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小李大人把风若初安安稳稳的送了回来。
长帝姬殿下提着个花灯,就在处理公务的地方看见了在哪儿的风若如。
“看起来,我倒是来的刚刚好。”风若如这样说道,眼里含着笑意,语气却是抱怨道:“皇姐可是给了我好大的惊喜。”
风若初看着又是晚上摸过来的风若如,无力道:“适可而止,临歌可是为了每天晚上都不见的你费了心思的。”
“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适可而止。”风若如有些不满,重点咬住了适可而止这四个字,道:“母亲的事情我已经知晓,这件事情是意外。”
风若初似笑非笑看着风若如,重复了一遍:“你比任何人都知道适可而止?”
“皇姐!”风若如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的适可而止从来都是基于情绪的了解之上,但是了解并不意味着全知全能,比如他就不曾知晓,母后另外魔教教主的身份。
或许一开始皇太后并不是魔教教主,但是事情都是变化着的。
风若初倒是转头说起其他的事情,但是听起来又没有偏题,只是风若如知晓,皇姐一开始并不想说这件事,风若初对着皇弟道:“这件事情,你可以去问问父皇,父皇知道的,他又不……总之,反正这样的事情,都是上一辈的烂账。”
风若初皱了皱眉头,她对于母亲那些牵扯甚大的恩怨,即使有着几分了解,这个时候依旧还是感觉到了无力,那些或者母亲有意无意为之的事情,到了现在也只能是一团乱麻,理不清剪不断。
在锋利的剪子,交给在无关的人,依旧无从下手的杂乱线条。
“这些线条,怕是金刚石头所制成。”风若如轻轻叹气,道:“有的时候,我总觉得比起皇姐,我的问题倒是清楚明白的许多,不过我是绝对不会子承母业的。”
不管是继承皇位还是继承魔教教主的位置,都会接触许多许多的人,这会让风若如感到难以适应,或者说他乐意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和不同的对象交流,毕竟没有人能够永远不交流。
但是,这不意味着,风若如愿意处在一个被各方面试探觊觎打量的位置,他图什么?他又不慕名不慕利的,过安安稳稳的生活,在必要的时候尽自己的义务才是风若如想要过的日子。
这项义务不包括成为皇帝和继承魔教,这两个是重点,他可没有这样的天分,风若如保证,在皇位上多待几年,风凉就可以收获一个因为过度敏感而疯掉的帝皇,突破风凉历任以来的皇帝下限。
一般以来,这样的皇帝多数出现在朱鸿,就算是青冥都不见得会出现疯掉的皇帝,毕竟青冥那儿皇帝怎么发泄情绪都没关系,大不了就是民愤滔天或者触犯了某些势力的禁忌,干脆的被刺杀,或者活着然后互相伤害。
如果成为皇帝是风若如必须的义务风若如必然不会拒绝,但显然这件事情不是必须,比如前面有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皇储顶着,风若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懵逼的被赶鸭子上架。
凭什么?哦,父皇不知道他的小问题,母后也不知道。
风若如思考了一下本人平日里完美的伪装,除了有些过的情绪化,不过风凉又不需要仁君,这点不是问题,其他方面他虽然比上(特指风若初)不足,但是比下(特指风若见)有余。
他恨这个比下有余。
“我恨所谓的比下有余。”风若如不爽道:“我就是知道,当时父皇就是这么想的,现在也是。”
“哇哦,皇弟你今年多大?”风若初忍不住用语气词发出感叹,道:“你拒绝现在去见父皇,因为父皇的态度,然后现在还在耿耿于怀,本宫记得父皇现在重病在床?”
风若如奇怪道:“他是装得,皇姐。我们都能够看出来,为什么忽然提起这个问题?”
“因为……问题就在这里啊,皇弟。”风若初语气忧愁道:“我们都知道,没错。但是关键在于,父皇知道本宫知道,那么父皇知道你知道吗?”
