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铭轩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他边笑边点头应下:“既然是你老宁开口了,还是为了美人,那我便豁出去了,这几日不眠不休也要赶出来。”
宁泽川见侯铭轩如此爽快,心中松了口气,可又想到自己的私心,补充道:“或者你可以将其余两本暂且搁置,先写红楼和三国。”
侯铭轩一脸疑惑:“这是为何?”
宁泽川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瑾栗葭喜欢红楼,我喜欢三国。”侯铭轩听完,瞪大了眼睛,佯装惊恐地说道:“……那不中,喜欢水浒和西游记读者会砍死我的。”
四大名著宛如四枚重磅炸弹,就这样,在东川国的文学领域轰然炸响,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风暴。
那风暴所及之处,无论是繁华京城的大街小巷,还是偏远州县的静谧村落,人人都被卷入其中,沉浸在书里的世界无法自拔。
侯铭轩作为这一手缔造传奇的创作者,也凭借此举,一跃成为文坛的传奇人物。
无论是朝堂之上官员们对他的侧目,还是市井百姓对他的尊崇,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回首创作之路,侯铭轩历经半年的艰苦卓绝,那是一段日夜颠倒、与时间赛跑的日子。
他整日蛰居在后山,身边围绕着一群同样怀揣文学梦想的写手们,众人仿若一群虔诚的苦行僧,日夜研讨、修改,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对白、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打磨。
终于,在无数个日夜交替之后,侯铭轩带领着他的团队,将四大名著画上圆满句号,那一刻,他们看着堆积如山的书稿,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仿若看到了一场文学盛世即将开启。
当这些凝结着无数心血的书籍在天阙阁独家发布完结篇时,京中瞬间沸腾。
消息此次没有借助京都迅卫司传播,但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传遍大街小巷,街头巷尾的报童们扯着嗓子高喊:
“号外号外,侯铭轩大人的四大名著完结啦!”
百姓们听闻,纷纷放下手中正忙碌的活计,菜贩匆忙撂下挑子,菜叶子散落一地也顾不上捡拾,木匠停下手中飞舞的斧头,木屑沾满衣衫也毫不在意,他们如同潮水般蜂拥至天阙阁抢购。
一时间,天阙阁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人们迫不及待地捧起新书,沉浸在故事的最终章里,情绪随着书中人物命运起伏跌宕。
读到《三国演义》结尾,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那曾经羽扇纶巾、智谋超群,带领蜀汉一次次逆天改命的身影轰然倒下,后来姜维那句:“我计不成,乃天命也”,仿若一道悲凉的利箭,直直刺入读者心间。
众人无不为蜀汉壮志未酬、丞相殚精竭虑却抱憾而终感到深深惋惜。
街头巷尾,老人们摇头叹息,回忆着曾经书中那些辉煌的战役,讲述着关羽水淹七军的勇猛、张飞喝断当阳桥的豪迈,如今却只能感慨英雄末路的无奈。
翻开《红楼梦》,看到贾府树倒猢狲散,昔日那雕梁画栋、奢华无比的大观园沦为一片荒芜,繁华落尽,贾宝玉与林黛玉爱而不得,一个遁入空门,斩断尘世情思,一个香消玉殒,魂归离恨之天,读者们不禁悲从中来,为这世间真情难守、家族兴衰无常而落泪叹息。
闺阁女子们手捧书卷,泪水浸湿书页,为宝黛爱情的凄美揪心,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哀伤。
再看《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在招安后,本以为迎来光明,却不想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被奸臣迫害,含冤而死,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以失败收场,百姓们捶胸顿足,那些曾敬仰好汉们反抗精神的青年们,眼眶泛红,为好汉们的悲惨结局唏嘘不已。
唯有《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得真经,修成正果,给众人带来些许慰藉。
但即便如此,大家仍沉浸在故事余韵中,久久难以释怀,仿若与书中人物一同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历经风雨,如今虽见彩虹,却仍不舍告别。
名著完结带来的震撼宛如一场狂风暴雨,刚席卷过京城的每一寸土地,还未消散殆尽,京中百姓们内心的渴望之火便已熊熊燃烧,再也按捺不住。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如同迁徙的候鸟汇聚在天阙阁门口,人群密密麻麻,将阁前的空地挤得水泄不通。
众人手中紧握着请愿书,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张纷纷递向阁内,请求侯铭轩再写续作。
他们言辞恳切,句句发自肺腑,有的甚至声泪俱下,那场面令人动容。
一位老者身形佝偻,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前面,满是沧桑的手高高举起请愿书,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侯公子啊,老朽这后半辈子都沉醉在您写的书里,仿若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如今这三国故事戛然而止,俺们心里空落落的,就像丢了魂儿一样。诸葛丞相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末了却星落五丈原,怎能不让人痛心呐!俺们就盼着您能再给诸葛丞相一个机会,续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啊,让丞相的智谋再展宏图,也好慰藉俺们这些三国迷的心。”说罢,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石板上。
年轻书生们则围聚在一起,他们一袭青衫,意气风发,眼中却透着几分伤感与不甘。
其中一位面容清瘦、眼神忧郁的书生感慨道:“红楼一梦,太过凄美,宝黛爱情不该如此落幕啊!那林黛玉的才情、贾宝玉的痴情,本应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被命运捉弄,一个香消玉殒,一个遁入空门,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恳请侯公子续写,运用您的生花妙笔,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圆了我们这些读者心中的遗憾。”
书生们纷纷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宝黛携手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