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面圣(上)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72,714

  “此前看到并州来的奏折,朕还有所怀疑,是不是地方上虚报战功。如今见到景玄爱卿,朕才相信确有此事。爱卿仪表不俗,果有大将之风。”汉灵帝微笑着看着孟昉,赞叹道。

  “全是托陛下洪福与三军用命,臣才能以少胜多,大胜而回。”

  有些场面话是必须说的,这样的话,并不能简单的归为虚伪。

  果然,汉灵帝听闻此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笑容。孟昉看的出来,这种笑容是如此的真诚,丝毫没有掺杂任何的虚情假意。

  孟昉实在看不出来,到底是自己道行不够,还是汉灵帝原本就不是一个复杂的人。

  “景玄,谢谢你。”汉灵帝又淡淡的说道。

  汉灵帝的眼睛明澈鲜亮,如一汪清水,看不到一丝的杂质。只是那光鲜的背后,却隐隐有一股淡淡的哀伤。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孟昉不知道,为何汉灵帝的眼神中会有这种哀伤,但是孟昉知道,汉灵帝的感情一定是真实的。

  他原本准备的无数套话,如今再说不出一句。

  “自朕登基以来,曾无数次想再现武帝旧事,重振大汉声威,却不曾想,不但不曾从塞外赢的一场大胜,反而连番损兵折将,丧军辱国。谢谢你,让朕在有生之年,还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

  孟昉神情复杂的望着汉灵帝,心中早已扬起了波澜。看来,汉灵帝也曾想过做一个好皇帝,只可惜他当政之时,汉王朝早已病入膏肓。外有外戚窦氏欲统理朝政,内有宦官虎视眈眈觊觎皇权,到处是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如此末世,汉灵帝想力挽狂澜也早已力不从心。

  既然政事上已注定无所作为,寄情声色、贪图享乐或许是最好的去处。

  “刀剑加颈,存亡之际,臣想活命也只能奋勇杀敌,谈不上什么重振朝廷的声威。”

  孟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舍弃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话,而脱口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不过说出真话后,他便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原来说句实话会那么舒服。

  汉灵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却又转瞬间变成了笑意。“多少年了,已经很少有人在我面前说这样的实话了。”

  孟昉望着汉灵帝落寂的表情,心中不由得有那么一丝同情。

  孤家寡人!到底要爬的多高才可以称孤道寡,可是真到了这种地步,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吧。

  如汉灵帝这般,当所有的人都带着面具对他,恐怕这种无奈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正当二人默然无语之时,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突然跑了进来,奔向汉灵帝,口中连声喊道:“父皇!”

  汉灵帝眼中闪过一个父亲的慈爱之色,顺手抱起孩童,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脸蛋,问道:“协儿,你不好好跟着王越师父习剑,跑到我这里干嘛?”

  难道是未来的汉献帝刘协?

  此时的汉献帝显然还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不过听汉灵帝的口气,对小刘协的教育似乎抓的挺紧。也难怪长刘协两岁的刘辨没有帝王之威。由于灵帝曾接连夭折了几个孩子,害怕刘辩也活不下来,便将其寄养在一个叫史子眇的道人家中。刘辨从小就没受到正规的教育,自然不懂的管家的威严所在。而刘协自小生活在宫中,接触的人、物,及所受的教育都都要更高一筹,自然更有气势。

  “师父教的基础十三式,孩儿早已熟记于心,可是师父还让我勤加练习,好烦。”刘协撅着小嘴,不满的对汉灵帝埋怨起来。

  看着刘协那淘气的模样,汉灵帝将他搂入怀中,大笑着亲起来。刘协护痒,一边弯着身子躲避汉灵帝,一边咯咯笑起来。

  门外再次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淘气的刘协似乎发现什么一般,挣脱开汉灵帝的怀抱,躲到了他背后,偷偷望向门外。

  来人急匆匆赶入殿内,不想抬头正看到高坐在上的汉灵帝,慌忙行跪拜礼。

  孟昉望着来人那熟悉的身影,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史阿!”

  史阿顺着声音望了过去,自然看到了坐在一旁的孟昉。“景玄兄!”

  “怎么,你们认识?”主座上的汉灵帝饶有兴趣的看着二人问道。

  “不瞒陛下,昉与史阿乃多年好友。”孟昉如实说道。当初史阿曾放了他的性命,说是多年好友,丝毫不为过。

  “刚才臣带着协皇子跟随师父习剑,遇到蹇硕大人,协皇子吵着闹着要见陛下,是蹇硕大人告诉臣,说陛下在与新任并州刺史兼护匈奴中郎将大人谈论政事,却不曾想竟是景玄兄。陛下不知,三年之前,臣认识景玄兄之时,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子,却不想多年过去,如今竟成了朝廷的大员。”史阿心有感触的说道。

  “原来如此!”汉灵帝呵呵一笑,将躲在身后的刘协扯到身前,问道:“近日协皇子在剑术上是否有进步?”

  “回陛下,协皇子极为聪明,什么招式一学便会。但是基础却不是十分牢靠,因此师父才要求他勤加练习,打劳基础。”

  “协儿,要知白尺高楼平地起,不打好基础,日后剑术如今精进?”汉灵帝盯着刘协,语重心长的说道。

  本来还调皮的刘协听到汉灵帝如此一说,顿时郑重的点了点了,说道:“孩儿记下了。”

  看着刘协那懂事的样子,孟昉不由得感慨万分。这么一个好孩子,终其一生,饱受苦难,连祖宗传下几百年的基业最后都断送在他手中。虽然汉朝的灭亡怨不得他,但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印记还是跟随其,传播了几千年。

  汉灵帝满意的抚摸着刘协的小脑袋,抬头对史阿说道:“史阿,我还有事与景玄商议,你先带协皇子退下。”

  “诺”史阿应了声,又看了孟昉一眼,这才领着刘协退出殿外。

  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汉灵帝长叹一口气,收回心神。有意无意的对孟昉说道:“景玄爱卿觉得协儿如何?”

  “皇子殿下天资聪颖,世所罕见,陛下教导有方,臣下佩服……”孟昉正色说道。这倒不是奉承,而是刘协的灵气本就在同龄孩子中已是佼佼者,又是出人意料的懂事,若不是生在此时,只怕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只可惜造化弄人,成了流传千古的亡国之君。

  “协儿跟他娘一般聪明。”汉灵帝眼中闪过一丝哀伤,脸色顿时变的惨白。这是一种藏匿在内心深处的哀伤,孟昉完全可以看的出来,汉灵帝对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有很深的感情。只可惜,王美人身死,汉灵帝却碍于外戚与宦官双重压力不了了之,这种无奈,也只有汉灵帝自己知道。

  “昨日蹇硕回来后,将你们的谈话告诉我了。朕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景玄日后能帮助协儿,即便没有皇位也算不了什么,朕只想让他快乐的活着。”

  汉灵帝的眼神中满含真诚。

  孟昉沉重的心情也倍感纳闷,自己不过与汉灵帝第一次相见,为何汉灵帝会对自己如此信任?汉灵帝连满朝公卿与身边太监都不信任,为何唯独对自己一个外臣寄予厚望?要知道自己昨日还到何进那示好。

  汉灵帝仿佛看穿了孟昉的疑问,又紧接着淡淡的说道:“景玄爱卿或许也很纳闷,朕为何会如此对你推心置腹?原因很简单,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真诚与单纯,非悲天悯地者无此眼神。更何况,要保护协儿,非智慧超群之大英雄者不能为之。满朝文武,除了景玄,我看不到第二人。”

继续阅读:第143章 面圣(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