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婴在各地大小军官中都有兄弟友人,他们曾一同在边疆浴血奋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得知赵匡婴投身侯铭轩麾下,这些兄弟们纷纷来信,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支持。
有的军官暗中调配物资,为侯铭轩的军队补充粮草;有的集结手下的精锐力量,随时待命,准备响应号召。
有他助力,再加上长发先前给出的皇子王爷们的驻军分部情况,形势一片大好。
侯铭轩深知,此刻己方力量愈发雄厚,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但他也清楚,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不过有这些志同道合的兄弟相伴,他信心满满,准备向着那腐朽的朝堂势力,发起最猛烈的冲击,为东川国的百姓夺回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正式作战前,东面又有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睦州中有四郡备倭兵前来投奔。
那一日,阳光洒在行军的道路上,泛起一片金黄的光晕,远远望去,只见一支装备精良、步伐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正是“镇海蛟龙”罗威和“破浪先锋”陈岳。
罗威,身形魁梧,足有九尺有余,宽厚的肩膀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
他站立在那里,仿若一座巍峨小山,浑身散发着一种久经沙场的威严气息,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
他在沿海抗击倭缅贼寇多年,历经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对海战战术了如指掌,打崇州时便是好手。
哪怕进京用不到海战,日后统一全国,出海对抗倭缅时也是良将。
曾在一场惊涛骇浪中,倭缅贼寇战船趁着恶劣天气来袭,妄图突袭沿海渔村。彼时,狂风呼啸着席卷海面,掀起数十丈高的巨浪,天地间一片昏暗,仿佛末日降临。
罗威得知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披上战甲,大步迈向指挥舰。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在这狂风巨浪中,宛如定海神针一般。
登上船头,他高声呼喊指挥,声音穿透风雨,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将士耳中。战舰在波涛中剧烈摇晃,船帆被狂风撕扯得猎猎作响,可他稳如泰山,双脚如同生根一般牢牢站定。
凭借对海域的熟悉,他深知何处有暗礁、何处水流湍急,巧妙地指挥舰队避开危险区域,同时又利用风向和海浪的助力,调兵遣将,对倭缅贼寇形成包围之势。
在他的精妙战术下,舰队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在敌船上,炸得敌船木屑纷飞,火光冲天。
敌寇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而罗威的将士们则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最终,这场海战以少胜多,倭缅贼寇闻风丧胆,狼狈逃窜,留下一片狼藉的海面和破碎的战船。
经此一役,罗威之名在沿海地区广为传颂,百姓们视他为守护神,每当出海捕鱼,都会在船头供奉上些许祭品,祈求他护佑平安。
陈岳则擅长突袭作战。
平日里训练时,常常能在眨眼间跨越数丈距离,让旁人惊叹不已。
多次带领敢死队趁着夜色摸上倭缅贼寇战船,他们身着黑衣,融入夜色之中,口衔利刃,以防发出声响暴露行踪。
在黑暗中,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水性和敏捷的身手,悄然潜行,接近目标后,陈岳一声令下,队员们如鬼魅般出手,利刃瞬间划破敌寇咽喉,杀敌于不备。有一回,他们遭遇了一艘戒备森严的倭缅战船,船上敌寇巡逻频繁,但陈岳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找到了敌寇换岗的间隙,带领敢死队如闪电般攀爬上船。
上船后,他们迅速分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瞭望台上的哨兵,随后冲入船舱,与敌寇展开近身搏斗。
陈岳手中双刀飞舞,所过之处血花四溅,敌寇们惊恐地瞪大双眼,还来不及呼喊求救,便命丧黄泉。
这场突袭大获全胜,他们缴获了大量物资,更为重要的是,给予了倭缅贼寇沉重打击,战功赫赫。
他们带着四郡备倭兵,整齐列队来到侯铭轩帐前。
罗威抱拳,声如洪钟:“侯将军,我等在沿海抗击倭缅贼寇,本为护国安民,可如今朝廷昏庸,奸臣当道,对我等战士百般刁难,克扣军饷。冬日里,兄弟们连件保暖的棉衣都没有,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伤病时,却因无钱医治,只能咬牙硬撑。而那些贪官污吏,却把军饷中饱私囊,反让倭缅贼寇有可乘之机。听闻将军欲肃清天下,还百姓安宁,我等愿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岳也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将军,我相信只有您能带领我们打出一个朗朗乾坤,让我东川国重现辉煌。在沿海作战时,我看着那些被倭缅贼寇残害的百姓,心中满是痛心与无奈,深知若不改变这世道,百姓永无宁日。恳请将军收留!”
侯铭轩见状,亲自上前扶起二人,动容道:“诸位壮士前来,是我侯铭轩之幸,亦是百姓之幸,我定不负大家所望!”
除了这些义士,各城的官府守军也纷纷自愿加入。
这些守军大多出身平凡,来自市井乡间,他们或是家中的顶梁柱,为了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或是怀着满腔热血,憧憬着能为家乡建功立业,从而投身军旅。
然而,在这过程中,他们见惯了朝廷官员的贪污腐败、欺压百姓。那些官员巧立名目,以修缮城墙、筹备军资为由,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真正用于城防建设与军备提升的资金却寥寥无几。
百姓家中揭不开锅,饿殍遍野,街头巷尾时常传来凄惨的哭声,那是孩子饿到无力哭喊,老人病弱却无钱医治的悲声。
而官员们却在府邸中大鱼大肉,过着奢靡的生活,珍馐美馔摆满一桌,婢女小厮环绕伺候。
他们出行必有华丽的马车,招摇过市,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守军们日常站岗时,常能听到百姓的哭诉与哀求,内心早有不满,愤懑的情绪如同暗火在心底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