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自靖难之役以来,颇崇道教,此时天下刚经大乱初定,但是兵戈依然不止,漠北旧元厉兵秣马,已有反扑中原之心;安南之乱,四夷之国却有不臣之心;东海之滨,倭乱频生;天下苍生,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喘息着。
此时的道教,便成为了人民心里一个赖以维系的信仰; 一是统治阶级自洪武以来,对道教一直尊崇,民意天意如此,当权者便顺水推舟,极力推崇;二来而自靖难之役后,先不说家仇,单就那场永乐元年的仕林风暴,方孝儒旷古未有诛十族,也让天下多少仕子寒了科举之心,甚者更就暗暗决心不让后人再次踏入仕途,让其能逍遥自在,快意生活。
天下儒生因政见,对朝廷态度不和,分为两派。不满朝廷者,自是不屑功名,因为出世求道升仙便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念想。忠于朝廷者,更是喜道非常。仕林中便出现了种奇怪现象,不满朝廷者与忠于朝廷者无论因何事争辩,最终都会回到道教这一话题,讨论道经,似是谁道经论得好,便能证明之前谁人是对的一般。
一时间天下人人论道,各种怪诞轶闻也越传越奇,道家的声望推至顶峰。
而天下人心中便有了各派道家的排名,最前的是那朝廷自洪武以来,不论建文,还是永乐,皆不断降旨相邀却屡屡其拒绝的武当道尊张三丰,朝廷的旨意你也敢拒?洪武晚年,建文,脾气好的那些也就罢了,天煞星永乐的旨你也敢抗?人家诛十族都干得出来,你一山头大王也学人家当大尾巴狼?天下人皆静待下文,不曾想,三番五次相邀遭拒,永乐反而显得愈加恭敬了,还口头许诺要为武当山建立庙宇道场,让多少人下巴都掉地上去了。
这下大家可看明白了,原来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连天煞星都要礼敬三分,盛名之下无虚士,谁知道道尊张三丰修为到了何种恐怖的地步?各种有关这位张道长的极具想象力的民间传说便如下雪花般纷至沓来,一时武当山之名天下妇孺皆知,名声响彻寰宇,一时无两!
当值道教百花齐放之际,自是不止武当一家名声在外,龙虎山,蓬莱宗,玄清门,百合宫一些也是天下人津津乐道的饭后谈资。
********************************** …… 苏州城里一隅, “大娘,这是你托我买的芝麻。”
“景瞻,谢谢你昨日帮我把房顶给补了,还帮我跑腿。”
“大娘哪里话,我这原本也是顺道儿。”
“尹叔,这是你要我爹帮你写的对联。”
“慧姨,您擀面辛苦吧?我来杆下,这东西倒是有趣,我来揉揉。”
“景瞻,又麻烦你了。”慧姨不好意思。
“景瞻哥哥,你人真好,等小茹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嫁给你。”
呵呵干笑,接过小女娃子送给他的花,这少年人又帮忙做了些活计才离开。
看着离开这小巷的少年身影,那大娘却是幽幽道:“嗨~!这么好的孩子~!刘家官人怎么就忍心,让他……唉……”
尹叔:“我也是不明白,那时候的景瞻这么好的苗子,文章妙句顺手拈来,那可是一等一的文曲星下凡的主,怎那刘家当家教书人开了塾堂,但是偏就不肯教自己的儿子呢?”
