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元送给雁城太守二十万,想买个县令做做,可是听了太守的话吃惊不小,惊讶的说道:“这县令在叔父你的管辖范围内,怎得还用皇上批?”
“这县令都是有朝廷任免,有大臣上奏,皇上批示才生效。”
宋元听了,心想这二十万就白送了?也不能再拿回去?宋元只好说:“叔父,你就给孩儿费费心吧。以后孩儿好孝敬叔父。”
太守看了这么多的银票,想了想宋元的出身道:“这样吧,我活动活动,帮你推荐推荐,也许没问题。”
太守答应了宋元的请求,收下宋元送来的银票。宋元感到很高兴,心想只要银票收下就有八成了。可是宋元的妻子高兴不起来,她怕这二十万银票打了水瓢,因为这县令要皇上批示,一个无名之辈皇上不会批示的。再说,大臣们也不会把这样的折子送往皇上身边。要是这二十万真打了水瓢,以后的日子可怎样过?这些钱都是高利贷借的,光利息就还不完。
其实宋元也是这样想,可是他是在与生命打赌,要活就活出个人样。他一定与自己的命运搏一搏,幸福与死亡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他们告别了太守,回到家中,慧娘把自己的看法讲给宋元。宋元说:“我的计谋已经到这里了,是没有回去的路,只有与命运赌个输赢。我们还要继续骗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钱花。要是秘密被解开,我们一切全都完了。县令是我们唯一救命的一根稻草。只要做了官,我们就从无有变成富有了。”
慧娘听了连连点头,只好在幸福与死亡的十字路口之间徘徊,与性命打赌,她与宋元继续进行诈骗。
宋元又带上钱还借同事的利息。现在宋元成了同事的上司,半年的利息早就到期了,没人敢去要,都知道宋元娶了个富姐,开了酒楼,这钱黄不了。如今宋元来还息来了,都高兴的不得了。看到半年行的利钱有这么多,大伙都想再多借给他一些。
宋元说他丈人要做大买卖,需要钱,谁要有钱就存在他这里。利息还是这样算。宋元又在他的手下人骗取十多万银票。
再说雁城太守,收了宋元的银票,就要为宋元办事。他苦思了一会,便写了一份奏章,大概的意思是这样:“臣处五丰县县令病重,无法从政。臣推荐一人,名宋元。此人系前任宋太守之子。二十年前宋太守因抵挡吴志兄弟造反,战死在杀场,遗的一子,名宋元,此人天资聪明。臣念前任宋太守的功德,意欲推荐宋元为县令,以补之缺,请万岁批准。”
太守写好奏章,带了十万两银票,来到天宫,来到太中大夫家里,太中大夫看到银票高兴的不得了,说:“你在这里住两天,我明天带奏章奏与皇上。有我上奏的奏章,皇上一定批准。”
皇上看到太中大夫送来的奏章,回想起二十年前吴志兄弟造反之事,先皇死于非命,天宫又发生了政变,过去的情景出现在他的眼前,使他伤感了好一会。念宋太守之功劳,便提起御笔大大的写了一个“准”字。
太中大夫拿着皇上批回来的奏折,来到神职部,让神职部人员书写一道任命书。雁城太守看到任命书十分高兴,没有想到皇上这么容易就批准了。他带着任命书急急赶回雁城,想召见宋元,又一想,他上任之前再敲他一下,他写了十个字“事情有望,基本没有问题。”派人送去。
宋元接到书信,看了看,又递给妻子说:“你看太守写的是什么意思?”
慧娘看了看说:“是说办的差不多了,还没有定下来。是不是叫你再送他一些?”
“你说对了。我想他已经办成了,这是给我们要礼来了。我们要送给他礼物,就办成了。要不送于他就不成。现在做官的都是如此。说这种不肯定的话,是向你要金银。”
“我们这里还有十万两银票给他送去吧,最后一次也要大方一些。”
“这也不能说是最后一次,要做了官,也要年年孝敬他,否则这官是做不常的。”
慧娘知道要改变家中的命运必须支持宋元。宋元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豁出来,他带了十万两银票来到太守的家里。
他们寒暄了一会,宋元拿出银票,太守看到宋元送来的银票高兴说:“这次进京费了不少事,给你办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文书下达了,过两天文书一定送到。本太守盼你步步高升啊。”
“孩儿让太守*心了。谢谢叔父大人的提拔。”宋元把银票放在太守眼前。
“你回去准备准备吧,即日就上任。这些银票你拿回去吧。”太守看到这么多银票,不想收他这么多,把银票向宋元推了一下。
宋元看了伸过手说:“这银票是孩儿孝敬叔父大人的。请大人收下。”
太守笑道:“你真是个孝敬的孩子,我要有你这个孩子多好啊。”
“叔父大人,你要不嫌弃孩儿,孩儿拜你为父。”宋元赶紧起身跪在太守跟前道:“父亲,受孩儿一拜。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亲爹,再造的爹娘。孩儿一定年年孝敬父亲。”
