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意外之喜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555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而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接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吟猱注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适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之于传统文人们的迷情。

  此时的孟昉只恨自己不会吹箫,不然与蔡琰合奏一曲,那当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蔡琰环顾下四周,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屋内顿时传出古琴那悠扬古朴的乐声。

  初始的乐声缓慢悠长,仿佛一个个音符如活物一般,跳跃着,不停的撞击着孟昉的内心。如夜深人静之时,翠绿色的山中,一块石缝间滴答而落的水滴,滴落而下,坠入一抹月光的湖中。月影随着水中的波纹左右晃动着。

  孟昉隐约间,似是见到一位貌美如花、我见犹怜的少女在依偎在湖畔小亭之中,不断的眺望着远方,等待着她的情人一般。

  不一会儿,悠长的古琴声变的轻快起来,乐声中充满了喜悦之情。少女等待多时的情郎终于出现。喜悦的少女疾步迎了上去,一对情人抱做一旁,低声诉说着相思之苦。

  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乐声的孟昉沉寂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王匡抬头望天,若有所思,音律大家蔡邕更是微闭双眼,右手抚须,不住的摇头晃脑,面带微笑。

  琴声逐渐变的高亢起来,音调也变的急促。

  幸福永远是短暂的,热恋中的人儿再次要分开了。只是这次不同以往,更似诀别。深情的少女梨花带雨,洒泪挥别着情郎。

  那亦梦亦真的幻境,让经历过太多磨难的孟昉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曾几何时,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生活。只是如今时光飞逝,斗转星移,那温馨的生活再也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就在此时,眯眼沉醉的蔡邕竟然低声浅唱起来,“明月昭昭,当我户牖,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涯。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那抑扬顿挫的歌声,不但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突兀,破坏了众人欣赏琴声的雅兴,反而让人有种相得益彰,画龙点睛的味道。

  看来,蔡邕似乎更容易把握此曲中的奥秘所在。

  琴声没有如孟昉猜想中的那般逐渐低落下来,反而一路上扬,更加高亢起来。

  演奏中的蔡琰不断的变换着手法,*控着音色的转变,忽高忽低的琴弦,看的孟昉眼花缭乱。

  如此快的手法,即便换做舞剑,只怕也是个高手,孟昉心中暗道。

  极度上扬的乐声终于开始慢慢低沉下来,不知是那少女是否已经绝望,空旷的山谷中,空余一座小亭还依旧立在湖边,而画中的人儿早已不见踪迹。

  不知何时,蔡琰已放下手中琴弦。

  孟昉依旧沉寂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生离死别又算做什么?如自己这般,孤苦伶仃,穿越到这个鸟不拉屎的时代才是悲哀。

  很多时候,让一个人疯狂,并不需要让他多么悲伤,相对而言,孤独更容易让一个人变的疯狂。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李白的《古朗月行》,前世之时,孟昉念过何止百遍,不过念的再多,留在自己心中的感觉不外乎一个“妙”字,到如今再次念起,却让孟昉深有感触,不禁悲从心起,潸然泪下。

  “好!”王匡突然拍手称道。

  沉思中的孟昉被王匡这一声吼完全惊醒,望着王匡那满脸的喜色,孟昉轻轻擦去泪痕,无奈的摇了摇头。如此美妙的乐声,如王匡般高声叫妙,无疑是在不经意间打破了此曲所营造的美妙氛围。

  看来,王匡也是一个不懂得风花雪月的主。

  “想不到我王匡今日不但能听到如此美妙之乐声,还能见到景玄之大才,真乃可喜可贺!景玄大才,匡早已见识过了,却不想文姬亦能有如此成就,看来文姬是青出于蓝啊!”王匡又是拍手叫妙道。

  蔡邕侧目望了眼孟昉,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而又指了指蔡琰,得意的说道:“琰儿在音律之造诣,远在老夫之上。即便琰儿如今之琴艺、手法,老夫都有些自愧不如啊!不过此琴也为琰儿增色不少!”

  “哦!不知此琴可否让在下一观?”王匡眼中一亮,忙急切的眼巴巴望着蔡邕问道。

  莫非这把琴不是寻常之物?孟昉心中暗道,不然王匡何以有如此表情。

  蔡邕微微一笑,默然不语,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见蔡邕同意,王匡心中大喜,连忙对蔡邕施礼作谢,这才站起来,疾步朝古琴而去。

  满含渴望的王匡伸出那双粗壮的大手,颤巍巍的伸向古琴。

  不过双手伸到半空中的王匡顿了一下,又慢慢的缩了回去,身体围着案几,左右转了几圈。

  突然,王匡猛然停了下来,那双平日里暗淡无光的小眼睛,如今瞪的滚圆,正炯炯有神盯着瑶琴。

  “梅花断!”王匡失声叫道,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想不到这把瑶琴已历百年光阴,怪不得以文姬那高明的手法,复杂的琴术,此琴还能保得琴弦不断。原来如此!”

