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风起磐石”(一)
梦醒浮生2015-10-25 03:074,192

  中央满洲省委对磐石地区的抗日武装建设十分重视。杨佐青(又叫杨君武、黑杨)和张振国(绰号张瞎子)就是省委为此专门派来的。1932年6月4日,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省委特派员杨林的主持下,一支对外号称“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一军第4纵队”,对内称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的抗日队伍正式成立起来了。就是后来的红军南满游击队,全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前身是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

  这支队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党直接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它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鼓舞、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值得永远纪念的、可歌可泣的、史诗般的英雄业绩。

  磐石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县城磐石镇在吉(林)海(龙)铁路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较早有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地区之一。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委成立;一年后,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成立。磐石也是日伪重点加强统治的地区,1932年2月,日本人在这个朝鲜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策划成立了一个“朝鲜人民会”(亦称保民会),还在那里专门设立了一个警察分署。

  九一八事变前,这里为军阀、封建地主统治着。除广大汉族劳苦群众外,一些国破家亡的朝鲜农民,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背井离乡,来到磐石。他们沿江河定居,多数以租佃水田为业,过着悲惨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早在1929年4月以前,磐石就有党的活动,人民在党的教育下不断觉醒。1930年春,由于磐石地区朝鲜族较多,中共中央派遣曾参加过海陆丰农民起义的朝鲜族中共党员朴奉(凤)、全世光二兄弟来磐石。朴奉在驿马泊子小学、全世光在县城模范小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同年5月,满洲省委又派巡视员陈德森(化名姜三)、李载琛来磐石工作。7月,经陈德森等人的筹备,在磐石烟筒山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磐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起草并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农民斗争纲领》、《雇农斗争纲领》,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磐石县委员会。到8月末全县已有共产党员80人,建立两个区委、两个特别支部和九个支部。县委初受满洲省委领导,9月以后隶属南满特委。朴奉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磐东郭家店。

  县委成立后,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反帝同盟”等群众组织。磐石人民在磐石县委领导下,在南方数省土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下,抗捐抗税和抗租抗粮斗争如火如荼,延及附近各县,呈燎原之势。

  1932年2月,满洲省委派吉林县委书记张玉珩和满洲省委负责军委工作的杨君武来磐石指导工作,建立抗日武装。张玉珩在磐石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长,纪儒林任县委宣传部部长。

  早在1931年10月,磐石中心县委就组织了一支七人的武装“打狗队”,成员有李红光等,活动在磐石蛤蟆河子和七间房一带。其主要任务是保卫县委机关和对付日寇在朝鲜族中建立的走狗组织“保民会”。其它一些地方,如磐东、伊通和双阳等地,也有“反日同盟会”、“农民赤卫队”在活动。

  李红光1910年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丹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受压迫受奴役的困苦屈辱和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铸就了李红光反抗日本侵略,执著追求翻身解放的信念。李红光天资聪慧,他的祖父是个颇通汉学的老人,他在其祖父熏陶之下,学识长进很快,不仅会讲流利的日语,而且能用汉语写文章,凭着他的少年老成,谦恭礼让,赢得了父老们的赞赏。1925年,因不堪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随父母迁至中国吉林省磐石县。1926年定居于伊通县溜沙嘴子屯。1927年,李红光参加伊通“农民同盟”和“青年同盟”,开始有组织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接受革命思想,并积级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地主的斗争之中。1930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作出决议“韩国党员应经一定手续加入中国共党”的原则,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他被选为中共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这时成立的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李红光任队长。

  杨君武来磐石之前,罗登贤书记曾对他说:东三省已经失陷,劳苦大众的反日斗争风起云涌。我们党的责任就是把这些自发的斗争,变成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你们的任务就是到磐石去搞武装,建立党领导的工农义勇军。杨君武在磐石中心县委所在地玻璃河套找到了县委书记全光等领导人,召开会议,传达了满洲省委的指示。会议还决定在原“打狗队”的基础上扩大成立游击队。

  这次会后,由杨君武负责组织训练班,培训工农武装骨干。先是在玻璃河套,后又搬到磐东,一共办了三期。第一期,七名“打狗”队员都参加了。以后各区选派一些优秀党团员参加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了,联系群众的作风也有所改善。队员帮助群众搞农事劳动,群众帮助队员缝洗衣服……军民关系的改善,使“打狗队”更易扎根群众之中,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也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1932年4月,满洲省委又派军委书记杨林(原名金勋、曾用名杨宁)到磐石巡视工作,传达指示,进一步扩建抗日武装。

  强敌入侵,国难当头,对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一批磐石中学的学生,如孟洁民、初向臣、王兆兰等,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革命斗争行列。党分配他们到工人、农民、士兵中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起到了革命的先锋、桥梁作用。

