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蔡邕收为弟子,孟昉心中狂喜,如此,自己的身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怕日后,自己能大做文章的地方也只有此处了。
其实历史上蔡邕不少弟子都是比较有名的,比如阮瑀、顾雍、王粲等人,不过顾雍是蔡邕到吴地之后收的弟子,而王粲则是蔡邕跟随董卓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阮瑀,孟昉也有些了解,此人为建安七子之一,不但精于文学,而且妙于音律,蔡邕曾称之为“奇才”,是蔡邕的得意门生之一。
建安十六年,阮禹随军西征关中,曹*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阮禹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曹*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以曹*之能尚且如此,由此可见阮禹的文字功底之厚。
不过此人不喜做官,曹*曾闻阮禹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禹不应,后曹*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禹逃进深山,曹*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出阮禹,勉强应召。
自从拜入蔡邕门下之后,阮禹便以文采闻名一时。后蔡邕被发配边疆,阮禹便返回老家陈留郡尉氏,隐居起来。
如今蔡邕虽已回到京师,但是蔡邕并不想暴露行踪,因此并没有派人通知到阮禹,可以说如今能经常见到蔡邕的弟子,也只有孟昉了。
既被蔡邕收为弟子,孟昉到蔡家的走动便变的更加频繁,一方面为聆听蔡邕的教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的接近蔡琰。毕竟孟昉已是蔡邕的入室弟子,见到蔡琰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蔡邕那老顽固见孟昉每日都来,还以为是孟昉好学之故。若是他知道孟昉心中的龌龊想法,早气的七窍生烟了。
人常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容易头脑发热的,其实爱慕一个人,也会让人头脑发热,若是平日里,孟昉自然会想到历史上蔡琰远嫁河东卫家,许配给大才子卫仲道。不过现在的孟昉早已把这一切抛掷脑后,哪里还会想到这些。
其实大大咧咧的蔡琰何尝不是如此?
蔡琰虽然贵为大儒之女,但是也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多年深居浅出,待字闺中,亦不曾接触过多少少年才子。
初时也只与孟昉打些嘴仗,不过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蔡琰慢慢知道了孟昉悲惨的身世与令人惊艳的文采(虽然是盗版)。一个经历过太多磨难的男人,无疑更容易激起女人母性的光辉。孟昉那得罪宦官势力、背井离乡、隐姓埋名的经历,不经意间在蔡琰的心中引起很大的共鸣,毕竟这种日子,蔡琰也曾经经历过。
孟昉一日不去蔡府,蔡琰便会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沉重,闷闷不乐,待见到孟昉,蔡琰便会变的心情愉悦,喜笑颜开。只是这细微的情节,连蔡琰自己都从来没有觉察过。
毕竟,蔡琰早已许配给卫仲道,她也早已把自己当成卫家的媳妇,毕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除非遇到重大变故,下嫁卫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
若是蔡琰知道,自己已经喜欢上了孟昉,恐怕连她自己都会大惊失色,不敢相信。不过等到日后蔡琰终于知道自己内心之时,都已是半年之后,下嫁之时了。
如此惬意的生活,倒让孟昉一时有些忘我,若是能一直如此这般下去,会有多好!
