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上古天地初开,万物依自然之法存在。茫茫须弥世界,从此也有上下分别、天地不同。地走五行,乃金、木、水、火、土;天分九重,皆太虚、迷幻、离恨、逍遥、广宇、灵霄等。
天界由玉帝掌管,次下分别为各路神仙、二十八星宿,也有那四方天神、五路星君,将个九重天管理得是井井有条。
人间分春夏秋冬,耕耘收获,人人敬重爱人,家家安宁平和,虽不及天界神仙可长生不老,却也其乐融融。
天界人间,各有法则。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周而复始,端的是天地祥和,一片向荣之境。
然仙凡有别,天上众神固然每日间气定神游、逍遥自得,人间诸事却不能如此顺遂,皆因凡胎肉体,终有生老病死;更因人间劳作,乃无节令调度,颇感不易。
这一日,玉帝召集众神君议事,说到人间的诸多事由,太上老君道:“人间诸事顺意,只不过,凡人耕作生息皆需时令来调度,若玉帝开恩,使那人间日日可知时令、岁岁可知更迭,实乃人间之福啊!”
玉帝听后点头同意,然而,却不知该如何施行。众神仙也是议论纷纷,都希望想出了好办法来帮助人间。这时,太白金星出列,报上曰:“依小神之见,玉帝可以下旨,广招天下灵兽,将那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凡动物之界,都招致天庭。然后让其各自施展神通进行比试,最后选定一十二位胜出的灵兽,分别掌管十二个时辰和人间四季更替,如此,那人间便有时辰、季节,岂不甚好?”
玉帝听后拍手称赞,随即降下一道圣旨,召集天下所有兽类于天庭比试。
一番竞争之后,果然有十二位灵兽胜出,那位道,是哪十二位灵兽啊?且听一一道来:第一位便是鼠,掌管子时,称子鼠;第二位是牛,掌管丑时,称丑牛;第三位是虎,掌管寅时,称寅虎;第四位是兔,掌管卯时,称卯兔;第五位是龙,掌管辰时,称辰龙;第六位是蛇,掌管巳时,称巳蛇;第七位是马,掌管午时,称午马;第八位是羊,掌管未时,称未羊;第九位是猴,掌管申时,称申猴;第十位是鸡,掌管酉时,称酉鸡;第十一位是狗,掌管戌时,称戌狗;最后一位是猪,掌管亥时,称亥猪。
各司其职,灵兽们领了玉帝旨意,各个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在人间掌管各个时令,帮助人们安居乐业。从此,人间便有了十二个生肖,掌管着十二个时辰,日出日落,黎明黄昏,都各有生肖管理。
《青玉案》:千山掩映万水清,烟尘里,莫无声。晓来滴露着芳草,萋萋如碧,问雨何迟,天坠启明星。花间幽香别情思,佳人一曲泪无痕。云暮飞渡,风过密林,只待归去人。
重山包围中,一座古刹。
浑厚的钟声传来,响彻山林,给人静穆之感,更显得那古刹庄严肃穆。风动树梢,发出轻微的响声,回荡在山野之中,犹如低语,又似幽咽。久居此地的山野村夫都知道,这是山上的宝刹传来讯息,必有大事发生。
“清风寺里不知出了什么事?”路边茶庐里,人们一边喝茶一边议论着。
远远地,只听马蹄声响得很急,近了,乃是一个十八九岁少女,容颜娇俏可爱,秀发如云,身轻似燕,着一件粉色绸衫,身下所骑的乃是一匹银白色的宝驹,马蹄踏在黄土路上,溅起一片烟尘。只见那少女的额上已沁出香汗,眉头也皱得紧,似是满怀担忧。这女子便是“清风寺”方丈惠空的俗家嫡传弟子方紫舒。
