也不算说谎。

  “哎,哪里!景玄学问之广让为兄汗颜,可惜为兄不能日日相伴,聆听教诲!”与孟昉待的时间越长,孙瑾越是觉得孟昉不简单,因此心中颇有些惋惜。

  “来日方长,你我兄弟还怕没有相聚之日?”孟昉笑了笑,说道。总有一天,他要回常山,无论是回去寻找杜长,还是去完成赵虎交代之事。

  “呵呵,也是!”孙瑾点了点头,笑容颇有些无奈。如今他已是常山之主,若不是孟昉是朝廷要犯,孙瑾定然会辟孟昉为掾属。奈何孟昉如今身份特殊,孙瑾亦是有心无力!

  “伯瑜兄,昉有一事相问,还望伯瑜兄莫怪!”孟昉犹豫了下,缓缓的问道。

  “景玄尽管问,为兄绝对知无不言。”看着孟昉严肃的表情,孙瑾亦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伯瑜兄也知,那日我走的颇为匆忙,不知后来杜长是否已安然离开常山,还望伯瑜兄如实相告。”孟昉紧张的问道,眼神之中更是流露出淡淡的忧虑。

  “景玄还请宽心,杜长早逃的无影无踪了!为兄早说过,杜长机灵着呢,想抓住他,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有为兄在,莫说杜长没被抓住,即便杜长被抓住了,为兄还有办法把他弄出来。”孙瑾闻言,忙出声安慰道。

  孟昉与杜长二人,亲如兄弟,孙瑾自然了解,因此当下也没敢说笑。

  看到孙瑾那真诚的眼神,孟昉心中大定,当下缓了缓神,接着问道:“伯瑜兄可知如今杜长身在何处?”

  孙瑾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我的人回来之后,只是告知我,杜长径直往西而去,众人追赶不及,至于杜长后来去了哪地方,为兄却是不知。”

  听到孙瑾否定的回到,孟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

  “景玄莫要伤怀!杜长一向福大命大,能抓住他的人还没有出世呢!”见孟昉伤怀,孙瑾忙出声安慰道,“等为兄回到常山,定会加派人手,寻找杜长的下落,若是有消息,便立刻派人快马加鞭来通知你。”

  “如此多谢伯瑜兄了!”孟昉忙躬身答谢。孙瑾看的起他,愿意帮他这个忙,孟昉自然是感激涕零。

  “杜长跟随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毕竟是我手下军侯,他含冤受苦,我自然不能袖手傍。”孙瑾摆了摆手,轻描淡写的说道。

  这便是聪明人与愚蠢人的区别。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告诉你,他对你有恩。可是他越是不以为意,越是让人感恩戴德;愚蠢的人无时无刻都怕你忘了他给你恩惠,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他也会整天挂在嘴边。只是这些人身边,更容易出现白眼狼。

  “主公平调右北平太守!”孙瑾停顿了一下,缓缓的说道。虽然如今刘政已不是他上司,但是孙瑾仍改不了称呼。

  “哦!”满脑子都是杜长的孟昉,如今突然听到孙瑾谈到刘政,愣了一下,片刻也礼貌性的哦了一声。

  孙瑾没有说明原因。但是孟昉自然也能猜出孙瑾话中的意思。

  如今的孟昉比几个月前要成熟很多,加上时过境迁,孟昉对刘政已经没有了任何恨意。毕竟刘政也是迫于无奈,身不由己。

  无论刘政多么不近人情,但是孟昉最风光的岁月却是在刘政手下。如今听到刘政被调到右北平,孟昉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上来是悲是喜。

  “主公临行之际,曾对为兄说过几句肺腑之言,景玄愿听否?”孙瑾举起酒,便敬孟昉,便说道。

  “昉洗耳恭听!”孟昉放下酒樽,伸手示意孙瑾说下去。刘政的肺腑之言,孟昉还真有些兴趣。

  “主公曾有言:‘政到任四载,常山虽无大治,却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政自问上无愧于朝廷,下无愧于百姓,唯有景玄,政颇有愧色。若是伯瑜他日见得景玄,定要代政聊表歉意!政当时之事,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孟昉双肩不自然的抖动了一下,他想笑,只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为兄不敢奢望景玄原谅主公,只望景玄看着昔日相处一场之情分,不要记恨主公!”孙瑾望着孟昉,眼神里满含诚恳。

  “陈年往事,昉早已忘的一干二净。”孟昉随意的说道。如今自己虽然被通缉,但是至少生命无碍,乐的清闲,刘政却是因为自己被调到右北平这不毛之地。孟昉自问又有何记恨刘政的必要?

