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菖蒲美酒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341

  城门守卫正在仔细的搜查着可疑的人物,目的自然是为了抓捕逃窜中的孟昉。

  孟昉也是欣然而笑,这效率还真不是一般的快,自己经过了不少郡县,都发现了追捕他的文书。不过他倒不害怕,因为文书上的孟昉画像与本人差距很大,画像里的孟昉龇牙咧嘴,眼瞪的老大,猛的一看,倒像个江湖大盗,与真实的孟昉差别很大,加上孟昉又刻意的蓄起了胡须,因此每次都是化险为夷,安全的逃过了检查。

  孟昉自然不知道,他能如此顺利的逃过搜捕,与孙瑾有很大的关系,刘政把追捕孟昉的任务全权交于了孙瑾,一方面孙瑾找的画师本来就没见过孟昉,一切只能从孙瑾的口中了解,另一方面,孙瑾与孟昉关系非常,自然不愿意让孟昉有此灾难,故而在叙述孟昉长相的时候,也被他刻意歪曲了,同时,顺带着把杜长的形象也改了不少。

  况且一般百姓在看到抓捕文书的第一反应,便是孟昉是上党沾县人,沾县人,自然是一副上党口音。可恰恰孟昉的口音不是上党口音。因此,孟昉也是每次安然而过,从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

  刚到洛阳,就碰到搜查的守卫,丝毫没有影响孟昉的心情,因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果然,孟昉顺利的通过了检查。

  孟昉牵着马,一边走,一边像第一次进城一样,惊讶的左看看右看看。

  他顺着南北干道一直往南走了三里处,这里到处是规模庞大的府邸,不少大门口还有守卫把手,这里便是朝廷官员与大族们居住的步广里、永和里。孟昉有没有停留,沿着路继续往南走,等过了永和里,便转身朝东而去,不多时,便看到普通的民宅与酒楼。

  孟昉四处看了看,走到一处酒楼面前。此座酒楼异常宽广,整座酒楼由五座三层楼组成,楼与楼之间用飞廊连通,大门和楼之间还设百步柱廊,大门门匾上书“丰乐楼”几个大字。这个酒楼可以说在第一次来到京城,孟昉没有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一文钱分两半话,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毕竟还不容易来一次京城,自然要感受一下洛阳的风俗文化。

  “客官,您里边请。”眉开眼笑的小二热情的招呼着。

  孟昉也是不自觉的跟着他走了进去,“小二,给我找处楼上靠窗户的位置,顺便给我的马喂点草料。”

  “靠窗户的位置?好嘞,您这边请!”小二想了一下,爽快的应承道,他对一位店员招了招手,等他把孟昉的坐骑牵走,便领着孟昉朝楼上走去。

  等到了三楼,小二便给孟昉安排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这时候的人全部都是跪坐,因此案几也是极为矮小,靠着低矮的窗台,别有一番韵味。

  “客官,我们这有上好的河东菖蒲酒,要不要来一壶?”小二热情的招呼道。

  “菖蒲酒?来一壶,我尝尝。”孟昉也是干脆。对于这闻名天下河东名酒,孟昉早就想尝尝味道。

  汉末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天下名士多是好酒之辈。大儒孔融、枭雄曹*、碧眼孙权便是其中的代表。

  后来,曹*为了节省粮食,曾明令禁酒,嗜酒如命的孔融更是频书争之,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治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虽然是强词夺理,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孔融对酒的痴狂程度。

  当年有个叫孟陀的人,送了一斛菖蒲酒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从而被拜为凉州刺史。当然,这个有些夸张,实际上,孟陀另外还送了几百万钱,时人以为孟陀是靠一斛菖蒲酒,被拜为凉州刺史,不过是为了凸显菖蒲酒的美名而已。

  “客官,那您吃点什么?我们这五湖四海的名菜是应有尽有,西域的胡炮肉;扬州的腊味;荆州的烤鹅;益州的红油鱼香,你想吃什么尽管点。”见孟昉爽快的要了一壶菖蒲酒,小二更是殷勤的推荐起了酒楼的菜来,那顺溜的语速,简直是天生的活菜谱。

  孟昉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好家伙,这小二要是生在两千年后,岂不是活脱脱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你说了那么多,我都不知道吃什么好了。”

  “我们这还有一特色菜——蒸豚,你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不然点这一道菜得了。”小二笑了笑,建议道。