  在磐石县委的领导下,吉海铁路建立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吉海路工会”。他们向游击队输送骨干,为游击队购买枪械子弹和送药品、日用品,传送、散发抗日小报、传单,扒铁路,袭火车,炸桥梁,搞得敌人不得安宁。1932年3月,蛤蟆河子地区30多名铁路工人,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一夜之间就毁坏了一座铁路桥梁,砍断十几根电线杆子,剪断电话线,有力地阻止了日军进攻磐石县城。

  在磐石中心县委的组织领导下,蛤蟆河子等地农民又发动了“四三”暴动、“五一”大游行、“五七”武装大示威。“五七”大示威开始有八百多名农民参加,活动持续了四天,最后达千余人。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愤怒地扒铁路,烧枕木,毁电杆,惩处了四十多名汉奸、走狗。

  在党的领导下,工人斗争,农民暴动,士兵哗变,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汇成一股很大的武装力量。此时建立游击队的条件已经成熟。6月4日,磐石中心县委在杨林、杨君武的帮助下,于磐东区小孤山屯西山坡上召开大会,以原有反日武装为基础,正式成立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又称南满工农反日义勇军)。队员50余人,编成三个分队。张振国,杨君武任政委,孟洁民协助做领导工作。从此,在东北地区,党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人民的反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里,我们先特别说一下张振国和孟杰民。

  张振国,原名张玉衡,号德铨,常用名张玉珩,河南省信阳县人。1901年生于五里店乡郝堂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因而自幼能够上学读书。他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立第三(信阳)师范学校读书。五四运动前夕,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信阳,张玉珩在进步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接触新思想文化,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0年考入浙江大学,1923年初于浙大肄业回到信阳,在桑蚕学校任教员。不久,京汉铁路爆发了“二七”大罢工,信阳地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张玉珩参加宣传工作,曾把“打倒军阀吴佩孚”的标语写在火车车厢上,带到大江南北。1925年,“五卅”运动中,张玉珩是信阳反帝爱国斗争的积极分子之一,被信阳党组织发展为中共党员。1929年春,张玉珩到达奉天(沈阳),同满洲省委接上关系。1929年,他在辽宁台安县任党的特支书记时,叫张汝恒(张如恒)。1930年10月,他任中共吉林县委书记时,叫张玉珩。1932年2月以后,他在磐石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队长时,叫张振国。1933年7月,在哈尔滨任中共东区(道外)区委书记时,叫张敬山(张进山)。1935年5月,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政治部主任时,改姓杨,叫杨主任(杨瞎子)。1935年8月2日张玉珩率部到达汤原县娄家窝棚一农舍休息,正在吃午饭时,一支日本讨伐队突然从山间小路窜来与我部发生激战,在这次遭遇战中,张玉珩与两名同志被日本鬼子的枪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34岁。他的真实姓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近视眼,戴度数很大的近视眼镜,人们都习惯称他“张瞎子。”

  孟杰民,原籍辽阳,1912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先在本屯私塾念书,后转入当地初小。“九•一八”事变前来到磐石县细林屯。1924年夏,入磐石县城模范高等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磐石县立中学师范班,开始大量阅读进步书刊,思想活跃,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30年夏,带领进步学生参加反帝同盟组织的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建立磐石县立中学反日救国会,组织师生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声讨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同时,在学生中秘密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发展中共地下组织。1931年11月,赴玻璃河套向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汇报工作。不久,与另5名学生一起离校投身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初,参加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同年4月,与李红光等领导磐北农民举行“四三”大暴动,并组成一支专打汉奸走狗的“打狗队”。同年5月,策动原东北军老七连哗变,带出30余人、19支步枪。1932年6月,参与创建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任第二分队队长,与日伪军展开顽强的武装斗争。1932年7月,带队在磐石黑石镇伏击敌军,毙伤60余人。同年9月,率部奔袭磐石江南大场院,缴获伪军70余支枪。同年10月,指挥队伍攻陷伊通一处地主土围子,缴获旧枪150余支,义勇军在战斗中声威大振,开辟了红石砬子、玻璃河套等东北最早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2年10月,由于受“左”的倾向干扰,义勇军一度遭受挫折。同年10月下旬,义勇军改编为红军东北游击队,在艰难中出任游击队总队长。1932年11月,游击队在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靖宇的主持下,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仍被任命为总队长,并兼任第一大队大队长。不久,率队重返玻璃河套根据地,把游击区域扩展到磐石、桦甸、伊通、双阳、永吉各县的广大农村,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战斗。1933年11月27日下午,在磐石县吉昌乡长胳膊屯收缴地主武器时,被暗枪杀害。

继续阅读:第32章 “中国人不做亡国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白山黑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