  “如此,为兄也算了了一桩心事。景玄能如此豁达,倒也难得。来,为兄再敬你一杯!”孙瑾面色轻松,举起酒樽道。

  孟昉笑了笑,举酒相应。

  两人喝酒,自是与酒宴之上稍有区别,多了分清静,少了分热闹。

  此时尚无合桌之俗,无论何种菜肴,每人面前都要放一份,那种碟中小菜倒也无妨,只是一些大菜,亦是个人一份,颇有些浪费。

  譬如这蒸豚。一只足矣,却是二人面前各有一只。如此,大部分菜肴倒成了点缀之用,孟昉二人吃入肚中的却是寥寥无几。

  孟昉心中感慨万分,久久无法平静。那些豪门大族一个个生活奢侈,铺设浪费,又有几人曾关心过普通百姓的生死?连为官正直的孙瑾招待客人尚且如此破费,更何况那些只知道醉生梦死、视财如命的势利小人?杜甫有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诚不欺我也!

  诚然,古今中外铺设浪费的例子举不胜数,只是放在汉末这个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时代背影下,便显得非常突兀了。

  这倒不是说孙瑾的不是,毕竟中国人自古好客,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招待贵客,奢侈点倒不为过。

  “不知景玄之后欲何去何从?”孙瑾一句话,便又把孟昉拉回了现实。

  “何去何从?”孟昉苦笑着摇了摇头。要说孟昉对以后没有安排,那是谎话。毕竟经历过太多的酸甜苦辣,孟昉虽不敢说已参透红尘,至少已看破社会的现实性。如今的孟昉需要的不是高官厚禄、万贯家财,而是把命运紧紧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命运,说来轻松,真正想做到却是谈何容易!

  “景玄若是不弃,不如随为兄返回常山。如此,你我兄弟也能时常相见,把酒言欢,岂不自在?”孙瑾一边斟酒,一边望着孟昉说道。

  望着孙瑾那郑重的表情,孟昉还真有些心动,但是他略一思考,还是摇摇头,拒绝了孙瑾的好意。

  “蒙伯瑜兄如此看重,昉不胜感激。只是昉乃待罪之身,只怕……”

  不等孟昉说完,孙瑾忙摆了摆手道:“哎,无碍,为兄又不是八岁稚童,岂会怕如此小事!”

  “呵呵!如此有劳伯瑜兄了。日后,昉定然会去常山。当初昉逃出常山,一路南下,直至今日,方知天下之大,英才之广。云游天下、结交名士本昉之所愿,此时归去心有不甘呐!”

  “你……!”孙瑾闻言,亦有些哭笑不得,逃命之时,孟昉竟然还有心去云游天下,“罢了,既然如此,为兄也不强人所难。只是人心险恶,不是深交之人,景玄万不可暴露身份,引来杀身之祸。”

  孟昉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随孙瑾北去,本不失为一好的归宿。但是常山抓捕孟昉之事,让孟昉颇有些心寒。亲如刘政者为求自保,都会出卖孟昉,更何况旁人?虽说刘政根本无法与孙瑾相比,但是孟昉早已厌倦了这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生活。

  我命由我不由天!

  想要掌控自己命运,自然需要权势,以孟昉微末之出身,只能走扬名辟举之路。在张懿身边,结交名士,扬名天下的机会无疑要比回常山高上很多。这也是孟昉久久不愿答应孙瑾的原因所在。

  迷茫的孟昉抬头望了望窗外……

  自己选的这条路是否正确?以后还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待着自己?

继续阅读:第55章 袁门贵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