  “呵呵,百年又算的了什么,公节再仔细看看!”蔡邕与蔡琰对望一眼,抚须而笑,神秘的说道。

  “难道…。。”看到蔡邕那神秘的笑容,王匡为之一滞,难道自己猜错了?

  三人间那神神秘秘的对话,却让一旁的孟昉有些莫名其妙,“梅花断?是何东西?”

  孟昉如此坦诚相问,却引得蔡琰又是不满的白了他一眼,“竟然连梅花断意味着什么,你都不知道。什么东西?真让人笑掉大牙!”

  “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装懂才是做学问之大忌。景玄能坦然面对,学而好问,这才是其难能可贵之处!”蔡邕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

  蔡邕此话本是夸奖孟昉,不过在孟昉听来,却是有些面红耳赤。此话隐含的意思,自然还是说孟昉一无所知。

  “咳!昉的确有些好奇,还望先生解答一二!”孟昉清咳一声,拱手问道,以便掩饰住自己的尴尬。

  “景玄有所不知,瑶琴即为弹奏之用,琴弦日久便会有断痕,时间越久远,断痕便会越多。古语有云,‘琴不历百年不出断纹’,而这梅花纹便是断纹的一种。”蔡邕含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孟昉恍然大悟,受教般点了点头。如此冷门的知识,自己不知道倒也正常。对于蔡琰的反应,虽然有情可原,但是难免有夸大讽刺的嫌疑。

  正当孟昉沉思之时,王匡却突然激动的高声叫了起来,“绿绮?竟然是绿绮!”

  看到王匡那激动莫名的表情,孟昉又是一阵迷糊。不过这次他倒没有问出来,毕竟第一次问还可以说是坦诚,这第二次相问,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更何况,蔡琰又怎会放过这个对孟昉冷嘲热讽的大好机会?孟昉自然不想给她这个机会。

  “当初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诗赋却是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其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赠与梁王。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高兴之余,便把府中奇宝“绿绮”琴回赠司马相如。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以其精湛之琴艺,配上‘绿绮’绝妙之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传闻司马相如死后,‘绿绮’亦不知所踪,却不想三百年之后,竟然到了先生手中。若不是匡看到琴内‘桐梓合精’之铭文,匡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把瑶琴便是天下名琴‘绿绮’。”王匡边抚摸着古老的琴身,边喃喃的说道。因为激动,声音都变的有些颤抖。

  “老夫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方得此琴。弹琴之人,越是琴艺精湛,越需要好琴相衬。寻常瑶琴,根本无法承受复杂高亢之音律,老夫当初不知弹废了多少瑶琴,弹断了多少琴弦,却始终无法达到心中之理想效果。故而老夫每次都是意犹未尽,心中遗憾。老夫得此琴,如虎生双翅,天赐宝物啊!”谈到绿绮琴的来源,蔡邕亦是面带得色。

  “呵呵,此琴能得先生如此青睐,倒也是它的造化。”孟昉微笑着说道。

  不过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孟昉便有些落寂,一死物况且如此,更何况活生生的人?“想不到昉飘零半生,竟不如一死物?”

  “景玄不必如此悲伤,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当初老夫也如你这般迷茫!”蔡邕好心安慰道。

  “谢先生宽怀,是小子矫情了!”孟昉忙挤出笑容,对蔡邕说道。

  “先生既然有心,何不收景玄为弟子,以景玄之大才,他日定能扬名天下,也不算坏了先生名号!”王匡突然想起来一般,对蔡邕说道。

  闻言,孟昉心中一突,颇为紧张的看了蔡邕一眼。可以说王匡的这个建议提到他心眼上,不过王匡如此唐突,倒有些不应该。毕竟,若是蔡邕答应还好,若是不答应,只怕这半日的交谈,也成了无用功。以后见面,连朋友也难以做成了。

  “收景玄为徒,老夫倒没有什么,只是……。”蔡邕沉吟片刻,这才不置可否的说道。

  王匡赶忙对孟昉使了个眼色,孟昉会意,不待蔡邕说话,便转身朝蔡邕连磕了几个响头,“师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

继续阅读:第63章 梦醒时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