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大兴往事
唐之民2015-10-25 02:493,124

  “怎么,宋先生,我的这个守门校尉有什么问题吗?”虽然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位子,但是燕峰还是想要听听宋宪成,这个军中老人的意见,他跟了冉再麟多年,对于军中的事情,应该是非常的熟悉,各种厉害关系应该把握的很深刻,理应能给自己提一些好的建议。

  宋宪成没有直接的回到燕峰的问题,而是问道:“燕兄,既然你是守门校尉,那么你也在城内买了宅子,你是打算将冉小姐安顿在城中吗?”

  “宋先生说的不错,我刚刚在南城买好了宅子,现在就是过来接冉小姐过去的。”

  “唉,守门校尉!冉小姐住在城中!”宋宪成叹了口气说道。

  “宋先生,你还没说我这守门校尉有什么问题?这其中难道有什么不妥的吗?”燕峰再次的问出了这个问题。

  宋宪成抬头看了看燕峰,苦笑道:“燕兄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禁军校尉,倒也罢了,这守门校尉虽然看着风光,可这真的不是一个好位子!历任守门校尉,如果不是特别有背景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有什么好下场!多数是死于非命!”

  “什么?有这么严重!禁军的校尉,难道有人敢随便动手的吗?这根造反有什么区别?”燕峰有些吃惊的说道。

  宋宪成再次苦笑道:“燕兄,你从边军中过来,不知道这其中的隐情啊!禁军守门校尉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身手再好,也不能应付随时都会来的残酷打击!除非你是某一个阵营中的人!没有背景的人,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燕兄,你进入禁军,当这个守门校尉,是孟武推荐的吗?”

  “我加入禁军,是孟大将军写信给兵部尚书锦乡侯郭啸,才促成的,现在的这个职位,应该是郭啸安排的吧。”燕峰仔细的想了想,大概的弄清楚了其中的缘由,如此说道。

  “你的守门校尉是郭啸安排的?”燕峰的回答,显然是出乎了宋宪成的意料,他有些意外的说道,“如果是郭啸安排的,那可能还要好些!原来你和是郭啸的人,难怪如此!燕兄,你去拜访过郭啸了吗?”

  “拜访郭啸?”燕峰脸色难看的笑了笑,说道:“锦乡侯府我去了两次,连续坐了两天的冷板凳,并没有见到侯爷!后来我就没有再去了。”

  “燕兄你居然没有见到郭啸?”宋宪成有些惊奇的说道,刚刚好看一些的脸色,又变得难看了。他想了想问道:“燕兄,你跟我详细说说去锦乡侯府的经过。”

  燕峰将两次去郭府的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漏过。

  听了燕峰的叙述,宋宪成皱着眉头说道:“怎么会这样呢?他安排你坐了这样重要的位子,怎么会不见你呢?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原委吗?”宋宪成苦苦的思索了一会,怎么也想不通其中的原因。

  沉默了一会,燕峰问道:“宋先生,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能跟我说说吗?”

  “唉,这其中的事情说起来就复杂了!”宋宪成叹道,“燕兄,你来到这中京城,想必也知道禁卫中京城四门的并不是城中的御林军,而是四支禁军!你不觉得这十分的奇怪吗?”

  “不错!的确是十分的奇怪,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怎么,这也和我的这个小小守门校尉有什么关系吗?”

  “何止有关系,而且关系还是非常的大!”宋宪成沉着脸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原委,还要从百年之前的‘乙未之变’说起。”

  “乙未之变?这是什么事情?我好像没有听说过!”燕峰不解的说道。

  “乙未之变是大事,百年以来,历代大兴帝王的实录和起居注中都没有记载,在大兴的朝廷之中,绝对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没有哪个人敢随便的提起,即便是在野史传记中也没有人敢写出来。我也是当年听冉大将军说的,才知道的。

  在前朝覆灭的时候,我大兴的太祖皇帝以一介平民之身乘势而起,在晋州聚集三千勇士,经过十年征战,一下席卷大半个天下,除了被一些炎人败类和西戎蛮夷占据的凉州和臧州之外,北方之地已经尽在我大兴的手中。

  此时,南方有两位封疆大吏乘乱自立为王。归州的白氏初祖是前朝开国皇帝的义子,前朝开国之后,封五等侯中的第一等列侯,世袭往替,奉命世代镇守归州,前朝覆灭的时候,白氏后人拥兵十万一举拿下相邻的雄州和剑州,占据三州之地,立国为南召。

