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草原上的来客(一更 求订阅)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72,860

  中平四年七月,故中山相张纯、故泰山太守张举联合乌丸大人丘力居,起兵十余万,劫略蓟中,杀害吏民。时任右北平太守的刘政也死于此乱。

  朝廷为镇压叛乱,特调迁南匈奴大军,开赴幽州讨贼。当刘政身死的消息传到晋阳时,孟昉忍不住有一丝伤感。

  无论到处刘政当初多么不仁,但是他毕竟曾有恩于孟昉,时过境迁,孟昉也早已原谅刘政,如今听到刘政身死的消息,孟昉心中也是不忍。

  由于上任护匈奴中郎将调离,如今此职尚在空缺,朝廷便将敦促南匈奴大军上路的任务交给了并州刺史张懿。忙于整治历法的张懿无暇分身,便将此任交与孟昉处理。

  孟昉不敢怠慢,让高顺留守晋阳,率领典韦、赵云前去南匈奴单于庭所在美稷。

  美稷位于西河郡境内,当初只因美稷属河套平原,与匈奴人故地草原极为相似,汉庭便将南匈奴安置到了此地。

  如今经过多少年的同化,南匈奴族人基本上都会说汉话。

  看到同属河套地区的美稷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孟昉便想起已被鲜卑、羌胡所占的上郡、朔方几郡。如此好的地方,若是能抢回来,定然能成为并州乃至全国的粮仓。

  孟昉暗暗发誓,若是有机会,定然要从胡人手中把这些地方给抢回来,即便是付出一些代价。

  南单于羌渠,刚过不惑之龄。看着眼前,一脸英武之气,无论语言还是样貌,都与普通的汉人差别不大的羌渠,孟昉不禁有些出乎意料。

  “昉来之前,还曾想象过大单于的样貌,不想如今见到,却是如此大相径庭,让昉倍感意外。”

  “哦,不知别驾大人眼中,羌渠应该是什么形象?”对面的羌渠饶有兴趣的问道。

  “在昉想象中,大单于应是一个胡子拉碴、粗犷豪迈,不修边幅的英雄形象,却不想是一员儒将。”孟昉由衷的赞叹道。

  “哈哈!孤也不曾想过,别驾大人竟然如此的年轻,果真是英雄出少年。”羌渠闻言,顿时大笑起来。简单的两句话,便将二人的关系拉近了很多。

  “与大单于相比,昉又算的了什么!”孟昉慌忙摆摆手,奉承道。

  “哈哈,孤已命日设下酒宴,特此欢迎别驾大人。请!”羌渠大手一挥,身后的众多匈奴军士顿时让开了一条道。

  “请!”孟昉也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羌渠大笑,牵起孟昉的手,二人携手而去。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是孟昉明显能感觉出来,羌渠是个可教之人,而且其久居汉地,言语间对大汉朝也是颇为敬重。

  想一想,便很容易看的出来。

  羌渠之子于夫罗与呼厨泉二人,这些年来,率大军帮助汉庭东征西讨,镇压各地叛乱,至今五年有余,却从没有回过故地。这次朝廷又征讨张纯二人,羌渠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了下来。

  这让孟昉感动的同时,也有一丝的不安。南匈奴族人内迁并州之后,只余十万之众,这许多年来,又是常年抽取精兵征战在外,即便羌渠再过能耐,只怕想平复族人忧虑,也是勉为其难。

  不过这种忧虑,孟昉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自己又不是皇帝,还管不了这许多事。

  就在孟昉赶赴美稷三日之后,有几人也是悄悄的到了美稷,这些人安顿下来之后,便悄悄的到了单于府,前去拜访大单于羌渠。

  “大单于,门外有几个自称故里之人的人求见大单于。”羌渠最信任的大臣须卜骨都侯走到羌渠面前,小声说道。

  “故里之人?他们有没有说所为何事?”羌渠愣了一下,他自小在美稷长大,又没去过其他什么地方,何来故里一说?

