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虞迩见状,上前一步,轻声说道:“陛下,臣妾与夫君深知陛下的厚爱,只是夫君这些年实在太累了,还望陛下成全。”
女帝微微点头,抬手示意二人起身,说道:“爱卿夫妇既有此心,朕便含泪应允。朕特赐下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谷,山谷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让你与沈虞迩安享晚年。”
“至于地点,天下间,只有你们二人知晓。也只有你们二人,有权让他人知晓”
侯铭轩夫妇再次跪地谢恩,眼中满是感激。
当夜,侯铭轩夫妇回到府邸,开始收拾行囊。
回程路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消息。
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侯铭轩面前,眼中含着泪,说道:“侯大人,您为咱东川国做了太多好事,这一走,我们可都舍不得啊!”旁边一位年轻的后生也喊道:“是啊,侯大人,没有您,哪有咱们现在的安稳日子,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侯铭轩一一谢过百姓,心中满是感动。
第二日清晨,朱雀街上,百姓们听闻侯铭轩要归隐,纷纷自发前来送行。
人群熙熙攘攘,男女老少皆有。
在离开之前,侯铭轩作出了封笔诗。
这一日,他站在天阙阁九楼高阁顶端,这个让他在京都扬名立万,富甲一方的起始之地。
天阙阁巍峨耸立,尽显尊贵与奢华。
阁楼下,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日,正如十几年前他初入京都时一样,天朗气清。
湛蓝的天空足够澄澈,几缕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像是为这盛大的告别添上了几分悠然的意境。
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人们的发丝与衣角,却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舍与眷恋。
他看着身前脚下欢呼喝彩的万民,缓缓开口:“《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作罢,万千学子黎民无不抱头痛哭。
那哭声起初只是星星点点的抽噎,而后竟汇聚成一片悲痛的洪流,响彻在京都的上空。
一位年轻的学子,手中紧紧握着书卷,哭得满脸泪痕,哽咽着喊道:“侯大人,您这一走,我们日后向谁求学问道啊?您留下的那些经典之作,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您怎忍心就此离去!”
旁边的同窗们纷纷附和,哭声愈发悲戚。
在他们心中,侯铭轩就是东川国的天,只要他在,天就踏不下来。
百姓们更是满心悲戚,他们中有朴实憨厚的农夫,粗糙的双手紧攥着衣角,脸上涕泪横流,喃喃自语道:“侯大人啊,若不是您,咱哪能过上这安稳富足的日子,那些贪官污吏早把咱的血汗钱榨干了。您要是走了,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还有那街头的小贩,平日里靠卖些小物件维持生计,此刻也放下手中的生意,望着天阙阁顶端的侯铭轩,泣不成声:“大人,您走了,这京都的热闹怕也跟着没了,谁还能像您一样,给咱老百姓谋这么多福利啊!”
但若他选择离开,那么谁能保证贪官污吏不会继续横行天下?
若是他离开了,便无人再开创出那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经典:四大名著、麻将、神兽、足球、篮球……
这些文化与娱乐的瑰宝,早已融入了东川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每到闲暇时光,街头巷尾总能听到麻将的碰撞声,孩子们抱着自制的足球、篮球,欢快地奔跑嬉戏,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四大名著里的精彩故事,这些美好,皆是侯铭轩带给他们的。
瓜子瞧着高楼上的侯铭轩,叹息自语一声:“没了侯大哥,京都会无趣些。”
如今崇拜之人即将离去,他心中满是惆怅。
这日后,侯铭轩带着妻子,告别繁华都市,开着天涯行宫,踏上了归隐之路。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前行,身后的喧嚣逐渐远去。
行车数日,来到那四季如春之地。
踏入山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侯铭轩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满是宁静。山谷中,青山连绵起伏。
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鱼儿在水底欢快地游弋;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他同沈虞迩进入了御赐小院。
院内,质朴而温馨。
几间房屋错落有致,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既能遮风挡雨,又透着浓浓的田园气息。
正房的门窗皆用雕花的木板装饰,虽不华丽,却精致典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光影斑驳。
侯铭轩在小溪旁开辟了几块田地,种上有灵蔬菜水果,每日清晨,侯铭轩与沈虞迩便会来到田间,浇水施肥,看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清晨的阳光柔和温暖,洒在他们身上。
侯铭轩手持水瓢,弯腰为幼苗浇水,水珠在叶片上滚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轻声对妻子说:“在这山间种种地,倒比在朝堂上自在许多。”
沈虞迩微笑着点头,手中拿着锄头,细心地为土壤松土,回应道:“是啊,远离尘世喧嚣,这般宁静的日子,才是我们一直期盼的。”
闲暇时,他们坐在院子里,泡上一壶香茗,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时而欢笑,时而感慨。
院子里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石桌上的茶具古朴典雅,是侯铭轩特地从集市上淘来的。
“其实幸福生活就这么简单,一个茶杯,一间茅屋,一亩良田,一亿存款。”
他们手捧茶杯,望着远处的山峦,侯铭轩想起了航海贸易时的惊险刺激,不禁笑道:“还记得那次出海,遇到风暴,船差点翻了,可把大家吓得不轻。”
沈虞迩看侯铭轩回忆时脸上惊恐的表情,也跟着笑起来。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着,有时看着侯擎宇寄来的家书,知晓他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为国家谋福祉,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满足与欣慰。
往常的一日,静谧被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车声打破。
车轮辘辘,碾压着地面的枯枝败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侯铭轩与沈虞迩不禁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诧异与疑惑,随即起身,携手向院门口走去。
待那马车缓缓停下,车帘被轻轻掀起,一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瑾栗葭、宁泽川、小丽、苏莞、杨艳、叶蓬举、赵星、蒋国公,沈凤清。
蒋国公刚一下车,便故作怒色,抬手指着侯铭轩,佯装嗔怒道:“臭小子,躲在这么好的地方每日悠闲,倒是不想我们。”
那语气,三分佯装的怪罪,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侯铭轩眼眶微湿,快步走上前去,一一与众人相拥。
许久,他才松开手。
沈虞迩站在一旁,眼中含笑,目光温柔地从众人脸上扫过。
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看向三皇子沈凤清,轻声问道:“三弟,阿姐怎么没来?”
沈凤清微微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解释道:“二姐莫忧,陛下最近政务缠身,实在是抽不开身。不过她承诺,不出一月,便亲自来看望大家,还要带上楚国公他们呢。她还特意嘱咐,往后来看你们,一定得分批,今个他来,明个我来,如此轮番交替,此地便时常有趣,也不会太过喧闹,扰了你们的清净。”
众人围坐于小院之中,石桌上摆满了沈虞迩亲手准备的糕点、水果,还有侯铭轩珍藏许久的美酒。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分别后的点点滴滴,笑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在这山间久久回荡。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若为这温馨的画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岁月静好,情谊长存,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已过去,未来只剩这满溢的幸福与安宁。
……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