  以扬州为根基的萧氏,传承五百年,祖上也曾经为一国之主,天下大乱的时候,萧氏也出兵,联合南方的各路高门大阀和地方豪强,相继拿下淮州,吴州,越州,岭州,云州和楚州,也立国为梁。和我大兴、南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鼎立之后,我大兴太祖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可是经过十年征战,依然是无法荡平梁国和南召,三国都是损失巨大,谁也无力统一天下。

  我大兴太祖当年立国的时候,立志要一统天下,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此时无力荡平梁国和南召,太祖不得不将眼光看向了国中的高门大阀和地方豪强,要从他们身上寻求支持。当初太祖横扫北方,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很少借助于高门大阀的力量。按照太祖的本意,在一统天下之后,是要彻底铲除这些为祸天下的毒瘤,可是当时根基未稳,太祖不能这么做。

  在太祖元武十三年,太祖迎娶中州第一门阀郑氏的嫡女,并将此女立为皇后,从此将高门大阀的势力引入了朝廷。自古以来,中州的门阀,青州门阀,这北方最大的两大门阀势力就是联姻不断,彼此之间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关系极其亲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州郑氏和皇室联姻之后,中州的其他四大老牌门阀卢氏、皇甫氏,李氏和王氏,也和皇室纷纷联姻,青州的资格最老的三个门阀崔氏,姜氏和诸葛氏同皇室的关系也是大大的加强。从此之后,北方的门阀势力都开始全力的支持大兴。

  在门阀势力的全力支持下,不到五年的时间,我大兴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是真正的兵强马壮。经过这五年时间的准备,我大兴百万大军南下,重创南召和梁国,将剑州从南召的手中夺了回来,接连拿下楚州和淮州这南方两个最大的鱼米之乡,产粮重地。

  经过这样的重创,南召收缩回去,稳守归州和雄州两州之地,无力北上。而梁国则是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南北的高门大阀虽然近几十年关系变淡,但是祖上也是关系密切,梁国的老太后,就是中州卢氏的嫡女。在卢氏和郑氏两大家主的斡旋之下,梁国的老太后劝说儿子,当时的梁国敬贤帝答应去国号,并入大兴。大兴则是封萧氏为世袭往替的列侯,其他高门大阀,像是陈氏,陆氏和谢氏也没有受到什么打击,都纷纷进入了大兴的朝廷中枢为官,地位依然显赫。

  梁国覆灭之后,大兴自然是全力要全力荡平南召,此时南召派使臣出使大兴,表示愿意退出雄州,只占据归州,为大兴永镇南方边陲。我大兴取得如此优势,当然不会答应南召的求和。太祖亲自领兵六十万南下,要灭了南召。我大兴的大军到了归州的地界之后,南召已经是退出了雄州,紧守归州的各个重要关卡。

  大军压境之后,南召再次派出使臣,向大兴求和,愿意向大兴称臣,并且表示愿意沿用大兴的年号。可是太祖依旧是没有答应南召的条件。

  就在大军要攻打归州的前夕,南召派出一十三位杀手,潜入军营,重创了我大兴的多位大将。其中的白氏老祖更是潜入了太祖的营帐,连毙太祖十六名贴身侍卫。这些侍卫,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可是在白氏老祖的手下,就如同婴儿一般,根本无力还手。在杀了这些侍卫之后,白氏老祖飘然而去。

  归州白氏,一直以来笃信道教,王室更是建立了天罡观,白氏中人历代在天罡观为道士的人很多,也不乏家主在交出大权之后,进入天罡观为道士。相传,白氏初祖当年受到异人传授,练就一身通天的武艺,功夫深不可测。历代以来,天罡观都是白氏的武学圣地,传授后代武艺。王室中人,个个都是身手高强之辈。

  这一次他们潜入军营,刺杀和重创多位大将,甚至连太祖都差点死在白氏老祖的手上,算是彻底的证实了这件事情。

  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太祖心中大惊,不敢轻举妄动,屯兵在归州边境,并没有进攻归州,和从中京城赶过来的多位重臣商量之后,决定接受白氏的求和。所以才会有了现在的南诏国。

继续阅读:第二十六节:乙未之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铁拳之横扫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