方紫舒听得钟声,马鞭挥动,一刻不停地直奔而来,已经赶路两天两夜,眼看来到山脚下。
一路上风景如画,山峰巍峨,树木葱郁,真乃方外之人的圣境。然而,方紫舒却无暇欣赏,她内心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飞身上山。
“吁……”看到界碑,方紫舒翻身下马。一别此处已有十年,旧地重游,此时心境真是难以言表。看着这里熟悉的一切,方紫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界碑由坚硬光滑的岩石所筑,上面有虬劲的笔法所写“清风寺”三个字,看来便是那宝刹之名。
一步步踏上石阶,幼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习武、练字、听经,方紫舒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一草一木,皆是她良朋益友;一灯一剑,伴随着她度过无数的日夜……
“啊?怎么会这样?”眼前情景让方紫舒大吃一惊,只见寺门上血迹斑斑,门口两个小和尚倒地身亡。待飞身奔入寺中,却见满地尸体,寺中僧人死伤无数。
“师父!师父你在哪里?”紫舒慌乱地寻找恩师,她害怕师父已遭不测。
“舒儿……”一声微弱的呼唤,但是紫舒听得分明。
“师父!师父是你吗?师父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钟……”断断续续的声音紫舒循声而去,高高的钟楼,代表着清风寺的威严声望,此刻,却血染古钟,想见当时厮杀得如何惨烈。
“啊!师父!师父您怎么样了?究竟是何人所为?”紫舒已经泪流满面,眼看恩师身中数剑,流血不止,她心里实在惊慌。
“我……快不行了。舒儿你听好,为师有要事相托。”
“嗯,师父,您说什么舒儿都听,我只要您活着!”
师父微微点头,然后从怀里拿出一把钥匙。
“舒儿,这把钥匙交给你,用它打开寺院后面那道门……”师父说着突然一阵咳嗽,“哇”地吐出一口鲜血。
“师父!师父,您不要说了,您要撑下去啊!舒儿不要师父死啊!”紫舒泣不成声“你听我说,记住……,你打开门后,沿着门前的小径一直走,直到一口水井旁……”师父顿了顿,“你务必跳入井中,俯身摸索,为师在井中藏有重要物件……”
“师父,什么东西这么重要?为何藏在深井之中?”
“咳咳……,你找到便知。切记,物件中所示于你的身世有莫大干系,要想查明你的身世,一定要按照此线索进行……”师父说完,已是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命不久矣。
“师父,舒儿记住了!师父,您坚持住,您不要死啊!”
“为师不行了,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舒儿,你涉世未深,年纪尚浅,遇事务必沉着,好自为之啊!”师父语重心长。
“师父!师父,您告诉我是谁害你的,舒儿要为你报仇!”紫舒恨不得将仇人千刀万剐。
“不!舒儿,你记住,你一定要活下去……,你绝不是那个人的对手,你报仇就是自寻死路,为师要你活着,完成师父的嘱托!你知道吗?”
“嗯,舒儿……舒儿谨记师父教诲!”