“唉,这也怪不得刘家男人,这当今皇上一下子砍了那么多读书人,他也不想将自己孩童往断头台上送呢。景瞻他呀,现在这般我看就挺好的。”那擀面的慧姨。
“才不是呢,哥哥是小茹心里的大英雄~!哥哥他以后一定……做大官!挣大钱!哥哥他,最了不起了!”小女娃儿眼中,了不起的定义便止于此了。
刚才他们口中所说的景瞻小哥,便是姓刘,名景瞻的少年儿郎,自小便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四五岁时便能诵读诗书,聪慧非常,紧邻远乡常传其名,但是再好的苗子也需要有养料灌溉,如若不然,又怎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其父刘尚德是一名负有才学的秀才教书先生,可是却从未以儿子刘景瞻的聪颖为荣,并且从未教导于景瞻,对景瞻将聪慧展露人前更是不喜反怒,众皆不然,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喜好更是对孩子有着不一般的影响,自此之后景瞻便不再翻书,不再习文,而后果不其然地天赋被消磨殆尽,故而时人有伤仲永之悲,不过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聊资,很快便忘却了,只有少数有心人才能记起这打着杂工的少年以前却是有着无数光环的神童学子。
…… “哟~这不是景瞻兄弟么?怎么今儿个又去打猎啊?“叫的正是前面那眉清目秀,天质自然又带几份山野意味的少年刘景瞻。本来景瞻正像往常一般,刚去给城西的那些街坊邻里做点事,完了之后去上工,临工结束正要去给刘尚德他父亲送去母亲做的饭菜。
瞻闻言回头,只见一伙人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自己,扫视了一圈来人,景瞻就撇撇嘴,心中暗笑,“这家伙,今日耍的什么把戏?”不再言语,两眼直盯着对方,恭候着下文。
“难道说…。。咱们苏州城外的燕雀、芦鵐都给景瞻兄弟给打光了?”中间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指手叉腰,颇有大骂长街的三姑六婆之风范。
景瞻的脸极为配合地沉了下来,眼睛与为首的那人接触。
此人十八九岁,比自己年长几分。但见那少年明眸似水,隐隐怨气衬托这倔强的脸庞。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正盯着自己看。文儒!便是少年给人的第一印象,让人生不起一丝恶感。正是萧府二公子萧时中。
萧府萧员外是苏州当地有头有脸之人,萧员外本是江西庐陵人,因靖难之役来到苏州,在外乡经营生意,依旧挣得瓢盆满锅,让人佩服不已。而萧员更骄傲的是自己生得两个聪慧的儿子,长子萧时敏,次子萧时中,别人夸他生意时,他淡然笑处,而当别人一夸他两儿子时,就满脸春风得意,喜笑颜开,说起儿子就滔滔不绝,大有从儿子一岁始谈,百岁不止之势。所以即使别人想借他两儿子拍他马屁也得掂量掂量了,不然没事你夸他一句,他抓住你说个两天一夜,看谁比谁横不是?人家可是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没事干闲得慌跟他杠上,厕所里点灯——找死不是?
回说萧时中萧二公子,只见他轻摇纸扇,白衣飘飘,清逸依然,正一翩翩佳公子形象。
只见萧时中朗声到:“切不可轻侮了刘景瞻兄弟,景瞻兄弟大才岂是尔等能知,”说完向刘景瞻作揖,众人肃然,看得出萧时中在众人心中相当地有份量,怎知他下一句却是“景瞻兄弟去教授那些燕雀,山鸠识文断句真是劳苦功高啊。”此句未完,众皆哄笑成片。
“秋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目不识丁者,存世无用也……”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
……
饶是萧时中定力再好,此时也禁不住老脸一红,这都什么人啊,讽刺别人目不识丁卖弄诗句不伦不类也就罢了,怎地一枝红杏也整出来了??
周围众人还在议论纷纷,全然不顾萧二少爷脸色变换。倒是刘景瞻饶有趣味地看着这位知交好友的尴尬,他看明白了萧时心中所想之事了,因为正主来了。
“咳……”
一声不大不小的清咳却犹如惊雷般在众人的耳畔边响起,霎时间本来的吵闹犹如撞到一堵硬墙般停下,场面一时冷清。
众人转向身后咳嗽声的来源,低声犹如做错事的小猫咪般讪讪地试探了下“先……先生…。。”
刘景瞻也不自觉紧张了起来:“父……父亲……”
来人正是刘尚德,刘景瞻之父,本是山东充州人,父母皆是老实乡下农民,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与天赋,在洪武十八年中了秀才。因眼光独到,看出天下之势,燕王必不甘居于北平,洪武年间便洗家迁往了苏州,捻转已是十多年了,当初小景瞻年幼聪慧,可自己一直忙于科考无暇顾及亲自教育景瞻,幸得其母杨氏本也是一大家闺秀,才教得景瞻稍识文字,但及科举一类,自是比萧时中一类远远不足,谓之目不识丁也非妄言。而自靖难之役后,先不说家仇,单就那场永乐元年的仕林风暴,方孝儒旷古未有诛十族,也让刘尚德寒了科举之心,更就暗暗决心不让后人再次踏入仕途,让其能逍遥自在,快意生活或许才是真谛。如今的教书也只是为了维持生计,不忍娘子在外*劳罢了,为此刘尚德还亲自种了一亩三分地,这对当时读书人而言,特别还有功名在身的,能放下架子务农简直是国宝文物了。而刘尚德对当今朝廷的态度其实也是天下间一部分儒生的态度,至此暂搁一边不谈。
“谁让你们出来胡言乱语,在此耽搁勤学好时?”好一句剑走偏锋,不说不知小儿何处得罪众位公子,却先来个兴师问罪围魏救赵,却又恰好堵得众人哑口无言。接着又道,“回去罚抄新教的《诗经》章节!”
