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见群臣伏地的伏地,躬身的躬身,缓缓坐回座椅中,望了眼成吉,成吉会意,高唱:“谁还有本要奏,无本退朝……”
就在殿内无声,成吉打算高唱退朝时,一封急报送进奉天大殿。
成吉将急报呈至太子面前,宗云晔展开一看,眉心顿蹙,抬眼望向玉阶下所立群臣,沉声道:“孤手中这份急报上说,苍离国犯我大昭西北边境,短短四日连下我大昭五座城池,守边将士死伤惨重。如今苍离大军继续向东,准备攻打下一座城池。”
“啊?怎么会这样?”
“那苍离小国,他们怎敢对我大昭用兵?”
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兵部尚书出列,拱手道:“殿下,朝廷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兵力强胜的西夷国上,却忽略了同样狼子野心的苍离国。
“上次我军打败西夷国后,苍离国趁机捞了不少便宜,一面与我大昭国卖着好,一面扩张着势力和地盘,此次他们进犯我国恐怕是筹谋已久,当真是其心可诛。”
吏部尚书拱手道:“殿下,如今的林裕总兵欠缺对敌作战经验,臣提议调派一位有威望且有作战经验的新总兵去西北,鼓舞西北军士气,带领众将击退苍离大军。”
宗云晔垂眸沉思,半晌抬起头望向殿上众臣,用清正雍容的声音道:“众卿觉得何人可堪林裕总兵大任?”
兵部左侍郎出列,拱手道:“殿下,臣举荐誉王世子宗弘昱,世子曾随誉王驻兵西北,对西北地形熟悉,且有长胜将军的美名,是最合适的人选。”
群臣皆知兴武帝忌惮誉王父子,可形势所迫,眼下若要击退苍离国,确实没有人比誉王和他儿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有些人开始眼神交流,经过一番确认后,吏部右侍郎拱手道:“臣亦觉得誉王世子可堪此任。”
“臣附议。”又人站出来。
大多数官员还是选择闭口不言,静观太子的意思。
宗云晔向宗室队伍投去目光,誉王世子宗弘昱对上太子目光,出列拱手道:“臣愿领兵出战西北,不破苍离誓不还。”
誉王这次不开口了,只是皱眉轻叹一声。
宗云晔微微颔首:“此事待孤回去禀报陛下,再行定夺。退朝!”
下了朝后,宗云晔本想去方家宅院,但考虑到西北战事紧急,叹了一声,调头先去了养心殿。
*
养心殿中。
宗云晔坐在罗汉塌前的圆凳上,将苍离国进犯大昭之事禀报给兴武帝,并将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他亦认为誉王世子是去西北的最好人选,理由不用说,皇帝心中自是明白。
兴武帝沉思良久,抬眼望着儿子:“太子真的放心让誉王世子去西北?”
抵御外敌,自己人要团结。宗云晔心里这么想,口中却不能这么说,他道:“父皇,儿臣不愿见西北边疆百姓受战乱之苦,亦不愿见将士的血白白流淌,儿臣愿以苍生为念,打算用誉王世子。”
兴武帝长叹一声:“罢了,朕若不许,倒是显得朕不念苍生了,此事就依太子之意吧。”
“儿臣遵旨。”宗云晔起身行了告退礼,退出养心殿后,立即传皇帝旨意任誉王世子宗弘昱为林裕关总兵,令其马上动身前去西北。
宗云晔处理完苍离国进犯之事已是未时,他长出口气,趁着未有新的政事压过来,赶紧换了微服准备出宫。
郑忠赶回东宫,正巧撞上要出宫的太子,问道:“殿下,您这是要去方家?”
“你刚回来且歇着吧,不必随行。”宗云晔边走边道。
“殿下,臣有件事要和您说。”
“等孤回来再说,现在没时间。”
郑忠望着匆匆离去的太子,自言自语:“殿下,您真应该先听我说,否则此去会大吃一惊。”
*
方家宅院。
方洛平躺在自己床上,舒服得眯起了眼。
方衍坐在床边的凳子上抚了抚他受伤的额角,笑微微地看着他。
“哥,刚才在院门口让你受委屈了,我占了你的便宜,你才是哥哥。”方洛难为情地垂下眼帘。
方衍摇头笑道:“这没什么,在家乡时不是也常有人将我们认错吗?你我兄弟不分彼此。”
“嗯。”方洛点头笑了笑,看着哥哥起身为他掖被,又道,“哥,对不起,我还占了你的官位。”
方衍手中一顿,随即笑道:“说什么胡话,你做官那是凭自己本事考的,你为咱们方家争了脸面。”
“不,不,哥哥,我是借着你举子的身份去参加考试的,我就是个混子。如果换作你去参加会试、殿试,现在情况肯定不一样的,你定会成为一个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百姓的好官,而不像我这样总是惹事。”
方衍坐回凳子上,笑道:“惹事?你怎会这样想?我家阿洛最棒了,你这一年做的那些惊天动地大事,我都知道。
“你去西北剿匪,助太子搬倒蔡氏,又去南平除海寇,你的所作所为可不是混出来的,是你真心实意为国为民做出来的。”
“真的吗?哥哥真是这样想的?”方洛睁大了眼睛。
“当然。”
“这么说我没给哥哥丢脸?”
“怎会是丢脸,是争脸。”方衍笑着看他。
方洛放心地拍了拍胸口,笑道:“这回好了,得到正主的认可了,我可以安心地将这官位还给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