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里长还是同意让柳苗苗写了欠条。
和李嫂回到李家的时候,李叔已经从镇上回来了。
“这是卖鱼的钱。”李叔拿出一个钱袋放在桌上,“你数一下,一共三百文。”
“三百文?!”柳苗苗非常惊讶,能卖这么多吗?
她抬头看着李叔,等着他的解释。
“是,这鱼是溪流里的,没有河泥的腥味,肉质也比河里的鱼鲜美。”
李山也没想到这鱼能卖这么多钱,他紧锁着眉头,思索着要不要上山去抓鱼。
倒是柳苗苗并没有这种打算,那条溪流本来鱼就不多,五六斤的大鱼更是罕见,她不必和村民去抢鱼抓。
目前最重要的是开荒地的事。
她打开钱袋,从里面数了三十文钱,塞到了李嫂手中。
“李嫂,这些给你。”
“苗苗!这个……”李嫂脸色一僵,神色莫名。
“李嫂不必推诿,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们一家的帮助,我和奶奶才能在李家村安身。”
柳苗苗诚恳地说道:“剩下的钱我还要去置办些物品,所以能给您的不多,您别介意。”
其实,在李家村这个穷村庄,三十文已经可以生活一个月了。
李嫂正在天人交战中,听到柳苗苗这么说,她更不好意思了。
“苗苗说的哪儿话,以后有我们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虽然收了钱,但也不能因为钱而生分了。
柳苗苗见李嫂又恢复了平时的态度,嘴角微微上扬,“今儿个里长已经答应我可以开垦屋后的荒地了,李嫂先借我锄头,等李叔下次去镇上的时候帮我买几把锄头回来。”
“这都不是事儿!苗苗你等会儿。”李嫂先回了房间,把钱放好,然后去院子里拿锄头给她。
“谢谢李嫂,到时候要浇水施肥的,少不了还要麻烦李叔。”
柳苗苗接过锄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事儿,到时候来说一声就好。”李嫂并不介意,她既然救了她们两人,就会照顾到底。
柳苗苗道了声谢后,便扛着锄头走出了李家。
刚出李家的院子不久,她又被许大娘截住了。
“苗苗!来来来,大娘有事找你。”许大娘拉着她的手臂,靠到路边。
“大娘,什么事?”柳苗苗不明所以,但她还是顺从地随着她走了过去。
“苗苗啊!那个鱼,你怎么抓的?我家大毛抓了很久都没抓到。”
刚开始,许大娘是贪吃,所以抓得到抓不到她不怎么在意,现在听说李山一条鱼卖了几百文,她就不甘心了。
“怎么抓的?”柳苗苗暗笑,这种人真的是不知足,“大娘,我已经把我抓鱼的地方告诉您了,为什么还要把抓鱼的方法告诉您?”
柳苗苗强硬的态度让许大娘一愣,随即又缓过神来:“苗苗啊!你这孩子,吃独食可不好。”
黄豆大小的眼睛眯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许大娘沉下了脸。
“大娘,每个人都有手艺活,这些是安身立家的根本。”柳苗苗并不在于她的态度,反而好心解释道:“这抓鱼也是一种手艺,是我安家立命的手段。”
“苗苗,你这样,就不怕在李家村生活不下去吗?”许大娘话中的威胁之意非常明显。
“许大娘,我一不抢二不偷,三者我住在这边是里长同意的,您也不用太担心我。”柳苗苗不以为然,她重新扛起锄头,头也不回地回了土屋。
面对柳苗苗的强势回击,许大娘啐了一口:“老娘就看着你怎么过!”
回到土屋,张嬷嬷已经做好了饭,还是菜饼和鱼汤。
“奶奶,我们明天早上开始锄地吧!我从李嫂那边借了两把锄头。”她端着鱼汤喝了一口。
这鱼汤和菜饼都吃腻了。
“好,老奴听小姐的。”张嬷嬷回道,“里长同意了?”
“是,我写了张欠条给他。”种一年一两银子。
第二天一早,两人按照种桑树的地质要求,开垦了起来。
日子还是这么过着,转眼到了四月底,桑葚熟了。
柳苗苗先把第一批熟透的桑葚摘了下来,作为培育桑苗的种子。
桑葚的种子在桑葚内,先得把果实的果肉去除干净,用温水浸泡,等自然冷却后继续浸泡一天,然后放在湿润的砂质土中催芽。
砂质土要保持湿润,柳苗苗让张嬷嬷早中晚各洒一次水,而她则去上山继续采桑葚。
桑葚不能制酒,那就做成桑葚干吧!类似于果脯,到时候跟着李叔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点钱。
对于柳苗苗每天从山上背回来一背篓的桑葚,村民们都不怎么在意,在他们眼里,桑葚就是一种野果,或许能填饱肚子,但他们不需要。
他们最近一直在研究抓鱼的方法,溪流那边的鱼能卖出好价格已经传遍了全村,每个人都想去抓几条鱼去卖些钱。
这也正好如了柳苗苗的意,她还真是有点怕村民们和她抢桑葚。
几天后,桑树种子发芽了。
看着那冒着白芽的种子,柳苗苗一把拽住了张嬷嬷的手:
“嬷嬷!你看,你看,发芽了!发芽了!”
张嬷嬷虽不太懂,但也还是含着笑点了点头。
“那小姐,接下来该怎么做?”
“把种子种到我们开垦好的地里,种子之间隔开一些距离。”柳苗苗比划着距离,和张嬷嬷细细说明着。
张嬷嬷虽没有种地的经验,但好歹在丞相府的时候在花坛里种过好几年的蔬菜,经过柳苗苗的一番说辞,她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张嬷嬷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些桑葚该怎么处理?”
“桑葚的话,今年就做桑葚干。”柳苗苗思索了一下,“用上次让李叔去镇上买的细线和针,把桑葚穿起来后晾干。”
“行,那我先去穿桑葚,明儿一早再去种桑树种子。”张嬷嬷走进屋内,想到什么又回头问柳苗苗:“穿好了怎么弄?”
“我去荒地那边支几个木架,到时候挂那边去吧!”
挂在屋前太显眼了,就目前的情况,柳苗苗做什么事都得防着点村民。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从那天开始,李家村的村民就很少见柳苗苗进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