“因果轮回,万事皆休,本无一物,何惹烦忧!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师父说完,双眼微闭,竟已死去!紫舒不禁痛哭流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的死让紫舒心里万分难过。想起师父临终之语,又有如一团乱麻,千头万绪。
亲手埋葬了师父,紫舒站在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师父,您放心吧,舒儿一定完成您交托的事。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舒儿也决不退缩。师父,您一生与世无争,到底是谁要置你于死地?舒儿会查明真相,师父您放心,徒儿不会贸然行事,我一定会等到完成您的嘱托后,再找机会报仇!师父,请安息吧,舒儿走了,待舒儿完成任务,再来拜祭恩师!”紫舒拜别师父。
“吱呀……”紫舒推开门,果然见到一条曲折小径,不知通向何处。紫舒以前从未打开过寺院后门,那时师父再三交代手下弟子,不得打开后门,如有违者逐出寺院。众人本也好奇,但想到师父言出必行,就不敢擅闯禁地了。现在想来,师父必是在这里藏了要紧的东西,才不让弟子们擅入。
紫舒一直走下去,不知转过多少弯,终于见到了小径尽头,确实有一口水井。到得井边,低头望去,井里黑黑的,不知有多深。紫舒武功倒是不弱,只是自己一人跳下去,想要上来的话恐怕就不容易了。
“不管了,既是师父遗命,自然要遵从了!跳!”紫舒挺身跃入井中。
这井也深得可以,紫舒不知下坠了多久才“噗通”一声,落入水中。这井水寒的彻骨,紫舒不禁打个冷颤,当下便伸手在水中摸索,良久,才摸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微显光滑,似是细软之类,紫舒立刻捞起。只不过,这井中伸手不见五指,如何才能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哎呀,我真笨!”说着,紫舒伸手入怀,掏出一柄火折子,虽然浑身湿透,但这火折子被油布包裹,倒没有淋湿。
借着火折子的微光,紫舒看到手中是一个黄缎子的包袱,赶忙打开看,里面的东西倒是平平无奇:一本厚厚的书,名为《三界法典》;一根皮鞭,倒是紫舒得手的兵器。紫舒把皮鞭挂在腰间,便翻开那本《三界法典》。
“咦,怎么还有夹层?”紫舒一向观察入微,这书的前后封皮都有夹层。紫舒小心地打开夹层,从里面取出一张纸,上面写的是“虎落幽冥,牛困天山。马卧幻境,龙潜冰渊。皆存三界,飘渺之间。”
“这是什么意思啊?虎牛马龙,这四物代表什么啊?”紫舒实在参不透这六句话的意思,“啊,对了,看看这《三界法典》,或许有解释啊!”
法典甚是厚重,紫舒翻看后才知这本书的重要性,原来此书中记录了天界、人界、鬼界这三界中几乎所有族类,天界众神、人间万物、地府鬼魅在这法典中都有记载,不愧叫作《三界法典》。法典的扉页上,解释了“虎落幽冥,牛困天山。马卧幻境,龙潜冰渊。皆存三界,飘渺之间。”这六句话的意思:肖虎落于幽冥城,肖牛困于隐天山。肖马卧于虚幻境,肖龙潜于深冰渊。四兽存于三界中,却于虚无飘渺间。
“原来,这虎牛马龙,就是指的十二生肖中的寅虎、丑牛、午马和辰龙四种生肖啊!”总算明白了。
虽然六句箴言解释得清楚,但是紫舒却又迷惑了。
“这十二生肖跟师父有什么关系?生肖乃传说之物,师父一个凡人,怎么会跟它们扯上关系啊?”紫舒有太多的疑团,只是现在师父已经去世,这些问题再无答案。
唯一的线索就是依靠这《三界法典》了,既称“三界”,天上地下,便没有查不到的地方,紫舒第一个要查的地方便是“幽冥城”。
幽冥城:曾经富贵丰饶地,今日鬼魅幽冥城。天降疫病人亡故,空余古城问苍穹。幽冥深深隐于世,只在清清碧水中。
“这幽冥城闹瘟疫,人都死了。‘清清碧水中’,到底是哪里的水啊?”紫舒一时不知该向何处去。
眼下在这深井之中,自己脱身尚且难说,又怎么去寻幽冥城呢?紫舒四下张望,用手试试井壁的光滑程度,看轻功是否上得去。突然,手碰到一个凸起的砖石,摸起来与井壁的质地不同,紫舒下意识地用手按了下去。
“哗啦啦……”井中的水位突然开始下降,渐渐地露出了底。紫舒惊讶地看着这一切,真个难以置信。
待井底完全露出,紫舒才发现井底原来是一个圆形转盘,刻有五行八卦的法门。转盘中间又有一个凸起的砖石,紫舒俯身按下,转盘便转动起来,不知来来回回转动了多少圈,才突然停住。紫舒还惊魂未定,就感觉到一股光线射来。
“啊!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她早已不在井底,眼前是一片树林,丛林掩映中,竟然隐约现出一座城池的影子。
紫舒顺着林间小路走去,心里着实不知身在何处。不消片刻,便来到了那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