这话就像是一句绕口令,但也相对而言非常扎心。
太上皇重病的关键不在于皇帝有没有去照顾他,而是在于皇帝究竟了不了解他,了解多少的问题,以及皇帝了解多少之后的行动。
比如风若如因为了解,所以没有去看太上皇,这是经验主义的“我知道他没事”,然而在他人看来就是太上皇和陛下的已经到了不屑掩饰矛盾的地步,想的更多一点的还能够怀疑一下太上皇来势汹汹的病情。
风若如愣了一下,面色难看道:“我没有想到,但是父皇一开始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
没错了,太上皇又不是那种“你爱我我爱他”、“你听我解释我不听我不听”的戏剧里面的女角或者男角,对方既然出招,后面自然有着一系类的算计。
在风若如跟个“傻白甜”一样介意的时候,太上皇差不多已经试探个风若如六七回了,没有风若初提醒,风若如还在傻呵呵的陷入某种情绪无法自拔。
“本宫倒是从来不知道。”风若初面色古怪的下定结论,道:“你居然还是个缺乏父爱的孩子,皇弟。”
风若如倒是没有在意皇姐的评价,他才不是缺乏父爱呢,关键是父皇那种明显的“怎么最心仪的对象不愿意继位”、“好小子,让你捡了个便宜”、“你就是不行”的情绪太过明显。
偏偏除了风若如自己清楚,或者还附加一个皇姐,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情绪对于风若如而言,从来都是清晰可见,于是只能默默憋屈的风若如承受着父皇面上的“你就是天选之子”,心里的“这小子那里都不行”。
这个时候,风若如还能怎么办?当然,他确实可以去找母后洗洗眼,一开始风若如就是如此天真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找了母后。
风若如看见了满屏的“若云,你到底还是死了”、“哈哈哈,哀家的皇儿赢了你的女儿”、“我的皇儿一定会将你的女儿压在脚底”、“你的女儿这辈子别想翻身”……条条都和曾经的若云公主相关!
算了,他也已经习惯了母后的问题,只要是事关若云公主,一切都得靠边站的态度。
他早就应该习惯才对。
风若如默默退散,他觉得如果若云公主没有投胎转世的话,在地府一定没办法安宁,母后这么念叨着若云公主,当初怎么就喜欢上父皇了呢?
人生未解之谜,就算看得见情绪,风若如依旧不太明白所有情感的产生机制。
当然,他没有诽谤母后和若云公主关系的意思。
正如,所有人都觉得,当初母后和若云公主之间,属于母后单方面的因爱生恨,而他和皇姐之间的交好属于面子情,君不见他一登上皇位就让皇姐和亲嘛。
然而实际上——母后和若云公主确实是单方面的,无关爱意,纯粹憎恨。
用某种书里的专业术语,暮然然的翻译就是:皇太后(若云公主时期的风凉皇后),若云公主绑定反派,不可攻略、不可掉落、不可拾取。
就像是那种,即使已经身败名裂、对方穿着囚服、被关押在牢里,依旧会坚定的叫嚣着对于若云公主的恨意,以及孜孜不倦的为若云公主添堵,那怕若云公主不在了——还有对方的女儿呢。
关于皇太后对于风若初的敌意问题,这更像是历史遗留问题一样,关键在于若云公主离开的时候,没有成功把皇太后一起带到地府,关于这个问题,暮然然个人认为就算是女反派的母亲,那也需要安息的。
而风若如对于皇姐之间,那怕生活的环境导致了在风若如视觉看来,风若初是纯粹的“别人家的孩子”,起码对于风若如而言是如此,但是风若如一度以来一直认为他跟皇姐关系还不错。
虽然,身边的所有人都不是这么想。
就像风若如不知道的,他怎么就对皇姐笑里藏刀,绵里藏针,阴阳怪气了,这方面特指最后一方面,不都是风若见对他所做的吗?
风若初一度觉得,是因为能够看懂每个人隐藏的情绪,于是她的皇弟在社交这一块问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毕竟对方的敏锐足以能够看懂和共情。
这两项属于被动技能,无法关闭的那种,还是思维清醒越久,便一直持续的问题。
这个问题导致了,少年时期的风若如每天的精神状态都不好,那是长时间处理厌烦但又不得不处理事务的疲惫,外面带出来的状态便是,仿佛前一天晚上整晚不曾合眼一般。
“我现在倒是有点庆幸,我对皇位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抱着赶紧脱手的心态。”风若如有些复杂道:“毕竟,谁会想到,一开始‘放权’的父皇,其实是暗地里挖着坑,就等着扶持的皇帝出事情呢?”
更别说,还有母后拖后腿拖得欢快。
风若如一点都不会怀疑,母后是如何能够在勾结魔教势力的情况下,能够隐瞒那么久的,如果是父皇出手隐瞒的话,风若如自然是没办法发现的。
就是做皇帝的经验而言,姜还是老的辣,而风若如确实属于新手皇帝,头一遭。
他现在倒是明白了,为什么事情都堆在一起,或者说是皇姐回来之后,他才发现母后和魔教的勾结,这是一个选择,或者说考验。
父皇在试探他会怎么做,比如最糟糕的包庇母亲为了保住皇位本人也同魔教合作,或者最优选项的选择本人不适合做皇帝,把位子还给皇姐。
当然,风若如还明白,那个最优选择并不在父皇的选择里,父皇让他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基于试探出来的信息给他造成心理压力,使得他明白“你就是不如风若初”这样的暗示,为了让他更容易接受皇姐夺得皇位。
而且,风若如还知道,这样的暗示,压根不是出于父皇的爱子之心,更多的是为了他不和母后那样闹出“仇恨延续”的幺蛾子。
毕竟比起父皇而言,风若如看起来确实更像母亲多一点,万一连仇恨都继承了呢?
