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侯铭轩身着一袭华服,气宇轩昂地领着天阙阁全体员工,浩浩荡荡地朝着梁舟钰的御赐大院进发。
那场面好不热闹,队伍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众人皆是满面春风,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贺礼,为的是给梁舟钰恭贺这乔迁之喜。
抵达大院门前,侯铭轩率先迈步入内,身后员工鱼贯而入。
梁家上下早已得到消息,齐聚庭院相迎。
梁舟钰快步上前,眼中满是感激与欣喜,朝着侯铭轩深深一揖:“东家,您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侯铭轩笑着扶起他,目光中满是欣慰:“舟钰啊,你如今有此成就,我由衷为你高兴。”
紧接着,侯铭轩正式拜见了梁父梁母。
两位老人看着眼前这位将自家从底层泥潭中一手挽救至今的恩人,往昔的艰辛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曾经,他们一家食不果腹,在贫寒中苦苦挣扎,是侯铭轩雪中送炭,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经济的支撑,让孩子们有机会读书识字、追逐梦想。
一时间,诸多感慨交织,二老均泣不成声,泪水簌簌而落。
侯铭轩见状,赶忙上前安慰,言辞恳切:“伯父、伯母,莫要如此伤感,今日是舟钰的大喜日子,该当欢喜才是。”
说着,他一挥手,身后员工便将贺礼一一呈上,件件皆是珍品,有珍稀的古玩字画,寓意吉祥的摆件,还有珍贵的药材,皆是实用又贵重之物。
梁母见状,却坚决拒绝,她抬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声音略带哽咽:“侯公子,您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贺礼,万万不能收啊。您一直以来给我们家的资助已然太多太多,多到这辈子恐怕都还不完了,哪能再受恩惠。”
梁母眼中满是真诚,她深知这份恩情的厚重,实在不愿再增添侯铭轩的负担。
在梁家众人心中,侯铭轩无疑是他们一家的贵人。
没有侯铭轩,就没有梁舟钰的今日,更没有梁家如今的安稳生活。
等庆功宴过后,宾客们纷纷离席,梁母拉着梁舟钰、梁舟武来到一旁,神色凝重地嘱咐道:“舟钰、舟武,你们记住,侯公子对咱家有再造之恩,一定要知恩图报。”
梁舟钰郑重点头,眼神坚定:“母亲放心,孩儿自然知晓。只要侯铭轩需要,便是让我一头撞死,我也绝不问缘由。”
他字字铿锵,心中早已下定决心,要用一生去守护这份恩情,无论前路如何艰险,都绝不退缩。
倒是梁舟武,表面上点头答应,口中说着:“母亲,我记住了。”
可心中却有些不屑。
想当初,侯铭轩将他从赌场带离,虽说救他于水火,可也因此让他与长兄之间产生了嫌隙。
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偶尔玩乐,并未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侯铭轩此举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加之他年轻气盛,自尊心作祟,至今,他仍然对侯铭轩颇有微词,只是碍于母亲在场,不便发作罢了。
在梁舟钰赶赴崇州的六个月里,侯铭轩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家产业拓展之中。
他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与运作,再度扩大农田面积,以雷厉风行之势将潭西村及周边五个大村子的内外土地悉数兼并占据。
土地到手后,他将全村人雇为佃农,自此,名下的土地规模已达惊人的一千二百倾。
紧接着,他广泛派人种植各类珍稀作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有灵辣椒、有灵大蒜、有灵稻米……
有灵辣椒不仅辣味醇厚,刺激味蕾,更能在食用后激发人体的气血运行,让人周身发热,活力满满;有灵大蒜具有超强的抗菌消炎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疾小病,有着立竿见影的预防功效;有灵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煮出的米饭香气四溢,长期食用还能滋养身体,固本培元。
凡此种种珍稀作物,如今只有天阙阁独家供应。
侯铭轩构建了一套严密高效的分销体系,将这些作物分发售卖给京城四街中各大市集、商铺。
一时间,商家们是争相与天阙阁合作,以求获得稳定的货源。
凭借着这些作物的热销,天阙阁获利极多,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也正因有灵作物的广泛流通,近些日子来,京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食用过后,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原本孱弱的身体变得硬朗起来,走路都带风;皮肤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变得光滑细腻,焕发出健康的光泽。
患病者越发减少,许多慢性病症,如久治不愈的咳嗽、风湿痹痛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仿佛被这些神奇的作物驱赶至了九霄云外。
如此显著的变化,让京都的医馆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不少小医官纷纷倒闭转型,他们或转行从商,或投身农业,寻找新的生计之路。
除了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侯铭轩在养殖业方面同样建树颇丰。
在他精心打造的兽圈之中,饲养着各类珍奇异兽。
随着神兽数量的增多,侯铭轩开始向周边售卖一些性情温顺、观赏性强的品种,它们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贵族们的热烈追捧,成为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当然,对于那些个杀伤力破坏力极强的,比如夔牛、具甲罴这些,侯铭轩深知其潜在的军事价值,故而明令禁止售卖,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积攒起来,悉心照料,以待日后用作军用。
就在侯铭轩人还在潭西村,忙碌于田间地头与兽圈之间时,京都的快马如疾风般飞驰而来,带来了皇帝的召见令。
侯铭轩不敢耽搁,迅速整理行装,开上房车,向着京城疾驰而去。
轻车熟路进入御书房内,只见沈诏硫早已在那里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