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汉卿被濮阳顾笙这般直勾勾的望着,心理多少有点发毛。其实他完全明白濮阳顾笙的意思,只是自己始终缺乏一种勇气说出心理最真实的话。
濮阳顾笙望到他呆呆愣愣,一句话也不说,登时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难道我讲的还不够明了吗?”
“你说的很清晰呀……”
“哼!揣明白装糊涂,是不是?”
“……”
“我的意思是,你想留下上官姑娘,你要给她一个名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即便是江湖人,也不能师出无名吗?”濮阳顾笙不断眨巴眼,暗示道。
“那什么……我要去备课了,世子还等着我的新诗呢。”诸葛汉卿忽然找了一个理由,匆匆转身离开。
“你看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扭扭捏捏像个姑娘,你就不能大大方方,也给上官姑娘写一首诗?”濮阳顾笙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扬声道。
次日。
双鹤楼,荣芳斋。
“先生,今日景衍学哪一首诗?”裴景衍以希冀的目光,望向诸葛汉卿。
“老师今日教你一篇非常优美的诗篇,叫《滕王阁序》。”诸葛汉卿淡然道。
“滕王阁序?”
“没错,老师要开始诵读了,景衍,你要仔细听好了。”诸葛汉卿叮嘱道。
“嗯,景衍准备好了。”裴景衍微微颔首道。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景衍,你都记下了吗?”
“嗯,我都记下了,可以马上默写出来了,只是有的字我还不会写。”
“没关系,不会写的字,你先空下来,老师会帮你补上。”
“好的,先生,对了,先生,这首诗篇您写的非常隽永秀丽,尤其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简直是神来之笔,景衍十分喜欢。等我默写完这篇,就拿给我的母后去看。”
“呵呵……好。”
“对了,先生,你知不知道一件事?”
“何事?”
“上次我在建宁街上的歌楼里,听闻有人在唱你的诗,非常悦耳。”
“哦,是吗?”
“嗯,我母后也听到了,所以,先生,你现在是一个大诗人了,很有名哦。”
“呵呵……景衍,再不默写《滕王阁序》,你可就要忘了。”
“好的,先生。”
……
九鹤园。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瑀华国君裴宗将一本奏折摔在地上后,来回踱步,面红耳赤,怒道。
“陛下,您消消气,别动了肝火。”内侍总管鲜于彦焦急万分道。
“朕能不动气吗,一个堂堂礼部尚书,三朝老臣,居然会写出‘不是嫡子,亦可为储’的建言,这不是疯了,这是什么?!他还主动辞呈,欲要为此立志,简直荒唐透顶!若不是看在他三朝为臣的份上,朕顷刻间要了他的命!”裴宗满腔怒火,咆哮道。
“陛下,老奴也不懂什么嫡不嫡子,老奴只知道陛下您不能再动肝火了,水谷先生曾多次叮嘱过老奴,一定要照顾好陛下。”鲜于彦一面擦着泪,一面悲悲戚戚道来。
“好了,你别哭了,朕不动肝火了,你也一把年纪了,还整出这哭相,让外面人看见了,你还有什么官威可言。”裴宗温言责备道。
“老奴知错了,老奴知错了……”鲜于彦呢喃道。
“礼部尚书他也一把年纪了,朕就许他告老还乡吧。”裴宗最后叹道。
广戚王府,湖心亭。
“仲孙庵那个老匹夫真是该死,居然临走前,还给本王来这么一出,本王平日待他不薄,居然给父皇的奏折里,写出‘不是嫡子,亦可为储’的建言,这不是明摆着支持三皇子裴天朗吗?!此人绝对不能留,否则后患无穷!”裴天煜将手中的绿色琥珀珠贯摔在地,恶狠狠道来。
“人倒是好杀,只是在下有点不明白,三皇子是如何劝动老尚书的呢?”阚长风狐疑道。
“一定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里了。”裴天煜幽幽道。
“很有可能,如今我们没有了兵部和礼部,今后朝堂上的言论方向,很难由我们掌控了。”阚长风充满忧虑道。
“我们没有了两部,估计大皇子也很快又丢失一部,那时候,言论方向回到起点,无疑对大家都是公平的。”裴天煜冷笑道。
“据说,诸葛村夫已经晋升为怀安王府的军师中郎将了,看来三皇子对他的倚重,越来越深了。倘若他继续活下去,整个朝廷都会被他搞得乌烟瘴气。”阚长风愤懑道。
“既然无法从外面找到机会下手,那就只好从他们的内部着手了。”裴天煜提醒他道。
“殿下,我明白你的意思,怀安王府那么多的丫鬟仆从和杂役,总有人是可以被收服的。”阚长风幽幽道。
……
九鹤园。
“如今未央国要与我们瑀华和亲,丞相,你怎么看?”裴宗背着手,喂食着园中白鹤,悠悠问道。
“陛下,雁门关一役,多亏了未央国和南初国的及时来救,所以才重创了即墨国,未央国的和亲,我们自然不能拒绝。只是,选派哪个皇子联姻,还望陛下仔细思忖一番。”丞相宇文卓灿笑道。
“上一次,南初国的和亲是大皇子,这次朕觉得应该轮到二皇子裴天煜了。”裴宗缓缓道。
丞相的小女儿宇文素素本是二皇子的王妃,宇文卓担心未央国美丽的公主嫁过来后,会对自己女儿的地位有所影响,所以,这一刻他暗藏了一丝私心。
“呵呵呵……陛下,三皇子最近一年来政绩不断,为朝廷和百姓做了许多大事,而且雁门关一役的建言,还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众臣工也都对他赞誉有加。微臣觉得三皇子才是与未央国和亲的最佳人选,何况三皇子目前只有一个王妃,一个妾也没有,应该为陛下多生一些凤孙。”宇文卓悠悠道来。
裴宗闻听此话,登时陷入一阵错愕之中。
“一个堂堂的他国公主,怎么能嫁给一个宫女所生的皇子呢?我瑀华也太有失体面了吧。”
但是此话,裴宗不便说出口,毕竟丞相方才所言句句属实,无以批驳。
“那就明日朝堂上议,听听群臣们的意见。”裴宗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
和亲一事,很快就传到了怀安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