太上皇既然选择做了风凉的好皇帝,没有道理就在人生的晚年忽然不干了,想要成为好父亲,好相公,这不是在说笑呢吗?起码,对于一直以来都脑子清醒的太上皇来说不可能!
甚至于后面的装病,那也是为了放出“是儿子不孝在先”、“劳资就是选了女儿,有什么错?”、“反正寡人受不了皇帝了”这样的信号。
本来按照风若初和太上皇之间的默契,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风若初和太上皇重归于好,这个很合理,一开始风若如要把皇姐和亲的时候,也是太上皇“垂死病中惊坐起”,阻拦了这件事情。
后面皇姐归来,无非就是“老皇帝重病,孝顺女儿照料孤寡老人,老皇帝悔不当初”,然后父女联手,锤爆拥有家产的“不孝子(特指风若如)”的狗头。
按照默契应该就是这样的发展,风若如倒是挺乐意扮演一下这个不孝子的,关键是这舞台都搭好了,演员也准备就绪了,结果女主演换人了。
对,现在在照顾“老皇帝病重”的人是风若见,不是皇姐,剧本写得好好的,太上皇准备就绪,不孝子(被)准备就绪,结果临场了主演换人了。
风若见当然会照料父皇,但是不应该是“天天报到”这样的状况,起码风若见不应该表现的风若初还要“孝顺”,而风若初也没有理由放弃更便捷的剧本。
“我知道,你现在要问什么。”风若初轻笑起来,看着皇弟道:“你得知道,父皇做了那么久的‘风凉好皇帝’,他做的足够好,自然也没有那么容易放下。”
风若如本人无心皇位,随便太上皇折腾。
可是依着风若初的控制欲望而言,如果她登基了还要忍受父皇的指指点点,那么估计原剧本里面的“父女共享天伦之乐”作为结尾,很快就能变成另一处惨剧。
到时候还能出个续集,名字风若初都能想出来,就叫做“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非常的形象又具体,根据暮然然分享的小故事,以及后面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风若初干脆的舍弃了太上皇写好的剧本,并且罢演了主角,转手扔了个风若见上去让太上皇烦心,自己重新推掉了局势,再次整理了手头的情报,打算在原剧本上在叠加一些“小支线”,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风若如问皇姐:“我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嗯,你觉得大义灭亲怎么样?”风若初问着皇弟。
风若如沉默一下,提出了疑问,道:“明面上还是暗地里的?又或者是一语双关?”
风若初眯了眯眼,道:“都有,明面上你会大义灭亲皇太后,暗地里则是大义灭亲太上皇,你还是父皇原订下的‘不孝子’,我依旧会和父皇联手‘锤爆不孝子’。”
“然后,你会被流放到庆云,这个结局怎么样?”
风若如沉默了,他想听到的不是这个,虽然被皇姐点名之后,他确实想要“大义灭亲”,这个亲人限定父皇,但是他并不是很在意自己的结局。
风若初挑眉看着皇弟,道:“关于别的,你是想知道父皇和皇太后伉俪情深,最终携手云游天下?”
“这是什么?”风若如一时间面无表情,问道:“民间聊斋吗?”
更生动形象一点,风若如想问这是不是个恐怖故事亦或者鬼故事,父皇和母后“伉俪情深”?那他和度临歌简直能够是“生死相随”了好嘛。
风若如是指度临歌死他生的那种,就算是“生死相随”,他也可以打个时间差,自然老死嘛,不都是“生死相随”,甚至“死同穴”。
“只是故事而已。”风若初说道:“大家这么看,茶馆说书人都这么说,理由都是这样,不就行了。”
至于父皇是顺着魔教的线索摸过去,一路不相爱只相杀,亦或者真的杀出了感情,那都在“携手云游天下”的范围内,不是吗?
风若如想要的具体点,他委婉道:“我不想让母亲如此年纪了还如此奔波。”
风若初知道皇弟的意思,只是这样的对话让她忍不住面色怪异,提醒皇弟道:“你指的不奔波,是指在四四方方的囚牢里吃穿不愁吗?”
就算曾经皇太后是众女官之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在国家立场的方面,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不忠诚,风凉的律法叛国罪如何论处风若初觉得皇弟不应该不知道。
何况,风若初所言的是最好的结果,而依照皇太后那悲剧的政治神经,和破坏所有若云公主曾经布置的事物,对方得罪的人多了去了,在官员、世家、清流、民心四个方面,皇太后绝无得到缓刑的可能。
与其如此,不如让皇太后直接顶着叛国罪名,成为一分为二的魔教教主,虽然穷了点苦了点,但是好歹自由,另外青冥鱼龙混杂,风凉前任皇太后也不至于包容不下。
“我指的不奔波,就是在四四方方的囚笼里吃穿不愁!”风若如这样肯定的回答皇姐,他说:“我只知道,如果出现意外,那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