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再次爆发出一阵高呼,士气高涨得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这略显昏暗的校场,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众人的簇拥下,侯铭轩和叶蓬举大步走进营帐,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下一步行动。
他们深知,前路漫漫,充满艰辛,但有了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他们便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有了扭转乾坤的希望。
同一时间,正是今日,三环城城主府内。
代理城主宋长葛也收到了侯铭轩的密信。
宋长葛彼时正于书房之中,全神贯注地翻阅着古籍,试图从先人的智慧中探寻治国安邦之策。
桌上的烛光轻轻摇曳,他展开信件的手微微颤抖,目光迅速扫过信上的内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光,瞬间点亮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斗志。
宋长葛本就是个有远见卓识之人,他在尚未前往三环城任职期间,游历民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亲身感受着各地百姓在苛政下的凄惨生活。
他曾踏入一个又一个破败的村落,所见之处,皆是满目疮痍。
漫步于街头巷尾,入目皆是面黄肌瘦的贫民,他们衣不蔽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破旧的衣衫仿佛随时都会被风撕裂,露出瘦骨嶙峋的身躯;食不果腹,干瘪的肚皮紧贴着脊梁,为了一口吃食,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孩童饿得啼哭不止,那哭声犹如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而他们的父母只能满脸悲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用空洞而绝望的眼神望着孩子,眼中满是愧疚无奈。
宋长葛目睹这一幕幕人间惨状,对朝廷的腐败早已痛心疾首,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他的心底,让他夜不能寐,时刻思索着如何改变这一切。
当然,沈皇的新政推行均没有问题。
沈诏硫甚至多次要求削减赋税,少征徭役,满心期望能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可奈何蒙蔽圣听的太子党和田宰辅狼狈为奸,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如今东川国看似国富民强不错,但在大多地域,受到田宰相**掌控的各级官员虚加税收,频频出台剥削法案,又层层贪墨。
那些贪官污吏,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肆意吞噬着百姓的血汗钱,将国家的根基一点点蛀蚀。
他们住在豪华的府邸,出入有车马相随,每餐皆是山珍海味,而百姓却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宋长葛深知,若不奋起反抗,东川国迟早会在这无尽的腐朽中崩塌,沦为历史的尘埃。
收到信后,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站起身来,手中的信件被他紧紧攥成一团,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与决心都融入其中。
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议事厅,在厅中,他高声传令,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整个府邸,调集城内士兵。
一时间,城中号角声起,士兵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
与此同时,宋长葛又安排人手,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
粮草一袋袋地被搬运上车,堆积如山,那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泽;兵器一箱箱地被打开,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饮尽敌人的鲜血。
为了确保物资的充足与优质,宋长葛亲自监督,他仔细检查每一袋粮草,看是否有霉变潮湿;拿起每一把刀剑,试其锋刃是否锐利。
士兵们日夜操练,校场上喊杀声震天,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在教官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演练战术动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毫无怨言,眼神愈发坚定,等待侯铭轩的到来。
为了鼓舞士气,宋长葛时常亲临校场,与士兵们一同训练,他亲自示范战术动作,讲解战斗技巧,他的身姿矫健,动作娴熟,士兵们对他越发敬重,训练起来也更加卖命,都想着在未来的战场上为城主争光,为东川国的未来奋战。
待一切准备就绪,侯铭轩、叶蓬举带领着茂才大营的兵士与三环城的军队会师。
那一日,阳光洒在大地之上,两支军队浩浩荡荡地汇聚在一起,仿若一条奔腾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得让人震撼。
阳光照在他们的铠甲和兵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若给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让他们看起来仿若天兵天将下凡,来拯救这苦难的世间。
清君侧,正式开始。
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如今脚下身处的睦州。
在睦州之战打响前,侯铭轩的大军仿若一块强大的磁石,瞬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补充力量。
先有“疾风剑影”苏御,一品境界,此人出身江湖名门,自幼便在剑术上展现出超凡天赋。
在苏家剑庐之中,他每日闻鸡起舞,刻苦练剑,无论寒冬酷暑,从未有过一日懈怠。
当冬日的大雪纷纷扬扬飘落,整个剑庐都被白雪覆盖,他却在雪中挥剑,一招一式,浑然忘我,雪花随着他的剑势飞舞,仿若灵动的精灵;夏日酷暑难耐,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依旧沉浸在剑术的修炼中,蚊虫叮咬也不能让他分心分毫。
经名师悉心教导,练就一手快剑绝技,其剑速之快,仿若闪电划过夜空,让人目不暇接,名震武林。
曾有一回,一伙穷凶极恶的匪盗洗劫了一处偏远山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们哭声震天,绝望无助。
苏御听闻此事,单枪匹马闯入匪巢,只见他身形如鬼魅,剑出如龙。
刹那间,寒光闪烁,数十名悍匪还没来得及反应,便纷纷倒地毙命,解救被掳百姓无数。
他的身影在匪巢中穿梭自如,仿若无人之境,那锋利的剑刃所过之处,血花飞溅,却未曾沾染他分毫。
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江湖,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视他为救星,每当提及他的名字,眼中都满是崇敬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