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有了茅草屋,新娘的生活同样是艰难的。但是,新娘每次出门脸上都是挂着微笑,笑给自己的哥哥看的,也是笑给别人看的。更是笑给自己的儿子吴西看的。
她要做一个优秀的母亲,让自己的儿子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成长。三丫的文化并不高,她只是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她不敢和圣人比较,但是他会竭尽全力,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吴西撑起一片天空。
在生产队的生活,过的是非常快的。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度过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眼见吴西在不断健康的成长,三丫心里十分欣慰。
“妹子,事儿你都听说了吗?马上可能就要包产到户了。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哥哥在试探性的问三丫。
“嗯,村子里的人都在这么传。”三丫说。三丫和村子里的人来往并不多,这是她一贯低调的习惯,可能是受伤害受的比较厉害了吧。母亲在前面的空地上,好好照看着吴西。
前面是一株十分巨大的杂草,吴西一直在奋力像前爬,似乎是被草的美丽所吸引。草有什么好美丽的,小孩子嘛,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
“叫舅舅,”母亲叫吴西过来,“舅舅。”面对陌生的男子,吴西叫的怯生生的。哥哥笑笑,这是自己的侄子,亲身侄子。
“三丫,不是我说你。你应该再找个婆家了,事情都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了,有些东西你也该放下了。”哥哥说。这是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事。三丫说:“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清楚。”
自己的妹妹一直就是一个执拗的人,哥哥也不是不知道,若是找的话,早就找了,也不会拖到今天。哥哥还是希望妹妹能够想通。直到今天每年的清明和妹夫的祭日的时候,妹妹都要冲着屋子的东北方向烧纸。妹妹一直就忘记不了吴金,她那一段刻骨铭心唯一的一次爱情。
“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去了。”哥哥起身准备告辞了。三丫也起身,哥哥的背弯了很多。“哥,你和嫂子还吵架?”
哥哥回头看了妹妹一眼。“嗯,”有时候吵吧。“不要吵架,两个人走在一起,不容易。”妹妹说到最后声音都有些微弱。婚姻是一段很奇妙的东西,感受快乐者有之,感受煎熬者也有之。
哥哥也不想吵,但是有时候就是完全忍让,也是没有什么效果。
很快,村子里就开始分地了。包产到户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落实,三丫分到了两口半人的地。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算是半口。母亲最近两年关节疼的厉害,有时候要歇上很长时间才能动。母亲说,自己年轻时,太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就是在怀吴金的时候,还在村边洗衣服呢。母亲就经常嘱托三丫,女人一定要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省的将来老了遭罪。
尽管母亲从来都不喊疼,但是通过母亲艰难的神情,三丫也知道母亲是很痛苦的,所以就到处给母亲寻找能治这种病的医生,偏方土方都试了一个遍。母亲告诉三丫,“算了吧,这病又死不了人。瞎折腾啥。”
包产到户后,就是自己的地自己种,这样就彻底告别了大锅饭的时代。这种制度的执行,其实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懒惰者就想这么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三丫这样的人,自然是想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为了让吴西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三丫很努力的干,吴西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就算是三丫的庄稼种的再怎么好,她为吴西提供的平台也是有限。但是三丫不管那些。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三丫下地时,就带着吴西。吴西还非常的年幼,无法帮助她干任何农活儿。三丫,就把吴西放在田间地头,每次干一段时间,就回来看下吴西。这孩子可千万不要丢了才好,好在吴西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一般就是找一个阴凉的地方睡上一下午。都这么大了,这孩子还这么贪睡,将来一定是一个懒惰的人。
母亲去世的时候,三丫还在地里干活,回来就发现母亲离开了。母亲还把门前的空地给翻了一下,母亲说过,“门前的空地要好好利用下,种上一席子白菜,可以吃一个冬天的。”这样她有空就翻上一点,有空就翻上一点。终于在去世前,把地给翻完了。
新娘没有哭泣,不是不伤心,而是她曾经答应过自己,永远不会再掉下眼泪。母亲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三丫,自己死后,不用拉回老家。直接在门口埋了就可以,就埋在菜地旁边,也不用立坟。人死后,那些都是没有的东西,自己活了七十几岁,这一辈子有三丫这样的儿媳妇,值了,她会在那边保佑三丫母子的。三丫走进母亲的房间,所有的东西都收拾的井井有条,看来母亲是早就收拾好了。
“母亲,你吃了一辈子的苦,马上日子就好了,你怎么就走了呢。”三丫不哭泣归不哭泣,肯定是非常伤心的,非常伤心。这几日,吴西老是莫名其妙的哭泣,三丫这下明白了。
1979年,老人死后不立坟,在农村还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就算是母亲再怎么要求,村里的人,肯定是要议论纷纷。三丫直接连说都没说,就把母亲给埋了,就埋在母亲开垦的菜地旁边。人言可畏啊,三丫在吴金死的时候,已经是见识了人言可畏的厉害了。所以,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她就会说,拉回母亲的家乡了,和自己男人埋在一起。三丫一直不理解,母亲为什么非要在这里,而不会自己的家乡。或许,三丫一直不知道,在母亲看来,这里已经是她的家乡了。这里有她最亲最亲的人。她要好好守护这里的一切。
三丫是一个肯干的人,到了冬天地里收的庄稼甚至比家里有男人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