  “好吧,那就给我来个蒸豚吧!”孟昉点了点头,一个下酒菜已经足够他吃上一顿了。

  “一壶菖蒲酒,一个蒸豚,好嘞,您稍等片刻,酒一会就给您上来。”小二也不含糊,确定了之后,立刻转身下楼去了。

  酒菜还没到,闲来无事,孟昉四处飘了一眼。

  这丰乐楼的生意果然不是一般的好,竟然有不少文人雅士,在那里饮酒作赋,不亦乐乎。

  一刻之后,小二便端着酒与蒸豚,放到孟昉面前。

  那冒着油的蒸豚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让腹中空空的孟昉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当下便夹了一块,送入自己的口中。

  鲜嫩的蒸豚肉,看起来肥硕,但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肉已进肚,可浓浓的香味仍然环绕在口中,无法散去。孟昉也是感叹,这蒸豚能成为天下名菜,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孟昉又是倒了一杯酒。

  菖蒲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与铜质的酒樽相映成趣。颜色已是好看,更为美妙的是菖蒲酒气味芳香,酒香酿厚,隐隐还含有一丝的药香。

  孟昉又是赶紧喝了一口,酒刚一入口,便能感觉到浓浓的甜香,却是甜而不腻,淡淡的药味,也丝毫不让人讨厌。咽下之后,顿感酿和爽口,辣不呛喉,令人神气清爽。

  孟昉心中也是无限感慨,与后世那些酒精兑凉水的白酒相比,这个时代的酒才能叫做真正的酒。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当孟昉沉迷于菖蒲酒的香甜时,突然被一人高亢的诗句所惊醒。

  孟昉抬头望去,不远处墙角一个四十余岁文人模样的人,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口中更是念念有词,俨然一副喝醉了的样子,“小二,结账。”

  “客官,一共一百二十四钱。”小二一溜烟的跑了过来,数了数酒壶,然后说道。

  “好,给你。”文人在身上摸了摸,醉醺醺的说道。只是他摸了半天,却愣是没有摸出一文钱,伸出手等候半天的小二的脸色也逐渐便成了驴干色。

  “奶奶的,今日竟然没有带钱。”文人刚一出口,就引来一阵嘲笑。很多人更是放下手中酒樽,饶有兴趣的看着中年文人。

  “不带钱,你还敢来吃饭?”小二恼怒的抓住文人的衣领,当下便要动粗。

  “莫要动手,莫要动手。我师宜官还没有穷到付不起酒钱的时候。”文人忙伸手拉住小二扬起的拳头,尴尬而又不屑的说道。

  “十一官?什么十一官?我不问你什么官,到我们这吃饭不给钱,那就得随我去见官。”小二以为文人报出个官名,在吓唬他,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撒手,能在京城靠近永和里的地方开一家酒楼,他东家自然是有些背景的。以前也有些人,冒充富家公子,骗吃骗喝,都被他当众揭穿,在他看来,这文人自然也与以前那些人是一路之蚯。

  不过,他不认得师宜官大名,不代表别人不认得。不少人也是见过师宜官,只是刚才师宜官满身狼藉,猥琐至极,自然没有注意。现在听他报上姓名,仔细看去,还果真是师宜官。

  不少吃饭的文人,一听到师宜官的名号,自是一阵惊呼。

  楼上的动静之大,早已惊动丰乐楼的掌柜的,刚上来看个究竟,便听到师宜官的大名。

  师宜官,掌柜的自是没见过,不过师宜官曾以字易酒之事,早在街坊间传遍了,他自然也是听过,因此连忙让小二放手,如果真是师宜官,让他给自己酒楼题个字,那他的酒楼自然是身价倍长,名动京师。

  师宜官看着众人或崇拜、或嫉妒、或好奇的眼神,心中自然是万分得意。他整了整衣角,两眼望天,大声说道:“取笔墨来!”

  掌柜的顿时眼前一亮,对旁边的小二连声喝道:“赶紧的,还磨蹭个什么啊!”

  “我去!现在就去!”小二慌忙应道,几乎是连滚带爬的下了楼。

  等笔墨准备好之后,掌柜的陪着笑,亲手为师宜官磨起墨来。

  众人更是全部围观了起来,这场面对孟昉来说,还真是难得一见。

  师宜官两眼微眯,左手撩住右肩袖口,右手直接在墙上奋笔而书,“乐丰楼”三个大字,丝毫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

  周围观看的人,更是连声叫好,到处是一片叫好声。

  “阿贵,赶紧去给师大师温两壶上好的菖蒲酒。”乐丰楼的掌柜早已乐开了花。他比谁都会算账,今天这笔生意,他无疑赚翻了,即使再送上十壶菖蒲酒,他也不会眨一下眼。

  师宜官听见送他两壶菖蒲酒,也是眼前一亮,迷迷糊糊的,在众人的一片叫好中走下楼去……

继续阅读:第46章 忽遇鬼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