“快快请起!”太守赶紧过来把宋元拽起来。太守没想到一句玩话竟成真。宋元是巴不得认太守为义父,找一个靠山,好步步高升。
慧娘也走过来撩衣跪倒行了一个大礼道:“父亲,受儿媳一拜。”
太守看到他们拜自己为义父,不知如何是好,赶紧招来夫人和丫头款待他们。太守做了介绍,宋元和慧娘赶紧跪地拜见夫人道:“孩儿拜见母亲。”
夫人看到宋元、慧娘相貌非凡,通情达理,十分高兴,赶紧把他们拉了起来,问寒问暖,好亲热。宋元、慧娘一句喊声爹,一句喊声娘,太守夫妇像是真的亲爹亲娘了。太守夫妇被喊的不知怎样是好,赶紧摆酒设宴款待他们。不提。
第二天,捕公馆中接到两份任命书,一份是朝廷任命宋元为五丰县县令的任命书,一份是太守任命原捕头的任命书。捕役们看到宋元手中的任命书高兴的不得了。
原捕头看到自己恢复了原职十分高兴,带领全捕公馆的捕役们,为宋元的高升大摆酒宴。慧娘的父母听到宋元高升的消息,备足十万银票来看望女儿女婿。
宋元看到丈人送来的银票高兴的不得了,眼下正为金钱发愁,有了这银票可以大大方方的上任去了。宋元临走之前又买了重礼拜谢了雁城太守。宋元把一切事物料理完毕,这才走马上任。
再说五丰县县令,姓岩名清,做县令有五十多载,绰号“半百县令”。他做官五十年,没有多少功德,也没有多少过错,说贪官也不大贪,说廉洁时常贪点,都是你来我往,上下和得来。
今天雁城太守看他年纪大了,是想叫他告老还乡,一封免职公文下达到他手中。他看了也不感觉奇怪,自己年龄大了,早该退了,只等待新县令来接任。
几日后,宋元带领妻子前来就任,岩清办理了交接手续,便回家颐养天年去了,没有想到几日后,祸从天降。
宋元上任后,心生一计,走访各地,视察民情,目的就是借此事想收些贿赂,发点财。在县尉做保护,到了各乡亭转了一圈。下面的官员没有把新上任的宋元看在眼里,有的却对宋元怠慢无理。礼品没有收到多少,却生了一肚子气。
宋元回到县衙,越想越生气,一气之下,书写了几道免任书,把无视他的人全部免掉。把官位空出来,想借此机会发个财。可是几天过后,没有人答这个茬,一个官位也没有卖出去。
这回真把宋元气坏了,一计没成,又生一计,给他岳父过生日,看看谁不器重他,就免谁的职。他把岳父请了过来,说岳父某日诞辰,请大家来祝寿。宋元按官员登记账册一一发了请柬。
这一次,大小官员怕免他们的职,不敢怠慢,全部来祝寿来了。宋元看了很高兴,可是一查看送来的礼单,使他大吃一惊:礼单大多是二百两,过千的没有。总共收礼不过几万。
宋元看了怒气不打一处来:他们都对我这样淡薄,叫我怎么整他们?整谁?也不能个个都免职吧。这些人还都抱成团了,叫我动不得。宋元实在的咽不下这口气,便把他的下手叫到一边说:“本官视察一遍,我们县不是那么的贫困,为什么他们送的礼单这样微薄?”
下手答道:“原先县令做官五十载都是这样,下面官员十分和气,什么样的官,就送什么样礼物。一直沿用到现在。”
宋元听了很是恼火原先县令,但心里的话又不能说出来。自己为了县令花费了四十万银两。他们这么小气,什么时候把这四十万连本兼利息弄回来?宋元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宋元等到客人全都走了,把门关住,躺在床上给妻子唠叨起自己的怒气和想法。妻子慧娘听了笑道:“现在你想多弄些钱是容易的很。只要你动脑筋,这钱就像水一样来到你的身边。”
“你看,这些官员实在太小气了,挤不出多少来。”
“挤他们干什么?整他们,做官就要黑,狠狠的整”
“整谁?”
“谁有钱整谁。”
“整岩清?这些官都是他的下属。他的官员这么小气,他也没有多少钱?要有钱不就早高升了?”
“像你一样,你高升了,你有钱吗?把你整死也整不出一分钱。再说有太守撑腰,谁敢啊?整你就是整太守。所以高升的人不能整。他既然高升,就有根基。谁不行了,就整谁,这叫做墙倒众人推。他要是有根基,他不会下台的。”
“这岩清做官很正派,五十年,没有出过冤案。为官勤勤恳恳没有大过。怎样整他?再说,他不是贪官,也整不出多少银子。”
“他做官五十年,没有买过官,我不信他没有钱。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就是不贪,下面的官员每年孝敬一点,他每年至少剩存十万、八万的,你算算五十年他要有多少钱?你要不整他,他不会拿出一分钱来孝敬你的。”
宋元听了恍然大悟,这真是一块大肥肉,怨不得他家的丫鬟就有好几个。可是怎样让他把钱全拿出来?宋元疑惑的说:“怎样整他?整人要有道理。不能平白无故的去整他。”
“常言道:鸡蛋里挑骨头。吹者浮土找裂纹。挑啊,找啊!我不信找不出来,有官就有私,有私就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