不过,孟昉亦知此种生活不会太长,从蔡邕日常的话语中,孟昉也能看出,蔡邕不过是把此处当成临时的落脚点而已。再想想,洛阳之地,繁华热闹,蔡邕之名便在此地达到顶峰。以蔡邕之样貌、名气,便如后世之天皇巨星一般,想要不被人认出,难如登天。蔡邕既然不愿让人打扰,可又为何安家于洛阳?如此反常的行为,让孟昉大为不解。
好几次,孟昉都差一点问出口,最后还是忍住了。
此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幽静的蔡府之中,不是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远远听来,琴音苦涩,不但无行云流水之感,更甚者,很多次,弹奏到*之时,便会戛然而止,难以继续。
“景玄,你学不好音律,为师也不怪你,毕竟人不能贪得无厌。你所作之诗赋,已是上乘之作,连为师都自叹不如,只凭此能,便足以扬名天下,流传后世了。”待听完孟昉一曲弹奏之后,蔡邕轻抚羊尾须,微微笑道。
虽然蔡邕说的委婉,但是孟昉自然听的真切。想学好音律,普通人没有几年之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天资聪慧,身负异禀者,才能在短时间内,练得一手上乘的琴艺。
孟昉如今已是“高龄学徒”,本无慧根,接触音律不过几月光阴,学会基本的手法都已是难为他了,更别说弹上一首好曲了。
看来,原先蔡邕对孟昉的期望蛮高。不过此时才说此话,定是完全确认了孟昉在琴艺方面,没有天赋之故。
对于蔡邕的评论,孟昉虽然心中惭愧,但仍有些“愤愤不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者又有几人?像蔡邕这样才高八斗、无所不通的“变态”,世间少有相似者。
“弟子定会勤加练习,不辜负师尊的厚望!”孟昉面带红云,双手离开琴弦,挺直腰身,讪讪的应道。
“嗯,不错,练就一手好的琴艺,本就不是一日之功。虽然你天赋欠缺,但是只要勤加练习,日后虽难以成就大家,但是普通的琴师也是无法与你相比。”蔡邕欣慰的望着孟昉,轻轻的点了点头。
“弟子谨记教诲!”孟昉忙躬身拜礼。
见四下无人,又闲来无事,孟昉脑海中又冒出了那个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景玄,为师见你神色异样,面带踌躇,莫非有何心事?”蔡邕见孟昉低头沉思,似是心有所想。疑惑之下,便出声问道。
“弟子不敢相瞒,实乃心中有些疑问,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故而心中踌躇。”孟昉如实答道。
“但说无妨!”蔡邕抬手,示意孟昉说出来。
“弟子观师尊,似是并无常居此地之意……。”孟昉定了定神,小心翼翼的试探着说道。
“为师还以为何事,让你如此失神,原来是此事!”蔡邕恍然说道,“不错,为师在洛阳只待半年,半年之后,便会只身前往吴地,过些逍遥自在的生活!”
“半年!这……。这却是为何?”孟昉几欲失声叫出声来。半年?那岂不是说,自己与蔡琰能相处的时日还只有两月光阴?
“景玄有所不知,为师之所以隐居之前,先回到洛阳,正是为了琰儿终身大事而来,等此事过后,为师便离开洛阳!”蔡邕微微一笑,解释道。
“什么!”孟昉“嚯”的一声站了起来,难以置信的望着蔡邕。他那大惊失色的表情,让云里雾里的蔡邕有些莫名其妙。
见蔡邕一头雾水,孟昉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道不妙,当下忙扯谎道:“如此一来,子弟岂是无法日日听到师尊的教诲了!”
见孟昉如此“煽情”,蔡邕心中亦是感动万分,当下便笑着安慰道:“为师此去吴地,依附少时好友。景玄若是挂念为师,可去吴县,找一羊氏人家,便能问到为师的下落。”
“弟子记住了!”孟昉黯然的说道。
此时的孟昉心中万分慌乱,也暗恼自己没有记性,蔡琰第一次婚姻,嫁给了河东大族卫家卫仲道,而那卫仲道,本身就是海内知名的大才子。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孟昉与卫仲道都没有可比之处。
公平竞争?孟昉没有想过。
且不说蔡琰与卫仲道早已订婚,单凭对方的家世、条件,就已经让孟昉自惭形秽了。
自由恋爱?
即便是21世纪的中国,何时又真正的有自由恋爱?
家世、条件照样是女人们选择男人的第一要求。
此时此刻,孟昉心中,被蔡邕收为弟子的亢奋情绪,被蔡琰半年之后下嫁河东卫家的消息,冲击成一片碎梦。
罢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