众人一下都变成了苦瓜脸,把目光都投向了萧时中,嗯,烂摊子也是摊子,总得有人收拾是吧。
“先生此言差矣,我等均知先生高才,却又贵人事忙,是以特向景瞻兄弟讨教,万没有取笑景瞻兄弟之意。”萧时中不紧不慢道。
此地无银三百两啊!众人诧异,这位仁兄长得人模人样的,关键时刻怎么像脑子被驴子踢了似的。
刘尚德面露愠色,“小儿资质愚钝,不肯尚学,便自由他去便是。”我儿子我管,你哪门子葱?
“可……”
“景瞻,你母亲在我出门时嘱咐我让你去青竹林砍些青竹,她想置些竹椅。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你还不快去?”不待萧时中反驳,刘尚德便抢言打发走刘景瞻,留他在这还不知横生什么枝节,干脆釜底抽薪。
景瞻本就欲走,得了父亲赦令,赶忙脚底抹油,临走时还朝萧时中有意无意地挤了挤眼,当然这在有心人眼中就是一种挑衅了,而萧时中则摆出了一副苦瓜脸,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好友萧时中的本意景瞻自然知晓,就那一句“他日吾状元及第之时,不能与汝偕行,实乃人生一大憾事也!”就有了今天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变着相的*迫刘尚德教导刘景瞻。想打动刘尚德的努力不是没有,可怜母亲都无法说服,旁人的难度更加可以想象,饶是如此,景瞻心中也颇为感动,自是好友,有些客套话便不必多言。看着好友吃瘪的样子,景瞻颇有种好笑之感,不过碍于父亲面前,只好堪堪忍住, 唉!自己之事自己知,也不盼望父亲现在能回心转意,不学科举,不登堂入室,这便如何,只要活得逍遥洒脱,便遂了我愿。
便一路朝城郊的穹隆山青竹林赶去,一段本来稍嫌漫远的距离也在好友带来的好心情下不自觉地缩短了,未及晌午,便来到了穹隆山林。
穹隆山竹林,这里本就地处高位,寻常时节常常雾气缭绕,需等时间接近正午,日光鼎盛之时,雾气才能渐渐散去。
来到穹隆山竹林,景瞻朝着熟悉的方向走去,漫步在这白露缭绕之间,宛如走在一片仙境之中,初始竹林里还是安安静静,在雾纱的笼罩下,一片迷茫,像一个走失的小孩,来到陌生的环境,一切变得圣洁起来。
走了一段小路,不久,几声婉转的鸟鸣打破原有的寂静,竹林里开始热闹起来,愈浓的阳光渐渐“撕破”了一片片白雾,就像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轻而易举地撕破一件霓裳。
看到眼前的一切美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让眼前的景色充满梦幻色彩,原本如绸的细长的“带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淡淡的粉红,把有些燥热的手放进溪水里,清凉清凉的水让人感到无比畅快,神清气爽,似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的面颊,忧如绸缎抚摸着我的每一寸肌肤,水中倒映出我的容颜,一尾尾小鱼在五色石之间不断地“捉迷藏”,像仙女明如秋水的眼睛,不断向景瞻放射光芒。
林中清风阵阵,让人好不惬意!
清澈见底的山溪旁,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饶是小景瞻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片竹林,还是会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假如这时能在这竹林里品茗,真别有一番滋味。小景瞻不禁想,今儿正赶上春天,林间的竹子仪态万千,再添上小鸟们那动听婉转的歌声,更是美妙绝伦不经意地,林子里的深处隐约传来了一阵箫声,那飘荡的音符沁人心脾,仿佛在娓娓叙述着春天的故事。景瞻闻声瞅去,那茂密的竹林里难寻人迹,一阵春风瑟瑟吹来,林间的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景瞻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着天地间洋溢的气息,脑海中渐渐忘却了忧愁。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层轻纱般的薄雾、一排排的翠竹和一丝丝霏霏的溪水湿气。脑子里空荡荡的,静静地听着悠扬的箫声……。不久,四周不断地传来了各种乐器的音律,鸟儿在竹枝上欢蹦乱跳,竹子在和熙的春风中轻轻摇曵,整个竹林变得更加热闹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景瞻,完全陷入了憧憬……是谁能弹出如此动人的仙音?热烈的阳光穿透竹林,云雾已经散去,周围的景致也渐渐清晰了。竹林重又回复了静谧……
……。……。“公子,啊呀,您这面相可真是不凡啊!老朽看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良久,一个慈祥和悦的声音打破了四周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