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国事唇中言
只想混饭吃2022-12-01 21:062,792

“陛下,此物若是真的能吃,只要将它推广开来,臣相信,明年大汉就不会再有人因为粮食的问题去世。”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严波,可范闲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没这么简单,如今交通不便,有些地方更是消息闭塞,就算朝廷下令将这番薯一事传扬出去,等到某些地方知道这一消息时,恐怕他们都已经开始播种了。”

“不只如此,”

户部尚书钱觅接话道:“这番薯虽好,但正所谓谷贱伤农。

按照这番薯的产量,若是将其推广开来,恐怕到时候会有大量的田地空闲出来。到了那时,这田价必然下跌,不少农人反倒会因为因此减少收入,少不得有人会借此闹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想要真正将这番薯推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蒙奇闻言,忍不住嘀咕道:“怎么听你们这么说,这番薯反倒是坏事了。”

“当然不是,”

于洋开口道:“番薯乃是利国利民之物,只不过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会抵制它的出现。诸位卿家,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朕希望你们能够有所分寸。”

范闲点了点头,随后却又说道:“不过陛下,这谷贱伤农之事确是事实,待这番薯推广开来,恐怕会有大片的耕地闲置,到时候或许会有不少的百姓失去工作、流离失所啊。”

“这个无碍,”

于洋淡然道:“虽然大汉的百姓擅长耕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只能耕种,范卿可还记得,朕所创办的京城矿业?”

范闲一愣,随后惊道:“陛下竟然早有打算?”

钱觅此时也是琢磨过味来,他迟疑地问道:“陛下是准备,将这些百姓都送到京城矿业去?

可是此前臣曾经研究过京城矿业目前的状况,这无烟煤虽然需要的人手很多,但以目前百姓的需求,如今京城、凉州两处地方已经足够满足供应。

而这两处矿业他们本身对工匠的要求,也基本上达到一个极限,日后就算再招收工匠,人数也极其有限,但这番薯推广之后,少说也会有百万人因为荒废田地,进行失业。

如此庞大的数量,这两处地方应该接纳不了吧?”

于洋一怔,不愧是户部尚书啊,这东西他都还没有开始研究呢,没想到对方竟是先一步研究起无烟煤的供需关系了。

于洋笑了笑,随后解释道:“钱爱卿所言不假,但朕并不是这个意思。虽然日后,京城矿业和凉州矿业会另有发展,但朕并不会只让这两个地方,来承担来自全国的百姓。

朕要说的其实是,如果农业不能给予百姓生计,那可以将目光转移到工业上来。”

“工业?”

听到这个略有些陌生的词汇,几人皆是有些不解,蒙奇更是来了一句:“陛下莫非是准备大兴土木?”

严波反驳道:“蒙指挥使此言差矣,陛下乃是一代明君,怎么会有大兴土木的想法?这种劳民伤财之举,臣以为陛下是绝不会去做的。”

见严波一副严防死守的模样,于洋不禁莞尔,不过众人这般反应也难怪。

毕竟在古代,粮食短缺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肚子问题还没解决之前,旁人又哪里会去想什么其他的?

这也是为何会有重农轻商一说,毕竟谁都知道经商比种地挣钱,可若是所有人都去经商了,谁来种地呢?

工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没有领悟到科技是第一次生产力之前,朝上衮衮诸公,也不会将工业放在眼里。

“严爱卿,其实蒙爱卿说的没错,朕要做的就是大兴土木!”

见严波准备开口,于洋抢先说道:“不过朕的大兴土木,与诸卿理解的恐怕会有些不同。范卿,你可还记得朕此前所言,要在城外再修一座城?”

一旁的严波听到这话,却是脸色有些变化,于洋准备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他这个礼部尚书竟然之前都不知道?

一时间范闲脑门上,隐隐有“奸相”二字闪耀。

至于范闲则是闻言一怔,随后开口道:“臣自然是记得,不过因为陛下当时只是开设了京城矿业,就已经将城内的灾民安置,所以臣之前竟是忘了这件事情。”

范闲还记得,当时于洋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的可是要让京城以后没有灾民汇聚,一边想着,范闲突然感觉自己似乎抓到了什么,可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范卿记得就好,今日朕就与诸卿说说,关于这座城池的构想。”

于洋说着,目光转向一旁的王宽。

收到眼神,王宽立即会意,随后便将一切闲杂人等,清理出于洋等人附近。

待其余人离开后,于洋看着范闲等人说道:“不知诸卿是否想过,当百姓的粮食问题解决之后,大汉将会何去何从?

当然,朕知道有人此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毕竟年年都在闹灾荒,谁又会没事来想这种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呢?但是现在有了番薯,诸卿可以开始想想以后的生活了。

等到番薯真的推广以后,等到百姓真的不再受制于肚子问题时,如今重农轻商的法子,真的还能继续用下去吗?”

见几人的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于洋顿感欣慰,然后接着说道:“朕觉得不能!正如此前钱爱卿所言,待这番薯推广之后,以如今的百姓人数,必然会造成许多田地荒废。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三香酒想来诸卿都应该喝过,这酒的制法虽然不同于传统酒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粮食。

所以其实多出来的粮食,可以将其用来制作一些副产物,诸如酒、果汁之类的东西。

当然,就算如此,必然还是会有大批的农人失去收入来源,在这个时候,咱们就必须去考虑其他的法子,诸如建立商行,建立工坊,甚至是修新城,造新路。

如此一来,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将会在其他地方被消耗掉,而他们在工坊中的劳动所得,将会是一些不同于生理需求的东西,诸如美味的食物,可以带给人快乐的饮料,漂亮、奢华的衣物、装饰品,能够走得更快的车、船,甚至是真正能够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的法宝。

而在这个时候,人们的思想也会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对食物的迫切要求,到以后的更加注重精神追求。”

洋洋洒洒说完一大堆,于洋不禁有些口干舌燥的感觉,而一旁范闲等人,却是有些呆住了。

努力的消化了一番于洋所说的话,范闲方才开口道:“陛下,这些都是您关于未来的设想?”

“没错,”

于洋点了点头,然后感觉自己说的这些,似乎不是一个尚未满二十岁的青年所能想象的,于是极为果断地找了个借口:“此前朕被那赵珂幽禁在东宫之时,无所事事,只能在脑海中想象应该如何来建设国家,这些都是朕这些年来的感悟。”

见于洋如此说,范闲等人方才是微微颔首。

监狱,从来都是一个最容易诞生思想的地方,而于洋曾经所处的东宫,又何尝不是一所冠冕堂皇的监牢呢?如此说来,倒是可信。

“陛下提出的设想太过宏伟,臣等恐怕还需要再好好思索一番。”

“这是自然,”于洋笑道:“番薯的推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此之后,想要将那些尚且存在于朕设想中的东西演变成现实,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很有可能终朕一生,朕都看不到那一天。”

微微一顿,于洋释然地说道:“可是无论如何,朕与诸卿应该为了那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百姓,努力一次。

这是他们愿意用辛劳供养我们的原因,也是唯一能够让我们这些所谓的贵族,能够位于这堂之上,而无愧于天下的方式。

诸卿,朕曾有一感悟,愿与君共勉。”

于洋看着远处依旧在劳作的农人们,轻声说道:“大丈夫人生在世,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朕与诸卿受天下人供养,更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闲等人闻言,神色肃穆。

“臣等谨记!”

于洋一笑:“走吧,番薯应该做好了,去看看。”

……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七章 烤番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史上第一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