  “小的不知,不过我看他领头之人,器宇轩昂,不似寻常之辈,大单于还是见见的好!”须卜骨都侯建议道。

  “嗯,你把他们带到这来。”羌渠想了一下,点头准许道。这几人来的奇特,倒激起了羌渠的兴趣。

  须卜骨都侯应了一声,便躬身退出了房门。

  不一会儿,须卜骨都侯便带着两个衣着普通,头戴斗笠的人走了过来。

  看到二人行为诡异,衣着另类,羌渠不禁皱了皱眉头,出声问道:“你二人是这美稷之人?”

  “我二人是第一次来到此地。”年纪大些的那位出声应道。

  “既不是美稷之人,那为何说是孤故里之人?”羌渠愣了一下,疑惑的问道。

  来人没有回话,却是突然大笑了起来。那名老者缓缓的摘下斗笠,望向羌渠,“看来大单于在这待久了,早忘了自己是冒顿大单于的子孙!”

  听见“冒顿”二字,羌渠脸色大变,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紧盯着来人,冷冷的说道:“你是北匈奴的人?”

  “北匈奴?”来人愣了一下,随即又大笑起来,“北匈奴早已销声匿迹,在下又怎会是北匈奴的人。要知道如今,鲜卑人才是大草原的主人!”

  “你是鲜卑人?”羌渠这才明白对方为何说是自己故里之人。如今鲜卑早已全面接收了匈奴时的土地,岂不是正是故里之人。

  “不错,在下鲜卑和连单于座下日律推演。”老者傲然而立,缓缓的报出了自己的身份。

  “日律推演?”羌渠惊诧的瞪大了眼睛,判断着其话的真假。

  当年,朝廷与鲜卑大战之时,日律推演曾力抗臧旻的大军,当时还是右贤王的羌渠也参加了此战,只是不曾在战场上见过其人,如今听道了日律推演的名号,震惊之余,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你不好好的待在草原,到我这何干?”羌渠瞬间恢复了平静,淡然的朝日律推演问道。

  “在下来跟单于做次交易。”日律推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我与你能做什么交易?”羌渠嗤之以鼻的嘲笑道,“难不成你被并州军打怕了,想投降,让我代为引荐不成?”

  “你……”日律推演气极。他日律推演败在了初出茅庐的孟昉手下,还败的如此之惨,这让日律推演几乎成了天下的笑柄。如今被羌渠当面揭了伤疤,日律推演怎能不羞怒万分?

  不过他忍了忍,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小不忍则乱大谋,日律推演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自然不会为了这等小事,斤斤计较。

  “明人不说二话,此战却为我平生奇耻大辱。在下欲报仇雪恨,望大单于助我一臂之力,只要大单于愿意帮忙,定能替我报的一箭之仇。”

  “哼,报仇是你的事,于孤又有何干?”羌渠冷哼一声,白了日律推演一眼道。

  “只要大单于愿意帮我,到时,这若大的并州,全将归于大单于所有。”日律推演夸张的比划道。

  “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不成?此事无论成败,朝廷问罪下来,你自可躲到草原深处去,孤却要替你遭受天庭之怒。到时,莫说并州,即便是美稷,都不再是孤所有了。再说,孤受大汉厚恩,万死难报,又岂会跟你这边化之人同流合污?”羌渠正色说道。一个“边化”二字,更是对日律推演莫大的讽刺。

  “做大事本来就有风险,汉庭衰败,正是我等建功立业,大展拳脚之时,难道大单于从没有想过重现冒顿单于之声威?”日律推演不死心,又接着诱惑道。

  “匈奴的土地如今全在鲜卑手中,想要重现冒顿单于的声威,孤应该向你问罪才是。”

  日律推演顿时语塞,这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劝大单于还是考虑考虑,莫要遗憾终身。”郁闷的日律推演顿了片刻,又接着说道。

  “不用考虑了。孤劝你早点滚回大漠去,若是被并州府的人发现,只怕孤也是爱莫能助!”羌渠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敦促日律推演早些离开。

  “既然如此,在下告辞!”日律推演双手一拱,直接甩门而去。

  二人不欢而散,羌渠身边一人,却是双眼闪过一丝精光,又瞬间消失不见。

继续阅读:第113章 密谋(二更,求订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