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川大军凯旋的消息,比他们的人先一步传回了郢都。
当那面写着“征北大将军项”的帅旗出现在城外地平线上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道路两旁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手里拿着鲜花和果品,高呼着“项将军威武”、“大楚万年”的口号,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当项川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铠甲,率领着神机营将士和被俘的蛮族王子,穿过朱雀大街时,百姓们的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无数的鲜花和手帕像雨点一样从两旁的酒楼上扔下来,砸在士兵们的铠甲上。
“乖乖,这阵仗,比当初老板你从北地回来的时候还大!”张远骑在马上,看着这狂热的景象,咧着大嘴直乐。
项川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在暗爽:“那是,哥现在的身份地位能跟那时候比吗?哥现在可是拯救了国家的英雄!”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列队相迎。太子姬兰更是亲自走下台阶,快步迎了上来。
“项师!”姬兰一把抓住项川的手,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你终于回来了!你不知道,你不在的这几个月,我有多担心!”
“殿下,臣幸不辱命。”项川躬身行礼。
老楚王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意气风发的项川,和那面如死灰的蛮族王子,苍老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好!好啊!”他连说两个好字,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项川,你又为我大楚立下了不世之功!朕,要重重地赏你!”
封赏是理所当然的。项川被加封为太傅,食邑万户,赏金万两,各种珍宝更是数不胜数。随军出征的将士也各有封赏,尤其是神机营,更是名声大噪,成为了大楚军队中最耀眼的存在。
庆功宴后,老楚王将项川和姬兰单独留了下来。
“咳咳……”老楚王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一旁的内侍连忙上前为他抚背。
“父王!”姬兰大惊,连忙上前扶住他,“您怎么了?快传太医!”
“不必了。”老楚王摆了摆手,喘息着说道,“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老了,不中用了。”
他拉过姬兰和项川的手,将它们叠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道:“兰儿,你已经长大了,这几个月,你处理朝政,做得很好。项川,你是我大楚的擎天玉柱。以后,这大楚的江山,就要靠你们二人了。”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郑重:“朕决定,从明日起,由太子监国,处理一切朝政。朕,也该歇歇了。”
“父王,不可啊!”姬兰急道,“儿臣还年轻,很多事都……”
“有项师帮你,怕什么?”老楚王打断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项川,“项川,你可愿意,辅佐太子,替朕,看好这大楚的江山?”
项川心里咯噔一下。
“老头子这是要托孤啊?也好,太子监国,我这太傅的权力就更大了。很多事情办起来也更方便。”
他立刻躬身,郑重地说道:“大王放心,臣,万死不辞!”
第二天早朝,老楚王当众宣布了太子监国的决定。
朝野虽然有些震动,但并无多少反对之声。一来,老楚王的身体确实每况愈下;二来,太子姬兰这几年的成长有目共睹,尤其是有项川这样一尊大神在背后撑着,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姬兰正式开始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处理朝政。
一开始,他确实有些手忙脚乱。每天堆积如山的奏折,错综复杂的各方利益,让他一个头两个大。
“项师,这可怎么办啊?”晚上,他把项川请到东宫,指着满桌子的奏折,一脸的苦恼,“户部说要钱修河道,兵部说要钱换装备,礼部说要祭祀先祖,工部又说城墙年久失修……国库的钱就那么多,我到底该先给谁?”
项川看着他焦头烂额的样子,笑了笑。
“殿下,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
“因为事多钱少啊。”姬兰想也不想就回答。
“不。”项川摇了摇头,“是因为我们的收钱方式太乱了。”
他拿起一本户部的账册,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条目说道:“你看,我们现在收税,有田赋,收的是粮食;有丁税,收的是人头钱;有商税,收的是银子;还有各种徭役,让百姓出工出力。名目繁多,计算复杂。地方官吏在其中上下其手,贪污腐败,方便得很。百姓被刮了一层又一层,苦不堪言。而真正交到国库的,十不存一。”
“那……那该怎么办?”姬兰听得心惊。
“把它变简单。”项川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臣有一法,名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姬兰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对。就是把所有乱七八糟的税种,比如田赋、徭役、杂派,全都合并到一起。然后,不再收粮食,也不再要百姓服役,而是统一折算成银子,全部用我们发行的宝钞来缴纳。”
项川解释道:“这样一来,税种单一,计算简单。朝廷每年能收多少税,一目了然。地方官吏想要贪污,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而且,百姓也不用再受徭役之苦,可以专心种地或者做工。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天大的好处。”
姬兰听得是两眼放光!
这法子,简直是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
“可是……”他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强制要求用宝钞交税,那乡下的农民没有宝钞怎么办?他们手里只有粮食。”
“问得好。”项川赞许地点了点头,“所以,‘一条鞭法’必须和我们的大楚银行以及商业网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让银行在各县设立分部,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官府或者商人,换取宝钞。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交税问题,还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让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活起来!”
“高!实在是高!”姬兰彻底服了。项川的脑子里,似乎总有解决不完的难题和用不完的妙计。
“此法一出,必然会触动无数地方官吏和豪强的利益,阻力定然不小。但现在,殿下您监国,我为太傅,我们师徒二人联手,正是推行此法的最好时机!”项川的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二天,姬兰就在朝堂上,以监国太子的身份,正式提出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方案。
果不其然,方案一出,立刻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
“殿下三思!自古以来,国家以农为本,税收以粮为重。如今全部改成收银子,是舍本逐末啊!”一名御史大夫出列反对。
“是啊殿下,乡野小民,只知用粮换物,哪懂什么宝钞银钱?此法推行,必将大乱!”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多是些思想保守的老臣,以及一些和地方利益牵扯不清的官员。
姬兰站在高处,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众人,心中却是一片平静。因为项川昨天已经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反对意见,以及如何反驳,都教给了他。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各位大人所言,孤都听到了。但时代在变,祖宗之法,也需与时俱进。如今我大楚海贸大兴,商业繁荣,宝钞已通行天下,为何税法不能随之而变?”
“至于各位担心农民没有宝钞,项师早已为孤想好了对策。”他将项川那套银行与商业结合的方案说了出来,说得是头头是道,条理清晰。
最后,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陡然拔高:“推行‘一条鞭法’,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孤意已决!此事,就交由户部与太傅大人共同操办!若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一律严惩不贷!”
他这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带着一种属于上位者的威严。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躲在老师身后的少年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和魄力。
而他身后,还站着那个让所有人都忌惮的项川。
谁还敢反对?
退朝后,项川看着姬兰的背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孺子可教也。这下,国家的钱袋子就彻底抓在中央手里了。离我的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正准备回府,忽然一名太医神色慌张地从后宫跑了出来。
“不好了!不好了!项大人!太子殿下!大王他……他吐血昏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